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璧故事】禅堂街,禅堂人与古驿道

 禅堂街,禅堂人与古驿道

文/胡桃夹子



      “禅堂”,参佛,礼佛之地矣!把“禅堂”用做地名,也算是先人智慧的神来之笔。

      禅堂街和其它集镇一样,也是一个多姓杂居的地方,其中以朱姓,刘姓,倪姓三户人口最多,朱姓人口排第一。刘姓人口次之,倪姓人口排三。王姓,牛姓,陈姓,汪姓,武姓,杨姓,吴姓,郭姓,巩姓,周姓,闫姓人口偏少,宗姓,魏姓,钱姓,彭姓,高姓,谢(解)姓,李姓,褚(音:楚)姓,孟姓,马姓,赵姓,洪姓,人口更少,有的甚至只有一户人家。至今哪一家来禅堂立户创业最早,因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但是“朱刘倪”三族人口最多是无可争议的。

      从前的外来户想在禅堂街落户,都要到这几大户的族长家拜门子,如忘了这个礼数,那以后如遇上什么麻烦,是没人帮着说话和撑腰的。

      老辈人说,三大姓之间一直相处和睦,团结友好。因老亲加新亲,大家往上叙几代都是亲戚。所以禅堂街几大姓之间从未发生过族群间的械斗。对外人来禅堂街惹麻烦,几大户可是一致对外,从不含糊。据说很早的时候,禅堂北面有一大姓,仗人多势众,非常霸道,曾打遍了周边的村庄无敌手,也曾来禅堂街找茬挑衅,但是从没在禅堂街得到任何便宜。

      禅堂街四面环水,水面上曾架有四座木桥。街东头有一座木桥,河东河西之间也连着一座木桥,南边和西边的圩河上也架有两座木桥,唯有街北面没有架桥。外来过境人员,想进禅堂街,是必需经过这几座木桥。所以这几座木桥就成了禅堂街的一道屏障。早年社会动乱,遍地土匪,禅堂人就凭着这几座桥的“天险”,自发组建护家队,守住这几座桥,硬是没让土匪进过禅堂。民间有“铁打的禅堂,纸糊的冯庙”之说就是因此而来。

      当年禅堂街的区域曾仅限于“圩子里”,也就是被唐河一分为二的“河东”、“河西”两块地方。也只有住在这个范围的人,才能算是街上人。例如禅堂的街北有个“小唐庄”,虽然紧挨着禅堂街,但在当年就不能算是“禅堂街人”。只是近年来,随着街面的扩建,从前的说法才渐渐的模糊了。你可别小看这“街上人”的头衔,在当年这“头衔”可是大有好处,可以说就是一个“护身符”。如果在四周集镇,或周边乡下遇上什么麻烦,只要说出你是“禅堂街的人”,人家立马会高看一眼。当年国家动荡,人们无法律意识,讲究“拳头就是法律”,欺生讹人。谁势力大,谁就有面子。所以才形成这这么一个讲“码头”,论势力的社会风气。至今这个以地域观念待人的风气,在社会上多少还有残留。

      禅堂街西南方向,有一条从灵璧通来的南北“官道”(驿道),此“官道”穿过禅堂街,向东北沿伸,经冯庙,大路,渔沟,九顶至徐州的双沟镇。这条“官道”就是古“灵双”公路。

      说过“禅堂街”、“禅堂人”,咱再来说说禅堂湖的“古驿道”。

      禅堂地名的由来,前文已经说过,在此就不再赘述。但禅堂街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是禅堂原来地名叫“倪家道口”。我曾与人讨论过这个说法的“真伪”,大家都对这个说法提出质疑。疑点一,从居住位置上来说,倪家居住的地方并不在“灵双路”的“道口”。疑点二,刘姓比倪姓来禅堂立户创业早,这是倪姓家族也公认的事实。按“先来后到”民俗的习惯,也应叫“刘家道口”而不是“倪家道口”。所以我大胆的推测,这也许是“驿道口”的误传。

      当年兴建“大兴寺”必定要具备两个条件之一。一是要交通方便,二是要人口稠密。按禅堂湖年年发大水来说,当年的禅堂湖本不适宜人的居住〔现在的禅堂街好多老人都还说,大水来的时候,好多人都搬家到“上湖涯(本地人念:爷)”居住,只待水退才回来〕。从这一点来看,在当时“人口稠密”这条就占不住脚,在一个人烟稀少又爱发大水的地方建庙,估计我们的先人还没有笨成这样。如此看来,就剩下“交通便利”这一条件了。

       禅堂街老辈人至今有这样的口头习惯:称徐州(在禅堂的西北方向)为“北徐州”,称“宿县(在禅堂的西南方向)”为“南宿县”。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叫法呢?那是因为我们禅堂湖境内有一条“灵双路”,过去人们又多习惯以路的走向,来判断自己不常去(不曾去)的地方的方位。

     “灵双路”在禅堂湖的老辈人的口中常有“老灵双公路”和“古灵双公路”的表述。这样说来,“灵双路”在当年:应当是一条“官道”,也就是“驿道”。

     灵璧盛传,灵北有个地名叫“双槐树”的庄子,唐朝大将秦琼曾经路过此地,还在那槐树歇过脚,在槐树上拴过马,“双槐树”就在城北老“灵双路”上。秦琼当年走的也肯定是“灵双”老路这条官道(驿道)无疑。

     “灵双路(古驿道)”从南而来,从街西往东穿街而去。本地人有对村头路的交叉处,叫做“路口”的习惯,也许当年的禅堂湖人,也亲切的称这街西头的“灵双”路口叫“驿道口”也未可知。因为“驿”、“倪(本地人读作:移)”读音一样,久而久之,“驿”就被误读成是“倪”了。

     综上所述,禅堂早期的地名,也许就叫“驿道口”,而非“倪家道口”。

     历史变迁,朝代更替,岁月如歌,造就了多少历史故事和野史轶闻,因为历史的真相多被湮没在遥远的历史尘埃中,所以才有后人的探索,猜测,误传和臆断,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 禅堂湖人也紧随历史的步伐走来。让我们抚今追昔,不忘历史,在珍视和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时,努力把禅堂湖这片古老的土地建设成为现代,美好,承载和发扬自己乡土文化的幸福家园。

      (注:本文只是对家乡历史文化一个探讨,绝无篡改家乡历史,涂改家乡文化的意思。请禅堂湖的老少爷们多给予批评,多提宝贵意见,以待进一步完善,厘清我们的家乡历史文化,努力还历史一个真实。)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一生,你能赚多少钱,有多长的寿命,只受这8个“规则”影响
惊人的8大定律,8分钟看完,悟透人生
最高明的处世智慧,读懂受益终生
《菜根谭》全书360句,最经典8句,最好背下来
从细节看人品,有这三种表现的人,不可深交
真正厉害的人:不内耗,不拖延,常读书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