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校硕博生扎堆在小县城就业导致人才浪费?不,这只是学历在水涨船高
我们一起做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人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胡子宏生命日记(1965

名校硕博生扎堆在小县城就业导致人才浪费?不,这只是学历在水涨船高

(一)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名校高学历毕业生“降低身段”到貌似很普通的岗位就业、到小县城就业,引发人们的惊呼。

前不久,曾有消息称北大博士“自降身段”当城管,说的是北大物理博士到了北京朝阳区某街道办,做了一名普通的城管队员。

最近两年,我们已经获悉,清华北大的一批硕博研究生到杭州余杭区的企业、街道办任职,或者到深圳某中学当了一名教师。

连续三年的新冠疫情时期,人口流动被限制,很多自由职业者失去了收入保障,大学生们找工作日益艰辛。如今,“铁饭碗”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就业岗位,而“好工作”对高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最近,有媒体报道,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入围体检人员公告名单显示,24个工作岗位的入围者几乎全部来自双一流高校。

他们中有4名博士、19名硕士,本科毕业生仅1人,而对应的岗位除了专业技能类,还有一些乡镇、街道的基层工作岗,其中硕博士的比例高达95.8%。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公布的2022年面向全国部分高校和境外世界名校引进优秀毕业生拟聘用人员名单(第一批)显示,140位拟聘用人员中,多数人来自国内外的名校。

名校毕业的硕博研究生,竟然到看起来很普通的岗位、小县城里就业,令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毕竟,我们都把名校硕博研究生视为高级人才。这是“学历内卷的无奈选择”,还是“人才引进的正常流动”?网友为此掀起了一番争论。

 

(二)   

我的结论是,名校硕博生扎堆就业于小县城,其实并不是人才浪费。在我们这些60后看来,这只是学历在水涨船高。它不仅是人才引进的正常流动,也是学历内卷的无奈选择。

有几个数字创了新记录:2021届高校毕业生有909万,2022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1076万,2022年考研总人数为457万,院校计划招生人数110万左右。

拿到“铁饭碗”难吗?相关数字是,2021国考共招录25726人,岗位数为13172个。也就是说,909万高校毕业生中,350人中才有一人进入“国家干部”的行列。

僧多粥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数字显示,本科生方面,985高校每年毕业生为15万左右,211毕业生为40万左右;研究生方面,985高校10万左右,211高校21万左右。

粗略算起来,每年211高校的毕业生就有62万人,这些年轻的高端精英人才,去竞争25726名国考招录岗位,也是24人才能选一个。当然,62万毕业生中,除了公务员岗位外,还有很多人走进了国企、事业单位等。

记住,最近几年的211名校毕业的所谓高材生,数字是62万人左右。1990年7月,我大学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是61.36万人。也就是说,32年前的大学(含大专)毕业生数量,就相当于时下的211高校毕业生数量。

2022年高校毕业生是1076万,1990年高校毕业生只有61.36万,这意味着,今年的大学毕业比32年前,多出了1000多万,是32年前的17.5倍。

这样的数字差距,就足以解释,当年我们那一代人考上一所中专院校,就足以称得上“天之骄子”。如今的大学生数量太多了,沦为“锅中饺子”。

再透露一个数字,2000年前的连续20多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还没有超过100万。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大学扩招,大学也划分了档次,分成了本一、本二、本三,大学生学历也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三)   

必须承认,中国的高考制度和时下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逢进必考”,是非常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规则。“逢进必考”未必是最完美的方法,但它在目前是最完善的。

30多年前,我们这一批“天之骄子”的工作,是由国家包分配的。我们被分配到县城里,担任公务员、教师,进入国企,都是很正常的。

著名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初也是雄心壮志,却被分配到县城的小企业。他在复杂的世事中被碾轧了20多年,才借用圈层的优势,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就择业而言,那些进小县城的、进入城管等普通岗位的名校毕业生,也面临着竞争和几种选择。他们最高的向往是留在一线城市,端上铁饭碗,可是,因为要“逢进必考”,他们没有考上。

他们大概率想进入二线城市,甚至是三线城市,端上铁饭碗,但是,他们很可能没有合适的机会,甚至又在“逢进必考”中失利,无奈,他们只好到了小县城,端上了铁饭碗。

我觉得,他们在同一批大学生中,属于那些“逢进必考”中成绩不突出的。比他们更优秀的毕业生,大概率通过“逢进必考”,进入了大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端上了“铁饭碗”。

他们才不是人才浪费呢。他们跟我们当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没有什么两样。即便是北大博士当了一名城管队员,也不算稀罕。她肯定也参加了其他岗位的选拔考试,没有闯关成功而已。

说白了,名校硕博毕业生,到了小县城,也是谋生的需要:一是,小县城的工作环境比较安逸,待遇较高,收入不错,工作稳定;二是,他们不去县城,那就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与其继续奔波着应考、应聘,不如先到小县城里就业。

(四)   

二三十年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到100万,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我们不难看出,大学学历已经由“天之骄子”滑落为“锅中饺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本科学历基本上相当于当年的高中学历。这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几十年来普及义务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意味着几代年轻人的文化素质通过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如今,211名校的毕业生数量,已经等同于32年前。2022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预计将达120万左右,竟然是1990年大学毕业生的近2倍。这说明,时下的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也就相当于30多年前大学生的一半儿。

这说明什么呢?我的理解为,高考制度恢复45年以来,于国家,选拔出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于学生个人,通过刻苦学习,勇闯高考,实现了社会阶层的逆袭。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已经成为平民百姓提升社会阶层的重要通道,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由此,才引发了中国教育的内卷。随着各行各业招工时对学历的重视和高校的扩招,学历的内卷早已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很多人批评中国教育的内卷,实际上,正是在高考的带动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的整体素质,在潜移默化地超越前一代。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就业大军的普通一员,他们没有端上“铁饭碗”,非常正常。

名校硕博生扎堆就业小县城,属于正常的就业选择,其背景就是学历在水涨船高。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大学生端不上“铁饭碗”,成为打工族,或者在“考研二战”中苦苦挣扎,这也是寻常风景。

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无论是普通大学还是名校,在生存竞争中,最终胜出的,依然是整体素质最强的那一批人。毋庸置疑,大学学历的含金量,与几十年前,产生了天壤之别。

——End——


以往作品推荐

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小县城招录事业编,800多名校硕博生报名竞争,评论区很扎心
中国烟草录用名单出炉,学历和院校抓人眼球,普本生如何卷的动?
为何“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很少会考公,答案尴尬却是事实
硕士扎堆去卖房,名校毕业生做中介,楼市或将迎来高学历时代
三一博士:县城基层岗位,竟引名众多名校博士追捧!学历为啥不值
编制迎来“坏消息”,3大岗位被踢出体制内,铁饭碗沦为塑料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