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读#247《论语》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527天

#早读#247  2016年10月6日 周四

《论语》 孔子

論語·學而·1-1節,即“學而時習之”一節,竊以為是整部論語的總綱,或曰總論。

學與習,是貫穿論語的主線,也是儒家修齊治平說的生命線。


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一)學

學什麼東西?學的目標或目的是什麼?怎麼樣才能學好?

先說學的目標或目的。通讀《論語》,你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即學的根本目標或目的,是要成為孔子所說的君子。

為什麼是學成君子,而不是學成聖人、仁人、賢人呢?

因為,在孔子看來,聖人只是人類的極少數人,被孔子定義為聖人的人都是既有天才又能馭民的統治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

仁人也是極少數人。被孔子定義為仁人的人都是既有德行又是有貴族身份的人:伯夷叔齊管仲微子箕子比干等。

賢人與仁人大同小異,在現實生活中賢人也不多。在孔子心中,有的人既是仁人也是賢人,如伯夷叔齊。有的人是德才兼備的賢人,如柳下惠。有的人是好德並好學的賢人,如他的最好的學生顏回,“賢哉回也”(論語·雍也·6.11)。注意,賢人既可以是貴族也可以是平民。

以上三種人,即聖人仁人賢人,在孔子看來,都是人中不易得而又受各種條件制約而不易成的精英中的精英。

因此,對孔子的有教無類而言,對各類好學者的學習而言,學的目標或目的不能定在成聖成仁成賢的頂尖標準上,應該比成聖成仁成賢要低。低到什麼程度?孔子認為,應該把教與學的目標或目的定在培養君子這一高度上。

君子,比聖人仁人賢人低,但是比小人野人鄙人高得多。在孔子的教育理念裡,君子既可以從貴族中培養,因為貴族並不天生是君子;也可以從平民中培養,因為平民也可以學成有道德有學問有才能有襟抱的君子。

有道德有學問有才能有襟抱,這就是孔子心目中的四有君子。不管什麼人,只要學成四有,就是學成君子了,就可以承擔起修齊治平的君子重任。

那麼,學,學什麼?那個時代主要學六藝。有大六藝,即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藝以人文義理道統為重。有小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這六藝以藝巧技能實用為重。學成君子必須懂這些藝,並能在學理參究和踐習中融匯貫通。

孔子有兩句話高度概括了君子之學:

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論語·述而·7.6。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8.8。

解釋這兩句話,可以寫成博士論文。

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書,對此有大量論述。此不贅述。

(二)習

習在什麼領域或什麼范圍習?習的目標或目的是什麼?如何才能習好學的東西?

何為習?歷來的解釋無非一是複習二是實踐之意。我合二而一,取踐習一詞以解習字。

首先,學成君子要在什麼領域什麼范圍踐習君子之道?一是在修身方面要踐習君子之道;二是在齊家的宗族領域及範圍內踐習君子之道;三是在治國平天下的政治領域和范圍內踐習君子之道。

那麼,踐習君子之道所要達成的目標或目的是什麼?第一步,努力建立君子當政的小康社會。第二步,努力奔嚮聖人仁人賢人君子輩出的大同社會。

如何踐習好君子之道?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書有大量論述。此不贅述。

(三)時

時是什麼意思?僅僅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時時或經常之意嗎?我覺得還應該有適時、諧時之意。時乃易也變也。

因此,時習之,就是要適時、諧時地時時去踐習。時時,不必解釋。需要解釋的是適時和諧時。

1.適時。踐習君子之道要適時,這是孔子特別看重與強調的。適時,即恰逢其時,恰遇其勢。既不能強習也不能懶習。主要是不能強時強習: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8.13

這是孔子對適時踐習君子之道的宣言。孔子對不知適時的所謂勇儒發出警告: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論語·憲問·14.3。危,即正且直。孫,謹慎婉順。

孔子心目中適時的君子有幾位。比如,衛國的貴族蘧伯玉。孔子稱讚他: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捲而懷之。

再比如,孔子的學生南宮適,字子容,該生說不上有多優秀,但孔子卻把姪女嫁給南宮適。為什麼: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論語·公冶長·5.2。

