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味品品牌要成功,贵就对了吗?

调味品越来越贵了。

最近海天推出裸酱油系列,产品主打0添加概念,突出只有5种原料,将海天酱油拉到新的价格带。单瓶460毫升,天猫旗舰店售价39.9元/瓶。通过“水、非转基因黄豆、食用盐、小麦、白砂糖,其他没了”的展示,以及隔氧留鲜瓶的使用,突出产品纯、鲜。
 

一向以高端著称的千禾酱油,品牌持续定位“0添加”,以有机等概念做辅助,定位高端酱油市场,其有机酱油500ml 售价高达49.9元/瓶,堪称酱油中的“爱马仕”。欣和、李锦记等品牌也分别推出了500ml单价在30元以上的酱油单品。

除了酱油之外,醋、料酒、辣酱等多款调味料食品,也通过零添加、有机等升级带来价格提升。调味品高端新品频出,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新消费群体的变更,调味品将如何赢得青睐?

-01-
调味品缘何越来越贵?

调味品绝对是一个从规模到潜力都曾被低估的市场。

由于调味品品类刚需、高频、利好的发展前景,其品类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消费者对饮食的要求提升,调味品成为投资者重点关注的赛道,调味品多家上市公司表现不错。

比如,海天以最高6500亿元的市值,一度被称为调味品界的“茅台”,市值甚至超过中石化等品牌;2020年11月上市的仲景香菇酱首日暴涨200%;千禾酱油以稳健的增长表现,也被投资者认为有望与海天相媲美的调味品品牌。

在外卖佐餐等赛道上,还有佐大狮、虎邦等深受投资者关注的品牌。资本的关注,为品类成长启动了“加速器”。可以说,当下的调味品市场迎来了品类发展的春天。

而调味品市场的规模同样让人惊叹。据青山资本统计,调味品市场整体规模约3000亿,年增速在7%左右。与其他成熟的品类如乳制品市场(4000亿元,2%增速)相比,调味品市场步子更快,潜力更大。

而在这3000亿元的市场中,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品类属性。它分布在餐饮(45%)、家庭消费(30%)、食品加工(25%)三个不同的市场中[1],家庭消费也有千亿市场。

由于中国饮食文化非常复杂,调味品在种类上也是丰富多彩,既有酱油、醋这样通用性比较高的调味料,也有沙茶酱、蛋黄酱等等这样的特色调味料。

随着消费者对调味品质量关注度提升,具有安全保证的大品牌逐渐受到消费者认可,实现了从散装到包装产品的转化。而大品牌的品牌和资本优势又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集中化。

但即使到了今天,调味品的市场集中度依然远低于其他快消产品。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调味品零售市场CR10仅为28%。

在酱油品牌中,海天市占率最高为18%、中炬高新5%、李锦记4%,CR3不足30%,远低于乳制品的(59.2%)、纯净水(57.9%)等品类,与酱油市场成熟度高的日本(CR3高达50%)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食醋行业CR5仅有16%左右,其他品类如辣酱等产品也呈现类似的状况。可以说,在调味品市场中,大品牌的威力还未完全释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随着餐饮与家庭消费的升级,调味品市场肉眼可见的“贵”了。


调味品新产品越来越“贵”。无论是海天老品牌,还是虎邦、李子柒等新秀品牌,新产品的单价越来越高。

产品的贵,一方面是用料与工艺更优质。我们以酱油为例,凯度数据显示,高端酱油2014年无论从增长率63%还是渗透率32%都要远高于平价酱油产品分别对应的26%及3%。

这与消费者关注健康及口味需求有非常大的关系。高端酱油为实现口味与质量的满足,在工艺和原料品质上相对更严苛。品牌通过少添加、增加发酵天数等操作,以提供更醇厚、鲜味更好的产品。
 

