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璧记忆】想起那些年在灵璧教夜校的日子

 想起教夜校的日子

文/王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刚调到我们村任教的时候,白天在学校教学,晚上在大队部扫盲班上课。

  那时候,每个大队都有扫盲班,我们大队的扫盲班设在殷庄大队部。我清楚地记得大队部的大门是朝南的,大门两侧的前方有一对石狮,在石狮的后方有两扇很大很大的木门,穿过大门是一间带有屋顶的走廊,走廊的两边各有三间土墙的屋子,左边的屋子是榨油坊,门朝北,右边的屋子改门朝南,也就是我们带的扫盲班的教室,在土墙的南墙上开了两扇很小的窗户,渗透一点气体和阳光。那时候,条件十分艰苦。每个人上学都是自己从家里带去的桌凳,大部分都是前辈陪嫁的家具,其中以面积约为0.25平方米的方桌为最多。

  因为农民白天下地干活,所以,扫盲班都是晚上上课,没有电灯,我们上课使用的是汽油灯,说起汽油灯,年龄大的人才知道,汽油灯在外形上和马灯有些相似,上面有一个像草帽檐一样的遮光的顶盖,下面有灯座,内装煤油,中间是石棉网纱罩,灯座上有个打气的管子,汽灯在装上煤油以后,再向底座的油壶里打气,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煤油能从油壶上方的灯嘴处喷出,形成雾状小滴,化成蒸汽与空气均匀混合燃烧,让纱罩发出炽热的光和热,照射出白晃晃的灯光,汽油灯的亮度也非常高,一盏汽油灯可以把周围十几米的范围都照得通明。不过,有时汽灯点的时间太长了,还需要再打点气。当汽油灯烧好了,我就把它挂在屋的梁头上,开始上课了。

  开始上课很单一,就是教学员识字写字。我是一个比较认真和执着的人,为了教好字,让学员学得有兴趣,我认真备课使用了许多的识字方法。如:教学“人”字,我先出示人的图片和人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楷书、行书演变过程,让学员们好奇地发问,我像讲故事似的讲字的变化,学员们学得很容易。又如在教会意字“休”时,我先出示图片,图片上画一个人靠在大树旁休息的样子,图片的旁边有一道加法算式:人+木=休,让学员们想象悟出字的形状,学员们不仅认识这个字,而且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我在教学中,还编了不少识字儿歌:小土尘,小大尖,女子好,田力男,门市闹,门人闪,人木休,舌甘甜,爪木采,丰色艳等等。因此,学员学得很开心,也很喜欢听我的课。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有时我还正吃着饭,她们(女学员们占十分之八,其原因是那个年代之前,家里重男轻女,一般男孩上学,女孩不让上学)就搬着板凳,跨着自己缝制的书包,早早地来到我家门口等待,我一边吃饭,一边和他们聊天,相处得十分融洽,他们学得也十分认真。

  记得有一天晚上,高楼区公所区员王宗娄等人,晚上抽查到我们这个扫盲班,走到班里,听了一会儿的课,给予我很高的评价,让我名声大噪。当年县下派人员到各公社、大队进行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蹲点我们大队的是高个子李学文先生。在一次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大会上,我激昂的斗志,抑扬顿挫的演讲,赢得了大家的称赞。第二天,大队开展“学理论,见行动”活动,大队部利用广播呼吁为村民王耕正家捐款,治疗重病在身的儿子,村民纷纷响应。于是,我抓住时机撰写了“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新闻稿,在驻村的李学文局长推荐下,被大庙公社和高楼区广播站采用,进行社会主义路线大教育。我还清楚的记得,广播里播放过:“社会主义好!”这首歌后,就播放了我的这篇稿件。后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不少稿件,送给广播站,但是,这和教扫盲班一样,都是无报酬的,是自愿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兴趣爱好吧。

  其实,在教夜校的过程中,虽然锻炼了我,让我慢慢地成长起来,但是也常常遇到闹心的事情。夜校里的学生年龄不一,小的十几岁,大的几十岁,大年龄的妇女喜欢接话茬,在课上,往往会引起哄堂大笑,带来一次次尴尬的局面,需要我急中生智地处理好。这还不算个事,最棘手的是那二十来岁的未婚女子,让我为难,有好几个女子都是扫盲的对象,来上几天课后就不来了,我们只好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她们家请“客”。但是,无论我们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这些妙龄少女的父母像铁了心似的,不同意她们上夜校,原因很简单,有的父母害怕已经订好婚事的子女,怀疑或担心在夜校里会被那些大妇女煽动下改变主意;还有的认为上什么夜校,认识什么字,找个好人家嫁出去就行了,怎么办呢?上级领导命令:“一定要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样,可辛苦了我们,我们向这些学员家里的人,只好担保,承诺,才请来这些学员,每天上完课,再给她们安全送回家,这样夜校的事才安全着陆。

   一天天披星戴月地往返,一次次与学员父母耐心地交谈,一节节绞尽脑汁地备课,一堂堂识字写字的指导,展示了那个年代,那代人淳朴,积极,乐于奉献的品行,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我们不辱使命完成了扫盲任务。与此同时,夜校生活也让我们走向成熟,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到生活的乐趣,让我们在这一方红色的土壤上,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在扫盲验收过关与学员合影的照片背面,我写下这首打油诗:夜校扫盲真不易,绞尽脑汁想主意,教会识字教技艺,服务群众终身忆。

王潘,宿州市散文协会会员,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宿州市优秀教师,灵璧县先进教育者,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文汇》《拂晓报》《农村孩子报》上发表过文章。灵璧家园网新晋写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村开展扫盲运动的回顾
周少波 | 建国初期文化扶贫——扫盲运动
五十年代初我当扫盲“小先生”
给夜校学员上课
扫盲班(散文)
第十五节学校放假十天 师生下乡扫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