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璧故事】牛兽医

 牛兽医

文/同龄人




     不知道从何时起,在农村人们把为马、牛、猪、羊等大小家畜阉割、修蹄、诊治疾病的兽医人员称呼为“牛兽医”。 我想可能是以前农村的役畜主要是耕牛,马、驴、骡的饲养量较少而已。据史料记载,我们的祖先进行农作物种植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而把多余的猎兽训养为家畜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也可以说,从那时起就有饲养家畜的畜牧人员和为动物疗伤治病的兽医人员。在现代的农业大学里的畜牧兽医系一般分设畜牧和兽医两个专业。畜牧专业(现为动物科学专业)主要研究家畜饲养管理、遗传育种原理和畜禽繁殖、品种改良技术等科学知识,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兽医专业(现为动物医学专业)主要研究家畜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药理机制,畜禽疫病的发病原理、症状特征和预防治疗措施等科学知识,以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县以下基层畜牧兽医部门一手抓畜禽养殖一手抓疫病防治,合二为一统称为畜牧兽医站。

    自古以来,牛兽医是通过祖传或拜师学艺而把哑医(人们把兽医称为哑医;人医称为鸣医)技术流传下来,所以牛兽医一般出自某一个村庄。在九顶山南麓,渔沟与朝阳两镇交界处,有一个韩庄。韩庄虽小却出了几十名姓张的牛兽医,分别在朝阳、渔沟、高楼、下楼等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在灵璧县境西南角有一个顾家庄,鸡叫听三县。小顾家出了几十名姓顾的牛兽医,分别在灵璧县娄庄镇、固镇县仲兴乡、埇桥区大店镇三个畜牧兽医站工作。此外,还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牛兽医家族分散于全县各个乡镇。直到1965年前后,一些区举办了兽医培训班(例如:娄庄区中兽医顾怀鹏在永定举办兽医班,培养约20名学员),才打破了民间兽医仅靠祖(师)传的一统天下。

    1970和1971两年,灵璧县“五·七”大学(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指引下,宿县地区及其各县都办起了“五·七”大学)两届兽医班,以及1976年灵璧县“共大”(电影《决裂》放映之后,全国各地兴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一届兽医班,共培养约150名畜牧兽医人员充实进各公社畜牧兽医站,在当时全县300多名畜牧兽医人员中占有“半壁江山”。1976年,县畜牧兽医站、县食品公司分别举办赤脚兽医培训班;九顶公社农民大学开办畜牧兽医班;各地高中、初中实行开门办学也大多办起了赤脚兽医班;基本上达到每个大队有一名赤脚兽医。再加上几十年来,从农业大学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的畜牧兽医科技干部,分配到县及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工作。从而在全县畜牧兽医战线形成了高、中、低层次知识结构的人员,相互融合的畜牧兽医队伍。这支队伍约有上千人。

   新中国成立之前,牛兽医的社会地位低下,仅靠每年午季向自己经常遛乡的农户收点“牛头粮”以维持生计。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民间兽医也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各个区都组建兽医联合诊所。1963年,党和政府把全县100多名民间兽医转为非农业户口,牛兽医吃上了令人羡慕的商品粮。但是人员工资仍然要靠收取“牲畜保健费”(收费标准:每年每头牛、驴1.50元,每匹马、骡3元)发放。1973年,灵璧县农林局把各公社畜牧兽医站的人事、业务、财务三项权力收归县局统一管理,全县民间兽医成为“三权在县”的大集体在职职工。1980年经过考试考核,全县210名在职兽医人员吃上了“软壳本”(只供应口粮,不转户口),继而在1984年又都转为非农业户口,把“软壳本”换成“硬壳本”(非农业商品粮)。由于县农林局(农业局、农牧渔业局)切实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经营管理,使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各公社畜牧兽医站纷纷迁新址、建新房,大多建起10间左右的带走廊的砖瓦房。公社畜牧兽医站在社直机关中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单位,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在县及各公社(区、乡、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畜牧兽医战线推行家畜合作医疗(详见灵璧县人民政府【1978】10号文件)、畜禽疫病防治技术承包和“五包一扶持”等制度,促进全县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生猪生产基地县、山羊板皮基地县和全省黄牛养殖先进县、畜牧业生产十强县等称号。

   基层(公社、区、乡、镇下同)畜牧兽医站是一个独立的经营核算单位。负责全站在职兽医和赤脚兽医的思想政治工作、业务技术培训和经济收入分配。基层站设立兽医门诊部和黄牛冷配室,留有少数人员住站;大多数人员分工包大队(行政村),称为“包队兽医”,由站里发工资;赤脚兽医协助包队兽医工作,站里发给每人每月七元生活补助费。包队兽医的工作职责是:负责辖区内畜牧业生产统计、畜禽养殖技术指导和包防疫、包阉割、包修蹄、包诊治以及畜禽传染病疫情的及时上报。包队兽医的常用工具是一个针刀包、一支体温表、一个听诊器、一把注射器和一把修蹄铲等。他们骑着自行车,在辖区内走村串户,默默无闻的辛勤忙碌着。有人戏称包队兽医是“三不管四不像”,即:县里不管、公社不管、大队不管,不像干部、不像工人、不像农民、也不像生意人。正是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不分白天黑夜,也不畏风霜雪雨,在农村为生产队和农户饲养的畜禽防疫灭病,以保障和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把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全国人民,下岗工人有了养老金,农民免交皇粮国税还有多项补贴,农村的牛兽医也是喜事连连。2005年全县有66名在职兽医选聘为畜牧技术干部,吃上了财政饭;2008年全县有200多名退休兽医转入县社会保障局,按月领取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2014年农村赤脚兽医也登记上报,到了退休年龄,按工龄计算(每年20元)享受生活补助费。我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朋友,他22年工龄(1973——1995年),每月补助费440元,从前年年初开始领钱。他非常高兴地对我说:“俺比大队干部退休领的还多。”

   曾经有人嘲笑说:“割猪蛋的牛兽医,还想吃财政饭。”结果竟然变成了现实。党和政府关心爱护农村牛兽医的各项政策逐步得到落实,不仅一部分牛兽医吃上了财政饭,而且退了休的牛兽医领上了养老金,连赤脚兽医退休也有生活补助费。纵观畜牧兽医战线同其他各条战线一样,也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有的当上了乡镇长、科局长,有的担任县长、市长、省长,直至国务院副总理。这表明我们党的干部政策是不拘一格选人才,不受社会偏见所影响。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畜牧局工作职责
[法库老故事]先进工作者——刘沛英、史庆贤
畜牧兽医:畜禽湿痰咳嗽经方——《二陈散》
工作回忆录
农村逐渐消失的兽医
耕牛锥虫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