另一方面,品牌不再为满足大众需求,而是专注于细分品类与细分人群。在复合调味中,这一趋势则更明显。

我们以风味酱类为分析对象。在传统品牌中,虽然老干妈在辣酱界口味无可撼动,但无论是产品丰富度、口味时尚感、包装的精致度来看,都是有欠缺的。

它的渠道以传统通路及商超为主。电商平台的新品牌比如一顿拌、饭爷等,可以通过定位年轻、有个性需求的消费者提供更“对味”的选择。
 

这些品牌其目标人群集中性非常强,消费者喜欢更有辨识度、更具有特色的产品。新品牌在品类选择上通过趋向于小众、稀缺,比如饭爷的松露油杏鲍菇辣酱、一顿拌的咸蛋黄酱等产品,都是相对小众但是又深得年轻人喜爱的产品。

这些品牌虽然现在与老干妈相比,在量级上还比较少,但是其代表的趋势却不容小觑。饭爷的一款三味浓素面酱,其销售量显示月销过5万份,180g/瓶的酱,价格单瓶约15元,另一款辣炒板筋辣酱,180g售价26元;而老干妈210g/瓶的牛肉末豆豉油辣椒,售价仅不到12元。
 

当调味品承担单纯的佐餐、烹饪角色时,口味与成本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但当其承担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社交货币因素时,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都具有了一定的溢价空间。

以李子柒为例,其除了赋予产品以品牌支撑外,还代表了田园、国风这样的价值观选择,消费者选择李子柒的辣酱,也是一种个性化的表现。
 
单次烹饪的成本变“贵”了。除了调味品本身的单价提升外,在单一调味、佐餐酱等复合调味外,新诞生的快手菜配料、火锅底料等产品,也拉升了单次消费的价格。尤其是餐饮的火爆,反向刺激了调味品市场的成长。

比如,酸菜鱼菜品的成长既成功打造了太二酸菜鱼这样的连锁餐饮,在家庭消费端带动了酸菜鱼料包的销售增长;海底捞、德庄等品牌先后推出自己的火锅底料、蘸料品牌,争夺家庭火锅的消费市场。调味品单次消费的金额更高。

另外,在外卖渠道,用户也开始习惯点一些佐餐酱菜来满足口味需求,在这个赛道上,佐大狮开始做深耕,主打一人食佐餐产品,如牛肉酱、开胃菜等产品。单品酱类价格约5元左右,规格为30g,开胃菜约3元。

小小一份恰好可以满足消费者一餐的需求。据2019年10月份数据显示:佐大狮累计合作品牌达7400个,预计帮助商家多赚超1亿元。
 
可以看到,老品牌新品越来越贵,新品牌起价就贵,一方面基于品质升级,生产出品质更高、原料更稀有的产品;另一方面,产生更多复合型、更便于使用的产品,来减少用户对烹饪技术的依赖。

而这变化的背后,是消费群体变迁带来市场的需求变化。贵只是表象,其底层原因是由于消费群体对健康、便捷等需求发生变化。

-02-
消费群体变迁,调味品品牌如何适应?

与其他快消品相似,调味品市场也正在经历一场基于消费群体变化带来的升级迭代。调味品市场的变迁,折射出消费层级变动带来的市场变化,也反映出品类明显的人口红利机会。

根据调味品消费群体年龄,大致可以将消费群分为80前、80后、90后及Z世代。

80前群体相对具有较成熟的烹饪经验,对调味品的需求品类及需求量相对固定,口味变化的需求不强烈。现有的老品牌基本上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这批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烹饪频次高,过高定价会影响用户的选择。

80后群体中,职场人士占比高,基本拥有稳定的家庭关系,部分家庭有孩子。他们的烹饪经验相对80前弱一些,但作为信息普及化程度高的一群群体,他们愿意为自己及孩子健康付出更多的消费成本,更有意愿购买具有“0添加”、“有机”、“真材实料”等概念的产品。

同时,他们也热衷于消费网红食品、热门菜品,但由于工作繁忙,会倾向于更简单的操作手段。复合酱料、快手菜调味包等产品可以让消费者快速的加工出一道“大菜”,满足了消费者对口味与便捷的平衡选择。

而随着90后、Z世代消费群体成为职场的新晋力量,他们中的部分群体开始独立生活。单身、二人世界成为主要的家庭模式。这部分消费者下厨经验少,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烹饪技巧储备。

