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平章:仗剑脾睨胸怀壮,拼将热血洒穹苍

2005年,媒体竞相去到安徽金寨县采访报道一则新闻,新闻的内容是,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王平章的墓地终于被找回了,革命、热血等词语一度“霸屏”了当时的报纸和期刊,引发了众人的追思。是啊,时隔72年,这位沉睡于金寨县方家坟山的英雄,得以入住金寨县烈士陵园,民众记起了他曾经的点滴贡献,即便被遗忘的有些久了,但好在,仍有人挂怀。

现如今,在网络上检索“王平章”三个字,搜集出的事迹并不多,百度百科中为其撰写的简介,不过寥寥几行字,很显然,这位英雄没能被更多的人了解,着实是一种遗憾。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指挥员,作为固守红军纪律,严守军队作风,英勇上阵杀敌的早期红军将领,王平章给人的印象总是说的比做的多,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行动,便是从他编写的歌谣中衍生出来的。

1933年3月28日,王平章率部队行至安徽金寨,遇敌突击,不幸被三枚子弹射中,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后,牺牲在了冰冷的医院里,与世长辞。

秀才变成兵

王平章,又名王元清,祖籍湖北汉川,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娃。家中共育有五个孩子,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再加上父母亲的疼爱,王平章打小就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在那个年代,头脑聪明会读书的孩子很少,其天资聪颖,深受乡间邻里的喜欢。相处的时日久了,有些街坊开始在王平章的父母跟前吹耳旁风,说王平章是一块读书的料子,可千万别埋没了呦。

家境贫苦,日子本就拮据的夫妻俩在思虑一番过后,也不想让孩子再跟他们一样过苦日子,于是节衣缩食送其到私塾读书。王平章没有辜负父母殷切的期盼,十分争气的学到了一身本领,饱读圣贤书,并于16岁那年在当地开了一家私塾。在教书育人,执教收徒,积攒了一些银钱后,其于19岁娶妻,也算是成家立业了。

穷乡僻壤之地,百姓的钱都是花在刀刃上的,有的时候一顿肉都不肯吃,闲置用品都不愿意添置,更别说将钱花在教育上了。很快,王平章开的私塾生意慢慢冷清,在此之后,他寻到了另一条路子,成功考入了武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继续深造。在学校学习期间,王平章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内心深受触动。

1921年,王平章加入陈谭秋创办的湖北人民通讯社,后又在党的感召下进入“启明工读学校”和“汉江印刷社”从事印刷革命书刊事业,在日渐的接触中,王平章有了投身革命的想法。1924年,其遵循内心意愿,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

在此之后,王平章返还家乡,创办济人、全人小学,并出资创办了《汉川青年》杂志。彼时的王平章,除却想要培育更多的国家栋梁,还想要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全人小学成了早期的党组织据点与革命活动中心,而杂志则成为了宣传共产党思想的有力武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帝国主义侵略中华的气焰更为嚣张,应武昌地委负责人陈谭秋的指示,王平章等人回归乡里,召集学生与社会人士,组建了汉川县反帝后援会,反击帝国主义的种种恶行。

后援会得到了穷苦民众的鼎力支持,加入到其中的百姓们先后参与了砸烂英美烟草公司“晏亨记”招牌、烧毁香烟等活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是年冬天,王平章趁着革命的余热,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开办农民识字班、贫民讲习所,开展农民运动,深得民心。

1927年4月,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领导农民,王平章入武昌第一期湘鄂赣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农运理论,并于毕业后回归农村,前往鄂中,继续与农民站在统一战线。只可惜,24年-27年,国民革命最终以失败收尾,王平章在这时也接到了党的命令,转移阵地,奔赴九江,与贺龙、叶挺一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结束,王平章随部队南下抚州,半路奉命折转回湖北,于鄂中农村组建游击队,带领四个县歼敌70余人,汉川县残酷暴虐的军阀统治被打垮,百姓被解救了,实乃一件大快人心之事。

青山埋忠骨

1929年—1932年,王平章一直坚守在鄂豫皖边区,由于工作能力强,工作成效显著,四年内连升四任,从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到中共鄂豫皖特委常委,从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委员长到东南特委书记、西北特委书记,职位的转变均是组织对他的认可。1932年10月中旬,王平章官至政治委员,参与重组红25军的任务。

