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斯巴甜再陷“致癌风波”,或将被抛弃?
userphoto

2023.07.14 上海

关注
导语没有绝对安全,只有相对无事。
作者丨田静
校审丨勾勾 排版丨何雯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糖是奢侈品;在物质富饶的年代,糖是情绪释放品。
所以,对甜食的渴望,是人的一种天性。
所有压抑天性的做法都是耍流氓,于是各种自称为“零卡”的饮料应运而生。
近日,关于对阿斯巴甜的争议甚嚣至上,往上升级,是关于代糖对健康的影响,数年来争议声也是此起彼伏。
在这波争议里,有受损者,也有受益者,更有推动者。
   阿斯巴甜,是天使还是撒旦?
7月14日,关于对阿斯巴甜的检测和风险评估结果,如期而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最新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
报告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其中有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可能”;二是最高摄入量。
意料之中的结果,为什么?
凡事都是相对的,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以阿斯巴甜为首的代糖,究竟有多大风险?
分级来说。
第一级逻辑,从消费者角度分析。几十种代糖到目前为止依然在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列表中,也依然在FDA和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里,
任何代糖添加剂都存在一个半数致死量的概念,半数致死量的几百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就是一次服用后会产生可测量的害处的最小量,这个量再除以100,一般就作为每日服用量的上限使用,所以每一种代糖都有每公斤体重每日摄入的建议值。
第二级逻辑,从科研角度分析。
当然,代糖是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它并不是绝对危险品,首先是要建立在第一级逻辑之上,在设定的安全线以内就没有问题。
比如,拿代糖饮料是不是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个二级结论来说,有研究说,长期喝代糖饮料会提高58%的患病率。但实际上,那只是相关性统计,就是统计了2组在喝饮料上有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看他们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变化。就算其中一组发病率更高,也不能证明是代糖导致的。
总而言之,代糖有致病风险,但致病了不一定是代糖导致。
任何代糖都有单一物质起效原理,但这些代糖食用过量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和传统的油盐酱醋食用过量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逻辑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就回答了一个问题,阿斯巴甜是天使,还是是撒旦?正如世卫组织给出的风险评估报告一样,有致癌风险,是撒旦;但控制在安全剂量以内,就是天使。所以这也给了很多企业做利润的空间。
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各类糖都可以提炼甜味。市面上,除了以蔗糖、麦芽糖、果糖为代表的原糖,其他产品被称为代糖,包括淀粉糖、人工糖、天然糖。事实上,阿斯巴甜和它的对手们,同属于代糖。
据中科院《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2014至2020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由16.6亿元增长到11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8.6%。而据浙商证券研究所测算,到2030年,国内代糖行业市场规模,仅饮料、烘焙两个领域,可能达到14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30%。
这一数据也表明,人工甜味剂因为“甜价比”最高,成为许多生产厂家的首选。是天然甜味剂的2-16倍,是糖醇类甜味剂的35-48倍,专家眼中,“与天然甜味剂相比,阿斯巴甜的生产成本更低,且技术比较成熟,可以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所以,与蔗糖相比,阿斯巴甜甜度更高;与其它代糖相比,阿斯巴甜成本更低,它也成为甜味剂中性价比最高的。
无可厚非,做企业要增长,要利润,在安全范围以内保证最大的利润是所有企业的首要使命。
而此次阿斯巴甜事件,敲响警钟的同时,也给了一些企业空隙。
   谁是阿斯巴甜的受益者?
阿斯巴甜热度居高不下。除了终端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之外,不乏一些新兴企业在跟风追捧,在搅动公众敏感的食安神经后,更多品牌开始发力。
“无糖”、“零糖”、“0蔗糖”成为品牌营销的放大镜,真的是0添加吗?但作为添加剂的糖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阿斯巴甜,还是赤藓糖醇,还是其它代糖。
事实上,“糖衣”里的秘密,无非是这些“甜蜜的负担”满足了消费者“既要又要”的反自然需求,从而成为各路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阿斯巴甜关注度最高的使用者,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陷入争议中,要知道,这两位可乐巨头,百年来地位岿然不动,无论气泡水,国产汽水等企业,各路围追堵截,都无法撼动。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百事可乐就曾陷入阿斯巴甜“致癌”风波,百事可乐还因此宣布在健怡系列产品将放弃阿斯巴甜,但这一调整只针对美国市场,不包括中国市场。2022年,法国一项针对10万名成年人的观察性研究显示,摄入大量人工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与癌症风险轻度增加相关。
风险人人知,但仍然没有撼动两乐的位置,甚至在这几年的中国市场,一直处于走高趋势。
但除了两乐,还有其它更多企业在代糖之间博弈。
尤其关于阿斯巴甜的争议,上升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新兴企业借势突围,开始突击围剿传统企业。
在当前的舆论中,阿斯巴甜的对手们被认为是有望获益的群体。6月30日,A股市场中,赤藓糖醇等代糖股纷纷大涨。
前者是工业甜味剂,后者是天然甜味剂。于是,“人工”与“天然”之间展开了一场较量。
元气森林官方微博称: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茶饮市场,喜茶、奈雪也纷纷“自证清白”,奈雪的茶宣布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果糖”。据悉,罗汉果是原产中国的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其提取物“罗汉果糖苷”是天然甜味物质。
图源:元气森林官方微博
A股公司方面,包括晨光生物、保龄宝、三元生物、亚香股份、广州浪奇、安德利、莱茵生物、加加食品、甘源食品、华资实业等在内的多家A股上市公司6月29日迄今纷纷公告或发文表示旗下产品未涉及阿斯巴甜。
这就形成了一条鲜明的鄙视链,以阿斯巴甜、赤藓糖醇、糖精、甜菊糖苷等为代表的,在上游市场竞争激烈,甚至有的产品价格一路走低,哪怕是明星公司也难逃江河日下的命运。
反观终端消费市场,大量食品企业面对天然甜味剂的高成本,性价比更高的人工甜味剂依然是他们的首选。
但无论是人工代糖,还是天然代糖,定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归根到底,实则是在权衡成本和安全这两个利弊之下,寻求市场能接受和认可的最优解。没有绝对的受益者,行业需要的是一个良性竞争环境,所有的竞争都是建立在一条可控安全红线以内。
这世间,没有绝对安全,只有相对无事。
   为什么会有“阿斯巴甜”们?
