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立昌:母亲的土炕

      在我老家的冀中平原,家家户户的老屋都有一盘土炕。土炕是用土坯和泥一层层的垒起来,再分割成一块块之间相连的炕道,上面摸成平展展的炕面,上面铺上炕席,便成了一盘土炕。一盘土坯炕,是农家待人接物的重要场所。客人来了,“上炕吧!”就成了乡下人的第一句话。到了冬季,人们喜欢在炕头上聊天,喝茶。土炕,也是乡下人的“餐厅”。到了吃饭的时候,摆上一张小炕桌,按自然习俗,长幼尊卑,围坐在炕桌上一起吃饭。土炕还是人们睡觉休息、传宗接代的温馨场所。土炕是农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记事起,就看着母亲天天在灶膛里填着柴草,听着“咕哒咕哒”有节奏的风箱声。母亲在锅圈上贴着饼子,锅底是给我们熬着的菜汤。饭菜做熟了,一张小炕桌,放在炕的中央。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吃着简单的粗茶淡饭,但却享受着母亲做出饭菜的清香。白天,母亲在地里忙忙碌碌,夜晚,还要点着煤油灯,坐在土炕上,纳鞋底,铰鞋样,做被褥,还要为子女们东拼西凑缝补土布衣裳。而那时不懂事的我们,只知道在土炕上面翻跟头,打拳仗,然后在热烘烘的被窝里进入梦乡,直到迎来早晨的阳光照射在老屋的窗棂上。

      如今我的母亲90多岁了,说起她这一辈子可真是不容易。解放前,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母亲年幼时逃荒要饭。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三个拉扯大。

      艰难穷困的生活磨练了母亲坚毅开朗乐观豁达的性格,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愁眉苦脸是一天,快快乐乐也是一天,干嘛不快乐一点呢。”

      母亲是旧社会过来的人,常对我们念叨过去吃的苦,虽然她没有什么文化,但她知道现在的日子来的不容易,很知足,很幸福。

      母亲住的老房子还是1971年盖的,是母亲和二哥一手盖起来的,那年我在部队当新兵,时间一晃悠,如今,40年过去了。母亲在土炕上看大了孙子,又看大了重孙子,母亲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喜欢她,孩子们有什么小秘密也喜欢和她说,家里放的什么家什,孩子们不问父母而是来问奶奶,母亲总是把家什放的规矩,想找什么东西都好找,母亲喜欢干净,总是把自己打扮的干净利索。

      母亲喜欢坐在老屋的门口,阳光透过院子里的香椿树星星点点的洒在身上晒太阳。有时我回家看母亲也和她拿个小马扎在一起坐着,说会话,一会母亲闭着眼就陷入沉思,或许,母亲这会儿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生活,虽然那个吃糠咽菜的年代让人想起来胃就反酸,但那一家人住在老屋的土炕上暖暖和和的日子,是令人怀念的。

      母亲把院子当作她的“菜园子”,自己种的黄瓜、茄子、豆角等,豆角秧子在墙头上延伸着老院的新生活,在母亲的打里下,隔三差五就要摘一次。按城里人的说法,绝对是纯天然食品。母亲说一辈子吃这样的东西,不生病。

      母亲虽然是九十高龄的人了,但她身板硬朗,洗衣做饭,带重孙子,一刻也闲不住。儿孙们都劝她享享清福,可她总是笑眯眯地说:“习惯了,不干活反而不舒服。”

     近20年以来,母亲每天点燃一炷香,有时能整整跪大半天,问她拜的什么神灵,她自己也说不清,只说是想教人积德行善,保全家平安。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这是最古老的一种气功,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身体通泰。

      2013年老房拆了盖成大房子,母亲也搬进大房子,母亲说“还是大房子敞亮。”这正是母亲想要的生活吧。

      土炕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孕育了数千年的农业文明。

      现如今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炕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房子里各式各样的床铺。附之其上的民俗文化也渐渐消失,淡出人们的视线想起它,我就涌动起思乡的情怀,那风风雨雨,那美好艰难,都在它的上面演绎,那走过的印痕,都牢牢地叠印在这盘土炕上。


      注: 纪实影社公众平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提前开通打赏功能。支持原创!支持作者!欢迎各位关注打赏!关于打赏的赏金,十元及十元以上本公众号将与作者五五分成。一部分用于支付作者稿费,一部分用于公众号的活动费用。我们会举办一些活动来发展纪实影社,并支持鼓励更多的原创作品!纪实影社期待您的佳作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年的炕桌
会宁人对土炕的怀念 || 作者 小草
有声读物丨梦中的老屋
旧时光(二):土炕
记忆中西北老家的热土炕,让我时时心中有个牵挂
【西散原创】刘俊德作品丨老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