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读#250《道德的理由》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530天

#早读#250  2016年10月9日 周日

《道德的理由》詹姆斯·雷切尔斯

一、背景介绍

《道德的理由》: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以追问道德理由的思考方式,展现了人类对道德问题思考的历史。

詹姆斯·雷切尔斯: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哲学教授,著有《生命的终点:安乐死与道德》、《由动物创生——达尔文主义的道德意义》、《哲学的问题》、《伦理学能够提供答案吗》。

一句话推介:人类几千年来关于“我们应该怎样生活”的思考汇聚在这本小书中。



二、金句摘选

1.人们有不同的意见,但是道德与“事实”无关,并且没有人是对的。

2.任何一个讨论过道德问题的人都知道,试图证明某个人的观点是对的有多么艰难。然而,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考察一下这个观点,它就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3.首先,道德判断必须基于充足的理由;其次,道德要求公平地考虑每一个个体的利益。

三、早读者阅荐

道德没有理由。孟子说当看到小孩子快掉进井里时你要去拉他一把,这不是为了结交孩子的(尤其是有权势的)父母,不是为了在邻里乡亲间博得一个美名,也不是因为厌恶他掉进井里时的哭喊声。你要去拉他一把,如果你能够,这里没有任何的考虑、顾虑和利害计较,而完全是出于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能(性),说不清道不明。即使你不能够,比如同样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或者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然而你对这一事件所感到的惊惶与同情,也已经显示了道德的力量。道德需要理由。这是这个道德观念混乱的世界的悲哀,然而这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孟子以及大部分的中国古代哲人都将事情想得有些简单了,他们将人类想得太纯真、太纯朴。

道德行为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这是常有的事,因为道德的行为常常意味着付出代价。举手之劳也是代价。于是人们那善于计算的心灵,就常常要琢磨这个代价值不值。在这种琢磨、计算当中,人类那卑微灵魂中的偏见与自私暴露无遗。纯朴的情感被代之以固陋的情绪,我所爱的、我所信的、我所接受的、我所作为的,并不必然是应该爱、应该信、应该接受和应该作为的。古今中外多少哲人智士,发明种种理论学说,都不过是为了对治人类心灵的卑微和固陋。

人类天生是会计算的,然而总要做一种较为合理的计算,或者根据一个较为合理的规范进行计算。然而,他们设计的种种合理规范却总又受到种种局限,最终在不能“批判性的思考”、“没有能力思考赞同或反对某一行为的理由”的人们那里,变成僵化的教条,和坚持偏见的借口。怎么办?谁能为人们的道德判断提供一个最终的根据?谁能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一个不再需要理由的理由?没有理由的理由。

看穿了一切由暗淡的真相和固执的偏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识破了铃需系铃者解之,詹姆斯·雷切尔斯本着理性的精神,基于公平的态度,对历史上一切被教条化了的伦理学说提出了批判,最终确立起理性对于人们行为的指导意义。道德首要的是向理性咨询的事。(P12)做有最充足的理由去做的事。(P14)在揭示了所有的矛盾和冲突之后,作者如是说:让我们“聆听理性的声音”,并“按照这样深思熟虑的结果行动”。他期冀理性来帮我们解决一切,解决一切争端和歧异,提供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最终理由。虽然理性并不能彻底解决一切,但是,在这个充满了情绪、偏见和武断的世界里,我们最终需要的正是它!不是结论的结论。

理性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具体的原则,因为根本就没有具体的原则,只有具体的情境;也没有绝对的、毫无例外的道德规范,只有绝对的、毫无例外的人性事实——人是理性的存在者!作者为我们揭示了理性,而理性为我们揭示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多重策略的功利主义”,然而他自己承认历史上所有试图设计令人满意的道德理论的伟大思想家,最终都只是“部分地成功了”。这个颇有些后现代意味(只是有些意味!)的结论,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结论。

人们不依靠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活着,而依赖于那些现成的教条,已是很久很久以来的事。苏格拉底说得好:“我们所讨论的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于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发思考,使这部作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苏格拉底说得好:“没有经过检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于是从纷繁芜杂、莫衷一是而又刻板、机械的教条中揭示出理性的权威,使作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忽略现实生活的关注而陷于概念术语的纠缠之中的当代伦理学研究领域,詹姆斯·雷切尔斯及其大作《道德的理由》无疑描绘了清新亮丽、新颖别致的一笔,而译者杨宗元女士晓畅优美的文字更为作品增色不少。

今日重阳敬老节,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下如何合时宜得传承美德,值得深思。周日白色思考日快乐!

早读者:冷雨 原名胡明峰,一个在其喜欢的世界里自得其乐的、具有强烈艺术范儿的、真正的文艺男青年。冷雨的笔名出自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听听那冷雨》,冷雨不冷,喜户外,重修心;哲学专业出身及深度阅读赋予他深沉的气质,对音乐的热爱与坚持及摇滚乐队经历练就他超凡脱俗的谈吐。简而总之,此文艺青年有着与众不同的洒脱与超然。

责任编辑:红乐儿

【栏目名称】早读

【栏目缘由】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

【栏目内容】早读者联盟每天6点左右分享一本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伦理学》理论介绍
读书频道·《道德的理由》
文庆:反对儒学的四大理由?
哲学的终极解释 ---——48张图让你秒懂几乎所有的“XX主义”
很少有人承认自己是“康德主义者”,康德道德理论的地位是什么?
约束性、反思和自由——康德伦理学的进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