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要】墓葬图像里的中国史

本次活动由同样高颜值的资深摄影爱好者钟明星老师主持,他以生动而幽默的语言对活动主办方、嘉宾以及主要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在秋雨飞扬的下午,他还背诵了耿朔老师深受好评的旅行随笔《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的精彩段落,用浪漫诗意为此次活动做了别具一格的开场。

第一部分、主题分享:《墓葬图像里的中国史》

在墓葬中绘制图像是历史悠久、延绵不绝的一项传统,最早的美术现象就是岩画,满足的是生产生活的功能美术现象后来演化出一种礼仪性的功能,比如墓葬。

墓葬美术带有中国文化特色,西方人不是太理解。隐藏的图像,特定的性质,功能和研究视角给谁看?墓葬中的梳妆用具、辟邪法器,考古学的研究视角和纯粹的文物价值视角是不一样的。这些墓葬中的物品在黑暗中到底是给谁看的?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我看来,它存在那里,就有意义。它们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被欣赏,而在于它的功能,它存在是为了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中服务。

墓葬品的技术,技艺,到底在黑暗中有什么意义?不管技术高低,把它作为艺术品肯定没有问题。

中国墓葬品的艺术沿革

从汉代到清代,两千年间的墓葬艺术品延绵不绝。

一,汉代墓葬

最初的墓葬品的形制肯定跟墓葬建筑模式是息息相关的。

墓碑的出现最早是四角有穿孔,下葬时以吊下去的形式进行的。

汉代之前大多墓室是纵向建筑结构,没有横向模式。

汉代以后出现横向墓室,通过墓道展开,为壁画等艺术产生条件

所以,墓葬图像跟墓葬结构有关系。

黄肠题凑(大葆台汉墓)和金缕玉衣

墓葬艺术肯定不代表当朝艺术的最高峰。敦煌的壁画肯定不代表唐代或以后艺术的最高峰,最高峰必然在宫廷。

汉代大量出现画像石。带有强烈区域化和商业化的色彩,各地形制雷同,似是商品流通。

(画像石出现的区域)

(马王堆汉墓帛衣)

(河南洛阳西汉壁画)

代表了西汉早期对天堂地狱及其神灵的想象。

(东汉陕西靖边的墓葬壁画,非常完整地展现了二十八星宿)

总结:汉墓中的艺术题材非常丰富,汉代的想象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时代,那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这是因为道教和佛教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完全成型。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战乱中大量墓群被盗被发掘,所以这个时期墓葬群变少,这是对丧葬文化的观念变迁

(嘉峪关墓葬壁画,一砖一画,自带边框)

这些作品属于艺术品,但是也没必要为尊者讳,为古人讳。现代的艺术水平一定是超越的,况且这些墓葬艺术品只是工匠制作,也不是给活人看的

这种跨栏式的奔跑存在于东西方作品,属于美丽的错误。墓葬图像之所以是艺术的存在,就在于想象力。

南朝时期以画像石为主,主要因为南方潮腐,比壁画麻烦

(南朝大型墓葬拼砌画像砖)竹林七贤出现在墓葬中,一种原因可能是由于门阀制度让帝王追随,二是人物神化,也代表了当时思潮的精神追求。

六朝时期的中国艺术走向了一个清雅的时代。

(河南邓州郭巨埋儿画像)北方的墓葬出现的二十四孝的故事

下图为北朝最高墓葬等级的标配

墓葬文化成为了身份等级的象征,此前汉代壁画多出于平民。

这幅画的艺术水平很高,画中这匹马朝向下葬者,在那个时期可能有公允的艺术标准。

(山西太原北齐徐秀显墓的壁画发掘现场)

艺术表现手法概念化,不写实,但这不重要。

(眼部有明显的修改痕迹)

中国的墓葬文化中,存在是最重要的,表达比技法重要。

三,唐代时期

长安洛阳发现重要,等级明显,生活气息浓厚

唐代墓葬的特点之一是越靠近墓室越出现仕女,生活气息浓厚

墓葬中山水画已经出现

神灵题材开始变少

这么高等级墓葬壁画中还出现改动的痕迹,也没有严格的逻辑。

四,五代时期

浮雕开始出现,延续了盛唐的舞乐风气

六,辽金宋元时期

生活场景增多

(二十八星宿的外围有黄道十二宫,西方星座表现得特别清楚)

