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心周六 |《短史记》:以历史考据的方法揭开历史的真相

今日豆瓣评分7.5分,161人评价

内容简介
xxxxxxxxx
真实的历史经过后世小说、戏曲等形式的演绎,往往失了真,再加上读者对传统固有思维的认知,往往对历史存在着诸多偏见或误解,例如: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他的游记是靠幻想拼凑出来的旅行小说吗?杜甫活着时,他的诗为什么无人转发、无人赞赏?宋朝的GDP真的占到世界的60%-80%吗?《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呢?本书作者引经据典,查阅大量史料,以“疑今察古,鉴往知来”的严谨态度,以历史考据的方法为大家揭开历史的真相。
 作者介绍  


谌旭彬,湖南溆浦人,现居北京。资深历史编辑,原为腾讯历史频道主编,现为“腾讯新闻·短史记”栏目主编,在《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凤凰周刊》《新周刊》多家媒体上发表过历史类文章。出版有书籍《秦制两千年》《中国:1864-1911》《汉朝——被掩盖的真相》《权力脸谱》等。

杨津涛,天津人,现居北京。媒体人、历史作者,曾供职于《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腾讯网历史频道,长期为《新京报》《凤凰周刊》《财新周刊》等媒体撰稿。个人公众号“启风居”,谈读书,谈历史,谈时事。
  原文书摘  

1.如果一个人的手指已经可以把石头戳成粉末、把铁板戳出洞来,他再去戳人,当然是一戳一个准,一戳一个死。但,这与所谓的“点穴”有半毛钱关系吗?——如果没能戳死戳伤对手,倒是可以责备练习者的指劲没练到家。

2.先说笔者的结论:“牛顿晚年沉迷炼金术”之说是一个误解。他确实收集了许多炼金术的资料,写下了许多与炼金术有关的手稿,做了许多炼金术师曾经做过的实验,但他所沉迷的,非是点石成金的欲望,也非长生不老的魔法,而是试图在冗繁的炼金术资料中,找到与自己的科学假说相契合的科学证据。

3.15.8万余个苹果,11万余个秋梨,7.7万余个棠梨,5.3万个红肖梨,4000多筐甜桃,300多筐酸桃,400多筐樱桃……自太后而下至最低级的妃嫔常在,无论怎么吃,也吃不完十分之一。吃不完的部分哪里去了?自然是小部分赏赐左右,大部分浪费掉了——这张清单还记录了部分干果消耗,“核桃、栗子、红枣、黑枣、白果、榛子、晒山梨、英俄瓣共计2356石7斗7升5合7勺”,但它并不完整,该年宫中还消耗了大量的柑橘、龙眼、荔枝、西瓜等,这些并未出现在清单当中。

悦读者荐
我给这本书的评价极高,高的远超了买书时的预期。无论观点对错,从思辨、逻辑、论证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可以留着教孩子议论文用。甚至对我后来的写作风格造成了影响。

为了说明这本书的优秀,选的例子一定要分三层观点,第一层是普遍观点,第二层是我原有观点,第三层是短史记观点。这样的例子选三个:

一、秦民军功改命
1.普遍观点:秦民能军工改命,所以奋勇无比。
《战国策  韩策》里说: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左手人头右手俘虏,好比猛贲打怯夫。真是没有比这个更猛的了。都这么猛了,必然是军功改命激励的结果。

2.我的观点:不能军功改命,不明白为啥这么猛。
有此疑惑首先是因为秦军战绩太猛。没道理有那么多人军功改命。看《商君书》中记载:“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什么是甲首?看过兵马俑的就应该知道:不是每个士兵都有头盔的。比如下图的这些,都只有“冠”而没有“盔”。所以他们都不像是甲首。


《左传》鲁齐大战里有这样一句记载:“师获甲首八十,齐人不能师”。鲁军获甲首八十,齐国就溃不成军了。说明甲首不是普通士兵。而至少是中级军官。到现在至少是个中尉连长,一个人能带个百十号人的才能算。所以秦军每一战,杀敌过万容易,甲首能得百十个就不错了。升爵一级的机会不多。那秦军为啥那么努力作战呢?