適時而非強時強習君子之道,這是孔子“時習之”的重要內容。

2.諧時。諧時就是與時諧進的意思。諧時的含義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要分清此地與彼地之不同時,做到因地製宜;一方面,是要認清事物發展的大勢與未來趨勢,做到因變製宜。

孔子是主張應當因地因變製宜去踐習君子之道的,而不是一味的搞復古、搞繁瑣的禮樂。為此,他晚年下了極大的力氣整理易經,就是要把因地因變製宜上升到哲理天道的高度。

當然,孔子文化復興的理想是西周時期的聖人出世禮樂昌盛。這就像現在我們大說特說的復興中華民族,復興中華文化,追尋漢唐榮光,其在精神意味上沒什麼兩樣。而根本不是什麼主張倒退。

論語中沒有直接講諧時的話。但我們可以從孔子言論中感知諧時之意。比如:

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為政·2.23。

對這段話,我的理解是,孔子認為歷史的發展與變化是必然的。君子應該順應歷史的發展與變化,隨時調整踐習君子之道的內容與策略。

(四)不亦說乎

學成君子,適時、諧時地時時躬行實踐,不斷參悟宇宙、萬物、人生之大道,這不是至喜、極樂的事情嗎?!

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朋,同門為朋。友,同志為友。

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同門之朋不可謂不多。他們齊集在孔子門下,以孔子為學習導師為精神領袖,共同學習君子之道,其緣多麼殊胜!

孔子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自然有學兄學弟,還有年輕年長。別師闖蕩者有之,留館輔師者有之,新入從師者有之。而忽有一天,別師闖蕩者來拜見尊師,尋訪學兄學弟,那是一種怎樣交流的場景和情形啊?有一點點類似現在的同學、校友聚會。

是的,學兄學弟們都是為了學成君子踐習君子之道才走到一起。此時忽聚,弦歌一堂,彼此砥礪,相互切磋,這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嗎?!

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知,是何意?我覺得應有兩解——

1.知,通常理解的知,是知道或了解之意。

2.知,古時知通智,知即智,知者即智者。

因此,人不知之“知”,應涵蓋上述兩種解釋,而且兩種解釋都通。

我傾向於第二種解釋,即:對缺少智慧的人,或者對愚不可及的人,能以平常心、平等心待之而不生悶氣嘔酸氣,這不就是豁達的君子心胸嗎?!

我認同這種解釋。這種解釋在意義上已經覆蓋了第一種解釋。學成君子的人是既忠且恕的人,是求諸己而非求諸人的人。他既然以忠恕之道看世事,以平等平常之心看世人,已經超越了人我分別而達成了天人合一之境界。

對真君子來說,別人對自己知道不知道了解不了解,實在不入他的心。真君子已經消除了己我之執,已經站在悲天憫人的高度看世事待世人。

必須認識到,孔子是大開悟之人。孔子悟道的境界,不在老子之下,也不在釋佛與耶穌之下。我寧把孔子理解成道成肉身的中國菩薩。

以上,是我對論語·學而·1.1節的試解讀,只是簡析。看過的朋友,不知道你認同不認同我在此文開頭講的一句話,即:這一小節是整部論語的總綱或總論,是儒家全部學說的基石。

最後說幾句。

孔子深通易理,是從陰陽兩個方面以及陰陽千變萬化的圓融統一中,徹悟宇宙——生命係統大道的覺悟者。如果有誰引用孔子的話,說孔子是個復古的人保守的人開歷史倒車的人,千萬別信他的解讀!

再,孔子之所以沒有成為如釋佛、耶穌似的教主,那是因為,孔子的言行,都是因地因時而製宜的。西周以來,中國的主流文化是人文,而非宗教。這就是孔子成為儒家宗師而非宗教教主的原因。

孔子是大覺者,是天帝派他來中國救世救民的中國式菩薩。

作者:灯灯瓜瓜 有”约客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君子,喜陶渊明,爱《红楼梦》,得大自在。小一大书悦读会相信每个“小一”,都是“大书”。

【栏目名称】早读

【栏目缘由】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

【栏目内容】早读者联盟每天6点左右分享一本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的“二人世界”——舒生读《论语》第17
孔子学习之道之学习的目的
孔子谈学习:今人以求识为学 古人以修身为学
【董卫国:德性與知識的融通——孔子“君子不器”思想辨析】
中道、中庸、中间、中立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儒家文化的「忠恕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