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充满了误解。

(山西侯马金代段氏墓)

技术的手段已经登峰造极。

(半启门题材,不同地域,从汉代到宋元都存在)这是想象的魅力。

总结:图像是文字之外的信息记录和观念表达的形式,图像的出现先于文字,也可以说是另一种语言,对图像的研究不仅要跟文字比对,更重要的是研究图像本身信息的表达。

艺术超越大限。

第二部分、互动交流

问:1.是否跟当时风俗和时尚息息相关?2.我个人反对把壁画剥离,进行原址保护。

答:第一,当然息息相关,第二,完全同意原址保护的观点,但是做不到。当前的主流做法是临摹、报告,三维复制,然后切割、分离、再真空保护。

问:历代王侯墓葬主题丰富,为什么宋代上层的墓葬风格简单,而平民奢华?

答:宋代的精英文化和市井文化同时发展,宋代王侯的身份等级的表达表现在地面墓葬的神道和石像生的。

问:1.宋以后墓葬图像案例研究为什么就少了?2.对文化的影响?

答:1.越近的墓葬发掘价值不大2.文化走向可以显示:宋代以后的创造力在下降,更加理性实际,更关注生前的生活。

问:1.很多博物馆展览中的壁画是复制品还是原件?2.墓葬中出现的宗教元素跟时代的关系?3.研究壁画的专业和学校有哪些?

答:1.原件2.宗教提供的是生命的关怀,墓葬更关注是死后生活,超现实的东西就不太多了3.央美就有,当然是以创作为主。研究属于艺术史系

问:墓志铭的情况请介绍一下

答:汉代就开始出现墓志铭

顾成文:第一,大家对真实的历史并不了解,第二,很大一部分历史是掌权者有目的有选择地提供给你看。并不完整。第三,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以帝王将相为主线,第四,仅仅通过文字不能全面了解。

耿朔:我们历史研究工作者对复原历史并不特别乐观,当下史学界对求史实不太关注,关注的是当时的时代对文本的研究,理解和选择。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的学科,太复杂了,每个墓葬都不一样,多重历史交错在一起,人文研究可能要从这个层面进入。

第三部分、部分感想

彭建华:谢谢耿老师的精彩讲座,谢谢顾老师、钟老师、晓一的精心组织,谢谢邓帅、小乔的悉心记录,完美的一个下午!

赖美霖:墓葬壁画大都反映死者生前的生活场景,与生前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环境比较贴切。壁画上描绘的人物、服饰、发型、配饰、手执的器物、家具、陈设等等也都直接、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谢谢今天的主讲@耿朔 将墓葬壁画的演变历史清晰、轻松地串讲给大家听。感恩顾老师组织并带病参加!明星大哥一贯的谈吐风趣,晓一女神没到现场但远程遥控的指挥棒不停。三位辛苦!@邓帅 @乔永乐 记录及时、神速、精准到位,佩服得五体投地!

乐白:耿朔博士的讲解很专业,明星老师的主持很精彩,顾老师带病辛苦组织 并作知识补充很开思路,晓一的远程指导很全面及时。下雨天的精神享受,很赞!

军强:感谢顾老师、晓一姐的精心组织,感谢耿博士精彩的分享和精心的准备,感谢明星大哥风趣幽默的主持,感谢邓帅大才子和永乐的实时记录!本来对墓葬的东西很感兴趣,今天听了耿博士的讲解后受益匪浅!希望顾老师的身体赶紧好起来!

主讲嘉宾:耿朔

生于安徽郎溪,考古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读博期间曾为美国奥尔布赖特考古研究所(耶路撒冷)访问学者,2015题为《耶路撒冷的日与夜》的线下讲座让大家如亲临其境,2014年博士毕业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今年5月博士后出站后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早期美术史和汉唐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学术研究之余,耿朔还热爱背包旅行和人文写作,长期为《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新闻周刊》、《中华遗产》等多家媒体撰稿,在2015年推出旅行随笔《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深受读者好评,最近还担任了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和《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主办的“2017年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活动的专业评委。

文字:邓帅

摄影:邓帅、钟明星、乐白、金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书推荐 | 耿朔《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
高句丽文物遗迹及其价值
两汉壁画研究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硕博论文丨汉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佛教图像研究
耿朔│通往六朝的“敲门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国宝之路
【新书介绍】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