所以,这次事件波及的涟漪会有多大?
事实上,阿斯巴甜事件不是开创者,也不是终结者。前有反式脂肪酸,赤藓糖醇,后有辛吉飞“科技与狠活”事件,每一次事件的搅动,都是一次消费者教育认知的过程。
从过去无人关注的配料表,到当下“配料表焦虑”,无论是C端消费者还是B端厂家,都在向这方面倾斜。
配料表越简单越受欢迎。比如拿起一款产品,一行文字的配料表,比三行文字的配料表更容易被买单。
配料表添加剂越少越受欢迎。在营养成分表里,很多产品会标注“0反式脂肪酸”,或者是“0添加剂”。相信很多人关注到,超市货架上“0添加”标识的产品越来越多,甚至在产品包装上,一个大大的“0”占据了整个包装的二分之一,其传播目的一目了然。
在中国,对配料表的关注近两年才被重视。其实早在2019年,新加坡的饮料分级制度就已经出现,那是一个糖尿病患者高达总人口1/9的地方。
按照新加坡的标准,饮料分为ABCD四个等级,标注了C和D两个等级的饮料就不再推荐消费者购买。政府会强制被划分为这两个等级的饮料将标签印在瓶身,相当于香烟上必须印着“有害健康”,而D级饮料连广告都不能有。
那么C、D级饮料就不能喝了吗?
并不是,这项标准并不是明令禁止,而是一种告知,就像香烟一样,每盒香烟的包装上都会标注一条:吸烟有害健康。这个产品透明化的动作,让消费者拥有了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毕竟,大部分消费者对各类添加剂的真实作用并不清楚。
所以,此次阿斯巴甜事件再次加深了C端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认知。
既然有安全风险,为什么还会被企业广泛使用?既然被告知了风险,为什么还有很多消费者选择无视?
就像酒和香烟一样,明明知道酒大伤肝,烟大伤肺,但仍然有很多人乐此不疲。
中国有一个成语——糖衣炮弹,言外之意,就是“糖衣里夹杂着炮弹”,既然你想要“糖衣”,那就要托盘承受它带来的“炮弹”。这也倒逼了企业满足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的 需求。
既然C端有“反自然需求”,B端就会出现“反自然供给”。
当然,前提是在安全红线范围内。
   阿斯巴甜会被抛弃吗?
的确,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会长期存在,并且一路走高,那么B端供给也将会持续。
在7月14日阿斯巴甜评估报告结果出来之前,阿斯巴甜被多方争议和炒作,一度占据热搜榜,这其中不乏搅局者和利益推动者,当余热褪去,阿斯巴甜将何去何从?
如今世卫组织已经给出了阿斯巴甜的风险评估报告,未来它会被替换吗?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从两个角度分析。
1. 成本角度
理论上,当一种甜味添加剂不能用的时候,生产商换另一种产品即可。
和天然代糖相比,阿斯巴甜之所以被大量采用,就是因为其甜度高且合成成本低,商业价值巨大,促成了它在食品添加中的广泛使用。
与之相对的天然代糖虽被认为更安全,但由于生产成本、技术、周期都比阿斯巴甜复杂,能在多大程度上取代阿斯巴甜,仍然需要观察。
2. 产品口味
和蔗糖相比,阿斯巴甜有一种清爽的、像蔗糖一样的甜味。它没有人工甜味剂通常具有的苦味或金属回味。这是阿斯巴甜的一个重要优势。
在食品和软饮料中,阿斯巴甜通常比蔗糖甜180~220倍。而且阿斯巴甜的相对甜度与对照蔗糖浓度呈负相关,并随不同风味体系、pH值、口感温度以及蔗糖或其他糖的浓度而变化。
所以,综合来看,阿斯巴甜稳定性更好,甜度更高,成本更低,关键更接近蔗糖口感。它确实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甜味剂。
如果要替换,厂家将面临着高出10%以上的成本支出,以及更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挑战。
但世卫组织已经明确给出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风险评估报告,这无形当中也成为一种政治风向,在政治风向的加持下,更奠定了一个大趋势:
控糖是全球趋势,不止在新加坡。
同时也是对行业的再次提醒:未来,C端消费者将对成分配料表更加看重。B端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品牌商,在产品上也将会更加慎重,健康是大势。
阿斯巴甜也将慢慢被消费者抛弃,直至消失在代糖阵营里。
相信很快,我们将在货架上看到“阿斯巴甜0添加”标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斯巴甜再亮红灯,配料表“瘦身”成趋势
阿斯巴甜区别对待的「罪与罚」,将如何改写可乐市场?
阿斯巴甜“致癌”风波,无糖饮料格局或生变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无糖食品中的代糖还能放心吃吗?
饮食 | 零度可乐 VS 纤维雪碧,如何二选一?
央视新闻的调查:代糖饮料并不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