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璧随笔】在灵璧,这位先生能说出清明的一些史话,您认识他吗?

民俗史读:

话说清明节

文/赵秀永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和逝去亲人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中国的一宗巨大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以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注重送上自已的思念和敬重,缅怀功德慎终追远,垂范孝道借以启迪后人。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它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春分节气后十五日。这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机。江淮地区流行“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法。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奸臣迫害而流奔国外,途中逃入 一处渺无人烟的荒山。又饿又累,浑身没有精神和力气,倒在地上再也站不来奄奄一息。随臣介子推到处找不到东西供重耳食用,无计可施,救人为重。介子推躲在暗处把自已大腿的肉割悼一块,煮了肉和汤端给重耳喝,重耳喝后顿时有了精神,带领众将士逃出厄难。事后重耳明白肉汤事因,感动地泣泪两行。

    十几年后,重耳做了晋国国君即晋文公,他重赏了当年伴随他逃难的将士,但唯一遗忘了介子推。众臣纷纷为介子推鸣不平。而介鄙视那些争功邀赏的人们,他却选择了背着老母隐居绵山去了。重耳知道后羞愧莫及,带领众臣去请介子推。绵山峰高路险、树木茂盛,寻找介母子二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三面火烧绵山,留一生路逼介自出。重耳依计而行,大火烧遍整个山却不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灭后,人们只见背着老母的介子推,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母子两人已身亡。晋文公见状痛哭恸天,装殓棺材时,老柳树洞里介子推的衣兜发现一个血书写明:“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并不准动用烟火。第二年晋文公登山拜奠介之时,发现老柳树死而复发,于是便赐柳树为“清明柳。”并通喻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墓祭的历史流传甚久,据《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从古到今人们对先祖、宗族意识越来越重视,无论帝王国君、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墓祭作为一项重要活动。我国每年清明节都在黄帝陵隆重举行大型公祭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内外侨胞不远万里出席仪式,场面十分壮观。

    清明祭奠习俗各地有所不同,但江淮乃至黄河流域地区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清明以前,民间忌使针,特别是当天不能洗衣服。妇女不能单行路,尤其夜间妇女、小孩不要擅自出门。妇女不能到娘家去,因为这几天是鬼魅出没活跃的时刻,阴气大,妇女小孩抵挡不住。

    清明节祭奠的首先要添坟,这个时间要早于清明节的七至八天。如果晚了,亲戚尤其娘家、老姥家来上坟、烧纸看见坟没添会有意见,说明这家人对老的不孝顺。添坟首先清除杂草,添上新土平整光滑,根据墓葬几人上面放置几个坟头。有的坟有三四坟头,说明这个坟主是一个老头有几个夫人。新坟要待死者三年后才能放置坟头,添坟必须是男子去添,女子去民间有说法:坟是先人的房子好漏。

    添好坟后,家人要带上纸钱、元宝、供品、香烛等物品。然后在案扳周围划上半圆圈,打上十字扠,点上香烛、放上纸钱、元宝、摆上水果和供品,倒上酒。有的还放置香烟、鲜花。火点纸钱口中叙说思念先祖、亲人之情,汇报家里情况,祀福儿孙平安。烧毕纸跪在地上向祖坟磕上三个头,以表孝心。举头三尺有神明,只要心怀敬意,诚意在上,纸烧人心,垂范后人也就心满意足了。

    祭奠时烧纸时为什么要划圈呢?祖传清明这几天是鬼魅活跃的时刻。家鬼等待后裔送钱,而野鬼没有人送,只好游走四方去抢。烧纸划圈时野鬼就抢不去了。江淮地区烧纸时间流行“清明烧前,农历十月一烧后,七月十五随便的”的说法。当然习俗各地有所不同,要不然就有“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之说,为先人尽心尽孝,心到神明,问心无愧罢了!

    你如果到亲戚烧纸祭奠,比如老姑、少姐,外祖父,岳父母,姨母家烧纸,也要在坟前也要表明身份,否则墓主魂灵不知何人所送之钱。烧毕纸要磕三个头才能站起来,走到亲戚家坐一会叙叙旧交流亲戚情谊。一般中午主人都有酒菜招待。如果你实在有事,必经早去烧纸,秉告主人的事由取得凉解。如果你烧毕纸没到主人家里招呼报道,主人不知道事后还说你不尽人情,有的因此还造成误会,形成矛盾。当然这种祭奠风俗流行黄淮地区,在祭奠时都是缅怀先祖和亲人,悲痛心情无法形容。有的嚎声大哭,惊天动地。有的细声细声诉说陈情,鼻一把泪一把泪洒两行相当感人。

    但祭奠方式在淮河以南,特别是江浙沪地区情景显然不一,上坟时除烧纸钱摆供品、烛香外,还鸣放烟花爆竹。只要到清明邻近几天,墓地鞭炮齐鸣,烟花飞彩相当壮观,以显这一家又有亲戚上坟了,以显这家荣耀。这要是在淮河以北是要遭人骂的,放鞭炮事指有喜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创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思想观念代变迁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那种纸灰飞舞,香烟缭饶的现象已经改观,用鲜花,诉说,朗颂诗文借以缅怀祭奠先祖和亲人。这种既环保,又时尚的祭奠形式:越多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清明节祭奠,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方式,一年一轮回,一代一代的传承,构成了顽强生存和造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抅成。目前,清明节祭奠已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对于弘扬中华孝文化这个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有着十分重大意义。对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有中国持色的社会主义富强、民主、美丽的国家的新时代尤为重要。

作者:赵秀永,曾任灵璧县朝阳镇旗杆村党支部书记,刘八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灵壁县九顶区朝阳镇党委员,镇政府副镇长。现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员,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灵壁县红杏诗书画院会员,灵璧家园网优秀写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节”的由来
烟标欣赏:清明节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清明节五种传说)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清明节的由来
当你为清明节几天假欢呼的时候,清明节的来历你知几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