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小泉递表深交所,“老字号”欲搭注册制“新车”|IPO研究院

尽管继承了“中华老字号”品牌,但张小泉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隐忧。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刘雨辰

“张小泉”、“曹正兴”、“王麻子”,这是中国刀剪历史上的传统三巨头,但时过境迁,“曹正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停产,“王麻子”也迫于压力而“卖身”,唯独“张小泉”坚持走到了今天,并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

据创业板上市委公告,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IPO将在2月2日上会,这意味着,如果成功过会,A股将迎来“刀剪第一股”。据招股书显示,此次上市计划募资4.55亿元,用于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企业管理信息化改造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三个项目。

目前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张小泉集团,实际控制人是富春控股集团。尽管继承了“中华老字号”品牌,但张小泉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隐忧:如存货规模持续攀升、核心技术专利较少、产品单价下滑等。

四百年跌宕沉浮,8年品牌之争终结


“张小泉”这一品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崇祯元年,也就是1628年,至今已经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据相关的历史记载,“张小泉”真正名声鹊起主要是得益于清朝乾隆皇帝的赞许,当时“张小泉”剪刀还一度成为贡品,随后其品牌价值便大增。

到了近代,“张小泉”在历史上表现依然活跃,频频亮相国际展会并获奖,其中包括1909年南洋劝业会、192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等。新中国成立前夕的 “张小泉”也一度濒临破产边缘,1956年,国家大力发展手工业,制剪社恢复了张小泉的名称。

1958年,作为地方国营企业的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正式成立,张小泉作为现代企业的雏形就此形成。与很多拥有国资背景的老字号不同,张小泉在经历了两次改制后,已是一家民营企业。

2000年,“张小泉” 开启了第一次整体转制,改制完成后由原来的“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变更为“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张国标以1.2亿元价格收购张小泉集团70%股权,却只获得了“张小泉”品牌的使用权。

次年,张国标便以1000万注册资本正式成立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却因为一直苦于与“上海张小泉”之间存在的商标问题与竞争,张国标只得先想办法解决品牌一事。

历经多年品牌诉讼,最终法院以双方都已不是张小泉的传人,且双方均对“张小泉”品牌的发展和壮大起重要作用,因此,提倡双方合作共同发扬品牌。张国标在2012年以合作名义完成对“上海张小泉”的控股,并于2015年收购“上海张小泉”原股权方全部股份,从而终结了近8年的品牌之争。

品牌纠纷解决后,2016年,杭州市国资委直属国有独资企业杭实集团以增资名义,将商标注入张小泉集团后,张国标才算完全拥有“张小泉”品牌。紧接着2017年,张国标便开始有序推进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进程。

盈利增长遇阻,存货规模持续攀升


技术壁垒和品牌壁垒是企业两大最重要的护城河,对于目前的工业技术能力来说,刀剪行业的技术壁垒已变得非常有限,因此品牌价值就变得愈发重要。

而在老品牌为生存苦苦挣扎之际,刀具市场的玩家也已发生了变化。双立人、苏泊尔(002032.SZ)、十八子以及爱仕达(002403.SZ)等品牌的知名度与渠道布局已逐渐超越传统品牌。

同时,因刀具市场技术门槛低,市场上还存在大量杂牌刀具产品,而刀具属于耐用品,更新迭代慢,每年的市场需求有限。

在充分竞争的刀具市场之中,虽然张小泉已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但就公布信息显示,张小泉的营收增速有所放缓。2018年张小泉的营收较2017年相比增长20.23%,而2019年其营收较2018年仅增长18.05%。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张小泉分别实现营收3.41亿元、4.10亿元和4.84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4841.62万元、4380.85万元和7230.07万元,2018年净利同比下滑10.3%,而2019年则同比大增65.04%。

《每日财报》注意到,费用支出的变化和资产减值损失是盈利剧烈波动的主要扰动因素。2018年,张小泉的各项费用支出增加明显,其中销售费用从2017年的3946万增加到2018年的5459万后,再次增长到2019年的6428.58万元,三年间增长了62.90%,与此同时还出现了142.6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而2017年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项金额为负值,主要是已计提坏账的应收杭州富泉投资有限公司和张小泉集团等货款,合计945.68万元全部收回所致,一正一反,造成2018年利润的同比下滑。

然而,2019年张小泉再度出现164.25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且全部为存货跌价损失,而这一风险还在加大,主要是因为公司的存货规模还在不断上升。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张小泉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6553.08万元、8151.78万元和1.13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2.44%、31.86%和37.51%。

其中2019年,存货同比增长37.95%,不仅存货金额较大且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报告期内,张小泉的存货周转次数也由3.65次/年下降到2.90次/年,下降了近2成,大幅低于行业均值3.81。

值得注意的是,张小泉超过一半的存货是库存商品,且库存商品在存货中的占比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库存商品价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说明张小泉正面临产大于销的困境。

核心技术专利少,产品单价下滑


存货滞销和行业的竞争压力加剧也有关联。一方面,国内的刀剪制造行业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统计显示,目前主营业务年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刀剪企业就有200家左右。

另一方面,头部企业的竞争力也很强大,这不仅包括以苏泊尔、爱仕达、阳江十八子为代表的国内品牌,还包括了德国双立人、瑞士军刀以及日本品牌在内的国外品牌。

张小泉在历史上因“贡品”的头衔而闻名于世,如同当初的茅台高举“国酒”的旗帜突出重围。而历史已经太过久远,当下的消费者对于“贡品”的概念不再敏感,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

此外,中国刀剪制造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产品结构低端问题,高端市场几乎被外来品牌占据,从公司的专利数量也可以看到这一点,虽然张小泉已获得专利110项,但发明专利只有1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最多的专利是外观设计73项。

反映到价格上,2017年至2019年,张小泉主要产品的平均单价分别为12.99元、11.81元及12.55元,整体上还是下滑的。去年因公司产品单价提升,销量增速还出现大幅下滑。

2019年,公司三大主力产品剪具、刀具、套刀剪组合分别实现销量2706.14万把、509.94万把和178.12万套,同比增长6.98%、13.89%和0.28%,增速相较2018年分别下降22.18个百分点、25.95个百分点和6.24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刀剪属于耐用品,更换频次较低,企业很难通过销量的大幅提升来提高业绩水平,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向高端化转型并提高单品的附加值是企业向上生长的必由之路,而张小泉的发展任重道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冲刺IPO,“张小泉”为何用了快400年?|| 焦点
老字号「张小泉」今日上会闯关:年销剪刀2700万把,强敌环伺之下如何突围?
百年老字号面临口碑“崩塌”,张小泉还剩几把刀?
菜刀江湖,张小泉难称霸
中华老字号何苦带着一具品牌的纸枷锁?
卖剪刀400年,张小泉豪华股东阵容加持跑步上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