3.短史记观点:严刑峻法,疏而不漏,时刻准备着以军功抵罪。
短史记不仅第七页提了这个观点,第十三页还强调了一遍。第七页指出:虽然甲首换爵位很难,但是斩杀普通士兵,即所谓“得一首”(首非甲首),也是军功的。秦法过于严酷,秦民再怎么小心谨慎,也很难一辈子不犯法。所以只能努力作战,积累点军功,准备抵罪。

仅第七页的说法,说服力稍有不足,但是结合第十三页的,效果就大不同了。第十三页指出:
公元前259年冬天(这一年嬴政出生),苏代见秦相范雎,说:“世界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击韩国的上党,上党郡守冯亭遂派人前去赵国乞助。表示:“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

而《商君书  徕民篇》的原话是:
“意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而晋之无有也信,秦之有余也必。如斯而民不西者,秦士戚而民吃力也。”

这些例子都有力的证明了,因为秦国的严刑峻法,大家都不愿意做秦人。由此也佐证了秦民积极作战更多的是因为恐惧,而非奖励。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短史记里多次引用的商君书,郭沫若认为是假的,吕思勉认为是真的。我则是第三种观点,这个书是真的,但至少不会全是商鞅写的。应该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一众人等的合集。

二、王阳明和明治维新。
1.普遍观点:王阳明极大的影响了明治维新。
据说东乡平八郎挂着一个腰牌:一生俯首拜阳明。很多明治维新的仁人志士也张口闭口的王阳明。于是国人皆喜,引以为傲。

2.我的观点:应该都是胡扯的。
明治维新有一个明确的口号:脱亚入欧。怎么可能会以王阳明为主线呢?难道王阳明是欧洲人?没办法,我就喜欢一句话怼死人。效率很重要。

3.短史记观点:胡扯为主,但也事出有因。
短史记大量论证了各种民间传说的不着调之后,又考证出了事出有因。准确说:民间传说把芝麻夸成了西瓜。短史记找到了那粒芝麻。这粒芝麻叫:倒幕。

明治维新以打败幕府,还政于明治天皇开始。不然明治都不是最大的,还谈什么明治维新?如果一步到位,直接就讲脱亚入欧。估计民众是反感的。就像我们当年也是以“打土豪,分田地”开始的。也没有一步跨入人民公社。

所以维新派提出了个过渡方案:先反朱程,再推兰学。因为幕府支持的是朱程理学。所以维新派决定先从中国引入一个反对理学的学派。老百姓好接受。赶紧把幕府干死,然后再大力推广兰学。兰学就是西方学说。

那么,在中国,反对理学最猛的,那就是心学了。王阳明就此登上日本的历史舞台。但是幕府很快就倒了。并没有多大的顽强抵抗。所以,维新派也很快就把心学丢一边了。执行了完全的脱亚入欧。所以,准确说来,心学是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倒幕运动里当了个旗帜。倒完就弃之不用了。

三、人参与中医。
中医是一个特别能引起争论的话题。因为无法界定这到底是科学还是玄学。但是短史记却另辟蹊跷,他直接否认了人参是传统中医。他从史学上就把根给刨了。也就不存在科学还是玄学的争论了。

1.普遍观点:人参是中医瑰宝,很有用。
天龙八部里,萧峰为了给阿紫吊命,不停的喂参汤。

2.我的观点:这玩意儿应该是骗钱的。
因为我妈有段时间失眠,老中医开药说得买点贵的人参。我一兄弟在他家后院刨了刨,假模假式的红线捆扎好了送了我一大包。告诉我主要功效是价格。我就告诉我妈这是我两万多买的。吃了之后果然效果非凡,睡的香极了。但是这个不算双盲试验,因为我也不能让我妈再失眠一回,我再告诉她这是我兄弟后院刨的。你吃吃看灵不灵。

