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志民:创业年代的石油钻井人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缘,有一个在大漠戈壁上建起的石油城--克拉玛依油田。我的目光注视着那一群开发建设油田的石油钻井人,镜头定格在了七十年代。

记得是1977年,有一次陪同一位石油部门的负责人到油田的石西探区了解职工队伍情况,汽车长驱300多公里,在新疆古尔邦通古特沙漠的腹部颠簸,在感受了酷热、飞尘、蚊虫、枯燥、饥渴,看到沿途的荒漠、沙丘、枯木、帐篷、地窝后,这位领导感慨的说,不要说在这里搞建设了,就是能够坚持常住下来,不当逃兵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石油工人真是伟大呀!

面对今天在沙漠戈壁上建起的现代化的石油新城,人们能否想象出当年创业时期的悲壮,石油工作的艰辛。这是一群竖塔为志,凿地为穴,钻油为生的石油钻井人,因为他们,油田才有了辉煌的今天。当一口口油井喷出原油时,人们会在审视石油中,体会石油钻井人的生命价值。

钻井队的小伙子1976年的冬季,在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天气里,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3202钻井队坚持冬季生产。(197612月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钻井作业:1971年,新疆石油管理局的钻井职工在喷满泥浆的钻台上施工作业。(1971年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搬运固井水泥:197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用于钻井固井工程的水泥全部由人工搬运、装卸。参加施工作业的有钻井队和后勤单位职工、机关干部、职工家属,人数几十人至数百人不等,每人发一双手套,一个口罩。施工时,水泥撒满井场,水泥灰漫天飞扬。( 1973年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钻机搬迁:1973年,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安装队在克拉玛依油田八区搬迁钻机底座。(1973年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硬骨头钻井队:1970年代初期,在政治、经济生活受到干扰破坏,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很多单位工作处于瘫痪的情况下,新疆石油管理局5014钻井队竖起打井不停钻的红旗,抵制逆流坚持生产,成为油田上一盏拨乱反正的明灯,被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党委授予“硬骨头钻井队”称号。(1974年月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冬季钻井:在寒冷的冬季,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的井队职工们坚持生产。(1974 11月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

女子钻井队:197665日,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32652女子钻井队成立。自1976年至1984年,女钻共钻井63口,进尺124306米,发展党员26名,团员103名,培养和输送各级干部27名。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标兵、石油部钻井翻番队称号。(197610月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班组生产会:尽管是在寒冷的冬季,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的女钻队员们仍然坚持在井场上召开班组生产会。(197611月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百乌1井安装:19771月,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在百口泉油田百乌1井安装大型钻机。春节期间,钻井职工顶风冒雪,在摄氏零下30度的严寒中,将4079钻井队井架设备从克拉玛依白碱滩搬迁到百口泉,行程45公里,从搬迁到开钻仅用了89小时。这口油井的钻探,为整体解剖百口泉油田含油情况拉开了序幕。(1977年春节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帐篷化验室:1978年,在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双八”会战指挥部的帐篷化验室里,工程技术人员在分析泥浆性能。(19785月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新井出油:1975年,在全国四届人大召开之际,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钻井职工,决心以大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迎接盛会的召开。他们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钻出了一口高产油井。在喜喷原油的当天,职工们头戴新铝盔,穿上新工装,欢呼雀跃,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1975年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百口泉油田庆功会:百口泉,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的东侧。百口泉油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断裂带东北段。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决定把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第一仗放在百口泉,集中各作业单位进行会战,在这块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建设一个新油田。1979年1月初,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率先进入百口泉。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钻井处3400多名会战职工、23台钻机进入会战场地,搭建帐篷200多顶,开办野外食堂3个,建起了一个生产、生活、供应等基本完整的钻井会战基地。一年来职工们抗严寒、斗酷暑,战胜了罕见的十二级大风,完成了会战任务。当年完钻开发井86口,钻井进尺22.81万米,生产原油22.58万吨,做到了当年钻井,当年受益,为管理局当年开发建设,当年油田投产做出了贡献。在总结会上,钻井处受到局市党委的表彰。(1979年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特殊年代的奖品:1970年代,生活物资匮乏,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向先进生产者奖励暖水瓶、铝壶、搪瓷杯等生活用品。(1978年12月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奖励钻头:1970年代,克拉玛依油田生产物资供不应求,在钻井生产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钻井队,都期盼本队的材料供应能够保持正常,特别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先进装备,提高钻井速度。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利用月度、季度总结会的机会,给创造生产新记录的先进钻井队奖励生产物资,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197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上,新疆石油钻井处党委授予32652女子钻井队“钻井翻番排头兵”荣誉称号,奖励该队一支钻头。(19788月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打擂比武:1970年代,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召开的年度工作总结表彰会上,钻井处各钻井队队长打擂比武,报告夺红旗,拔标杆的生产指标和措施。(19782月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搭建帐篷:1970年代,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在基地和各生产作业区搭建帐篷,解决职工住宿问题。这种棉布帐篷拆卸很方便,一顶可以睡十几个人。夏天把四周的蓬布揭起通风纳凉,冬天在帐篷中间放置一个铁皮炉烧火取暖。(1979年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抢险护井:1980年,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有一口油井在钻井施工时发生井喷,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职工顶着巨大的油气流,在钻台上抢险施工保护油井。(1980年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工地快餐在一次大型石油钻井施工作业后,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处的钻井职工们围坐在一起午餐。(1980年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拍摄图片,唯有录取岁月之真,才能由眼前瞬间的观照变为心灵恒久的感动。当通过我的图片唤起对那个年代石油创业情景的些许记忆时,我会欣慰,因为我用我喜爱的摄影方式为石油钻井人做了一件有归属意义的事情。


孙志民:新疆乌鲁木齐人,在中石油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供职38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新疆克拉玛依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发表摄影作品1000多幅,摄影论文10多篇,100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影展入选获奖。主持筹建了克拉玛依钻井陈列馆。出版了《白碱滩纪事》个人摄影画册。曾获“新疆职工读书自学”奖、“新疆德艺双馨十佳摄影家”、“中国优秀摄影家”、“中国优秀石油摄影家”称号。2015年获克拉玛依文艺贡献奖。2016获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赛优秀摄影师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油钻井人的壮美年华
庆国庆 | 回顾石油工业史 在历史中展望未来
石油圈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玛湖勘探开发再提速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这是铁人王进喜,许下的钢铁誓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铁人》芭蕾舞官宣海报正式上线
强悍!看井队上的女汉子怎么干活 | 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