当时的边区经济落后,百姓的吃穿用度都格外节俭,而参军的红军们则更是食不饱穿不暖。由于条件艰苦,红25军有些红军战士偶尔向群众讨要食物,被鄂豫皖边区的指挥员听闻了,便告知了王平章,语气略重地说:“有些红军战士纪律性差,没有组织荣誉感,给群众带来了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是不行的。”王平章听罢,自然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便与众人商议,决定加强对部队的纪律管理。

其实,红军过得也很难,队伍重组后,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伙儿吃的都是山果、野菜和南瓜叶子,清汤寡水不说,肉更是极其少见的了,一些战士饿得苦啊,这才有了叨扰群众,讨要吃食的事情。尽管事出有因,但王平章认为,虽然部队很苦,但群众的日子也很不好过,我们是革命的军队,就要为人民着想,要时刻不忘严守群众纪律,这样我们才能打胜仗。

为了将红军的纪律贯彻,王平章提议,在《红军三大任务歌》的基础之上,改编另一首歌谣《红军纪律歌》,让枯燥的纪律课能够变成朗朗上口、人人都会哼的小调,这样战士们也能够时刻警醒自身。这个想法获得了边区委员会的一致认可,在王平章的作词之下,一首耳熟能详,流传于世的红军歌就诞生了,全歌歌词如下:

红军纪律最严明,行动听命令,不得胡乱行;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分文;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无产阶级劳苦群众,个个尽相亲;出发与宿营,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失要赔银;便溺找厕所,不搜俘虏身。

细细品读歌词,红军部队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将群众捧在心尖上、手掌心的模样跃然纸上,这首歌中提到的纪律,红军真切的做到了。有些亲眼看见过红军的老一辈,回忆起红军时最常提到的就是红军对百姓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要么就是红军讲究买卖公平,吃了东西就会付钱等。

这些后世的美誉,都离不开王平章的努力。

1933年1月,王平章参与组建28军,任政治委员,率部队开赴皖西北,先后进行了四道河、胭脂坳、叶家集、开顺街、双河山、小南京、窑沟等战斗。3月中旬,部队奉命折返东北,与红25军汇合,以便做好应敌之战。在转移途中,部队在河南商城门坎山(今属安徽金寨)与敌军一个旅的兵力狭路相逢,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后,王平章倒在了血泊之中,后送往红军医院救治,却无力回天,壮烈牺牲,时年32岁。

王平章逝去后,被葬于红军医院的小山坡上,由于害怕敌军毁墓,所以众战士们并未给墓地立牌。后续,红军部队走了,知晓遗骨埋葬地的人故去,战友郭述申曾多次重回此地,找寻遗骸下落,均无果。

王平章的后代除却被敌军杀害的一儿一女外,仍留有两个孩子,一个早年送给地主家做了童养媳,躲过了杀戮,一个名唤王水清,跟随母亲四处漂泊流浪躲避追杀,落下了残疾。王家后人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坚持找寻王平章的埋葬地,却并未如愿。终于,在70多年后,经过墨园村一名叫做吴继定的老婆婆的指认,终于确认了王平章墓地的准确位置。青山有幸埋忠骨呐,王平章总算与革命战友再重逢了。

为了纪念这位红军先烈,解放初期湖北省委省政府特意拨款修缮了王平章生前创建的“全人小学”,并将其改名为平章小学。

如今,校园里书香阵阵,每逢早晨还会听见袅袅的读书声,童趣、童真代替了悲伤,偶尔飘扬而出的校歌,那一两句“神州茫茫,五岳苍苍,仗剑脾睨胸怀志”,仿佛乘着东风,去到了王平章的长眠之地,轻轻的告诉他:“这个盛世很好,如你所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老农借给红军400大洋,2015年孙子拿着借条讨要,结果如何?
鄂豫皖红4军发展出来的部队
红四方面军的历史贡献、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
汪少川将军深情回忆被错杀的老首长高敬亭将军
七里坪红军广场前的演讲2
1972年,李志民向毛主席写信希望出来工作,毛主席亲自批示:同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