口味也被各种餐馆、外卖养得非常“刁”,他们既不愿意委屈自己去做过于复杂的厨房劳作,又需要动手满足口腹之欲。同时,在 “胃满足”之外,社交平台上发几张自己美食的图片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产品不仅要好做、好吃,还要好看、有料。

这批消费者的信息来源与接纳度更高,喜欢尝鲜、分享,对于美食的多样性需求更高,价格敏感度更低。但受制于经验不足,他们对调味品的依赖性更高,尤其是复合调味品这类能够提供快速解决方案的产品。

以上观点并非主观臆断。日本市场曾经发生了类似的变化。日本在1980年到2010年之间,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3人及3人以上人口家庭数量急剧下降,适龄女性外出就业的比例提升,照顾家庭的时间减少,就产生了需要便捷高效下厨的机会。目前,日本的复合调味料消费占比达到了65.79%,而我国只有26%。

可以看到,消费群体变更带来下厨环境的变化,对于消费群的调味品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联创资本CEO、管理合伙人高洪庆曾提出“当年轻一代走到消费舞台的中央时,99%的产品可以重新做一遍。”。

对于年轻的消费者来说,贵不是购买的理由,满足自己的胃口和心理的产品才是。单一调味品对于烹饪技巧的要求相对更复杂,而复合调味品的简便易操作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除了厨房烹饪外,佐餐、外卖调味也是重要的选择手段。一份风味十足的辣酱,就能够让疲惫工作的年轻人快速“回血”。这也促成了佐大狮、虎邦等外卖市场调味品的迅速壮大。

-03-
除了“合胃”,调味品还要与年轻人“对味”

调味品作为餐饮的辅助材料,无论是厨房烹饪,还是餐厅消费,都不能越过烹饪这道坎。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个场景的消费提升,意味着另一个消费场景的下滑。任何影响饮食变化的趋势,都会对调味品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调味品的分析躲不开用户饮食消费变化的大趋势

虽然从目前来看,各大品牌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消费者当下的选择越来越多,除了正餐外,还有各种代餐食品、速食食品及休闲零食等选择。

因此,对于调味品企业来说,其竞争对手不单单是细分品类内的选手,也不单单是大调味类内的竞争,还在于与众多可能代替用户餐饮消费的速食、佐餐产品。

尤其是随着消费者对快捷需求的提升,各种自热锅、螺蛳粉、半成品菜类都成为调味品的竞争对手。品牌需要时刻关注消费者变化,从而针对性的调整业务方向,并通过品牌传播,引导消费需求。

对于调味品品牌来说,他们需要争取的不是用户的厨房份额,而是用户的胃部份额。让消费者更多的使用自己的产品,开发出更多的使用方式,才能进一步促进调味品的市场改变。

基于消费者对多样性、热点饮食的追求,及时结合产品给出解决方案。当一个网红菜品出现时,品牌需要快速反应,自己的产品是否能够搭上这趟列车,给出烹饪解决方案,让消费者在家“完美”呈现,并且安利给周围的人,就有可能刺激其他人也去模仿,从而产生消费转化。

这对品牌产品开发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产品调味品创新品牌“花点滋味”创始人申悦人在采访中提到:社媒热点反推产品就是新品开发很好的一个手段。基于热搜话题、美食节目、相关类目成长变化的分析,可以找到产品创意的灵感。

利用好KOL与平台。与父母辈凭经验烹饪不同,新一代的消费者更信任专业人士的案例,也乐于在社交平台与美食平台分享与学习。

因此,在各种年轻消费群体出现的场景中不断出现,来实现沟通对话是调味品尤其是传统调味品企业需要重视的方向。

好产品+高颜值,才是“吸睛利器”。对于年轻的消费者来说,好看的产品,更有分享欲望。想一想这几年大火的产品,三顿半的彩色迷你咖啡杯、元气森林的气泡水、拉面说的纸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解读火锅底料六大发展趋势
中国调味品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回顾及行业趋势展望
千禾味业会成为下一个龙头吗?
深度报告
张戟:食醋行业亟待变局
便宜、预售、本地化:社区团购对调味品影响下的得与失(深度剖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