3.短史记观点:爱新觉罗家的赚钱神话。
宋朝,苏轼给王定国的信中说,“必欲寄信,只多寄好干枣、人参为望。如无的便,亦不须差人,岂可以口腹万里劳人哉。”在给章质夫的信中又说,“万一有南来便人,为致人参、干枣数斤,朝夕所须也。”

说明宋朝时,人们就开始吃人参了。但却是和干枣一块论斤卖的。苏轼好吃,他是用来炖汤还是做东坡肉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他肯定不是用来做药。因为他明确的指出:岂可以口腹万里劳人哉。

人参的神话倒是宋朝已经开始萌芽了。当时人参主要出自山西上党,称为党参。民间盛传上党紫团山的可以入药。(这也说明了其他的只能做菜)。于是就有人送紫团参给王安石。说白了又能拍领导马屁,又能请名人代言。争取做出品牌效应,活跃地方经济。

王安石的回应留在了史书上“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得嘞。人参的一次品牌上行,就此告吹。就像大众的玻璃工厂,辉腾终究是个大号的帕萨特。那么这个论斤称的人参,到底卖多少钱呢?苏轼买的多少钱不太清楚。明嘉靖年间倒是是有记录的:一斤人参只要白银1钱5分。

但是到了明中晚期,情况出现了变化:万历年间的《本草纲目》的说法,“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说明到万历年间,山西已经没人参了。辽参登上历史舞台。价格开始飞涨。

从万历十一年七月到次年三月,8个月时间里,海西女真人在边境和明朝交易26次,售出人参1733.75斤,白银3万两,约17两一斤。为迫使女真降低人参价格,明朝政府曾一度关闭边境的贸易市场,导致女真积压的10多万斤人参全部烂掉。

再后来,人参终于迎来的史上最强代言人:爱新觉罗家族。因为东北成了唯一人参供应地。先官营垄断,成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再严刑峻法,诏令“采参处如遇汉人,一概缉捕”。又皇室代言,如乾隆亲自下场写诗《咏人参》。因文学水平太差,在此不引用内容。防止拉低我的文章档次。

三管齐下,没道理价格不涨起来。所以鹿鼎记里说爱新觉罗家的家训是永不加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家主张开辟新的发财之路。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价格涨了,效果如何呢?生活在乾隆时期的医生徐灵胎写过一篇《人参论》,其中提到,“夫医者之所以遇疾即用,而病家服之死而无悔者,何也?盖愚人之心,皆以价贵为良药,价贱为劣药。嗯,这个说的很好,很符合我的亲身体验。

而再往后,这玩意儿越来越贵了,有钱人就那么多,销路上不去咋办?又一个新理论登上了舞台。“有病吃药,没病温补。”其效果如何呢?乾隆时期的医生徐大椿说,“今则以古圣之法为卑鄙不足道,又不能指出病名,惟以阳虚阴虚、肝气肾弱等套语概之,专用温补,以致外邪入里,驯至不救。”

看着是不是很眼熟?如果实在编不出病名,就说阳虚阴虚、肝气肾弱,然后就可以用温补的名义吃点啥,实现了外邪入里。最后就吃死了:驯至不救。所以温补的贡献主要是降低有钱人口寿命,成功避免了豪强崛起影响社会安定。难怪,当社会资本无序扩张时,温补的呼声也会随之增强。


尤其这个肾弱。原来乾隆时期就开始鼓吹男人要补肾了。所以现在的广告说用的古方,也确实没骗人。确实是古传骗人良方。所以,有病好好治病,没病别乱吃药。才是长生之道。以上内容,部分来自于短史记,部分来源于网上。

看观点,学思辨。这是一本满星推荐的学习如何独立思考的书。我未必支持书中的所有论点,也未必相信书中的所有论据,但是叹服书中的所有论证。这是一本可以留给孩子学写议论文的好书。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六自由随心日快乐!


悦读者:武威
编辑:晚晚
审校:树阴照水

揭历史之短,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本来面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日本历史名人系列?序
世界历史 第57集 日本明治维新
【纪录片】世界历史 第57集 日本明治维新
历史永远会给我们新的启示
借鉴与思考
历史说书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第一个在任内遇刺的首相,至今仍然是谜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