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要乘风破浪?她们已经开始随波逐流了吧!

眼看着《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赛程过半,但与开播时“没热搜仍爆了”的热闹相比,也清冷了不少→姐姐们一出马,就教妹妹如何做人…

朋友圈里、论坛中、微博主页上少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唱衰和不满之声不绝于耳,大家似乎也不想每周五准时守在屏幕前了,倍速、跳过、退订会员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不得不承认,这么一档新鲜的综艺还是高开低走、后劲不足了。


01 姐姐们,不飒了吗?


为什么?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忠实观众,他们会给出多种答案——
 
1⃣️选歌不合适,全开麦live只存在于初舞台

在考虑到姐姐们的年龄和接受度的情况之下,《姐姐》选的公演曲目大多引起了观众们的不满。

像《兰花草》这种特别飒又适合姐姐的年龄、气质的歌曲其实就能很好的发挥姐姐们的优势。
      

但后面很多歌曲都选得并不适合姐姐,节目组也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姐姐们的实力。

比如MantaFLOW》这种比较需要律动的音乐很多姐姐就无法把握,特别是需要rap的部分,像宁静这样没接触过说唱的姐姐显然无法驾驭,也没法把姐姐的魅力展现出来。

遥想当初首播时,舞台上最让人激动尖叫的莫过于姐姐全开麦live了。
 
相比其他选秀被修成电音的舞台,姐姐们真刀真枪上场,即使表演上略有瑕疵,但是还是燃到了所有观众,那种不被年龄局限、不被标准定义的范儿,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了节目的精髓。
      

但这种全开麦live却只存在于初舞台,后来的公演舞台几乎就是标准化的女团舞台,剧烈唱跳之下气息稳定歌声如虹,修音已然安排上了,和妹妹们的舞台也没什么区别了。

2⃣️淘汰名单满天飞,没有神秘感
 
与热度相对应的,是观众们对于这个节目全方位的讨论,剧透淘汰名单当然也不例外。
 
每一次节目更新之前,网上就有各种淘汰名单满天飞了。

并且录制与播出时间间隔过长,从节目中我们也能看出来,姐姐们表演完二公舞台后开始训练时,电视才开播第一期,这样的录制与播出间隔,很难能做到完全保密。

并且节目播出来看,几乎没有出入,也让网友的追综热情和体验感大幅度下降。
 
之前的二公才刚刚结束,四公淘汰名单都已经出炉↓

  
目前已经淘汰了大半姐姐,基本都是在意料之中的名字,淘汰顺序基本符合名气的大小,没有惊喜也没有爆冷。

相比妹妹们选秀时都没出道、也没有咖位一说,挖掘新的选手,陪伴选手的成长的乐趣在《姐姐》当中很难体会到。

姐姐不需要我们的陪伴,姐姐的咖位也是早有定数,姐姐们的出道之路我们更是无能为力。
 
这次孟佳淘汰以后,网上唏嘘之声也是一种无奈,孟佳有实力,也有观众缘,但输在了规则上,也极大的损害了观众的参与感。
 
3⃣️用脚投票的现场观众

基本上每一次公演播出后,手握投票大权的500朵“浪花”们都要被冠上“用脚投票”“眼神不好使”标签。

原因无他,现场观众的投票结果和屏幕前的观众出入太大。
 
以三公为例,《花样年华》虽偏歌剧,但正式演出时,姐姐们气场全开,演绎和电影截然不同的哥特风,又酷又飒还洒脱,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衬托晓明都成为了莫得感情的道具人
      

相比之下,这个舞台即使拿不到第一、也理应稳居前列,可投票结果炸出了一波潜水网友——仅拿到262票,为4组中倒数第2,累计总票数倒数第1。
      

为什么现场观众和屏幕前观众的差异如此之大,仅是因为审美不同吗?未必。
 
按照赛制,500名现场观众人手4票,即可以4组都投,也可以都不投。
 
至于投哪一组,不投哪一组呢?抛开个人偏好外,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现场观看演出时,能够带来的冲击力有多大。
 
据参加三公录制的观众透露,观众席位于主舞台两侧,靠近大屏幕的两边出口观众还极有可能被船形舞台挡住视线。
      

这也就意味着相比正片剪辑版,她们当时并不能观赏到全貌,最大程度也就是侧面了。不难怪有现场观众如此表示,“看得清哪一组就投谁。”
 
4⃣️ 求生欲般的自我阉割
 
眼尖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从一公开始,舞台上姐姐若有什么亲密互动,那么芒果台有一万种花式跳过的方式:
 
《大碗宽面》王霏霏郁可唯腰,切成了黄圣依的reaction↓


《管他什么音乐》李斯丹妮摸张雨绮的下巴,是从上往下的远景俯拍↓
 

《人美路子野》宁静左手郁可唯、右手王霏霏的镜头,同样被台下姐姐的reaction代替
 

《gentlewoman》万茜捏李斯丹妮下巴,谁也不知道那几秒发生了什么


《花样年华》郑希怡摸张萌的脸时,变成了全程看不清脸的远景
 

所以未解之谜来了,郑希怡到底做了什么,白冰竟然露出这样表情
 

这个答案,估计只有剪辑师才能回答。
 
曾有文章如此形容湖南卫视——
 
“芒果台以灵敏的嗅觉,懂事的笑容,开创出新的节目风格。
 
比起等着被指出问题。
 
它学会了主动过滤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黄晓明诚心发问:“什么是killing part?”
 
网友:就是姐姐们杀你的瞬间。
 
在芒果台这份求生欲满满的“特质”下,姐姐们的高光时刻,除了现场观众可窥得一二外,再也“杀”不了谁。


5⃣️赛制上的bug
 
赛制上的问题可以说直接导致了节目变味。
 
首先,复活赛的设置上就有bug。
 
复活赛是根据网友投票复活,而票数多的姐姐就更容易复活。
 
那么显而易见的是,第一轮、第二轮淘汰的姐姐就比第三轮、第四轮淘汰的姐姐在时间上更有余地,复活的机率也是越大。
 
而在三公孟佳被淘汰后,其实能够看到节目内核早就悄然改变。
 
在选择队长时,孟佳是被黄晓明cue上去做队长的,像孟佳、王霏霏这样的前女团选手,即使唱跳俱佳、能力过硬,但她们自己也十分清楚,自己是不适合当队长的。

  
因为队长是需要有咖位、有人气的选手来担任。

在整个团内,咖位高了也代表更有资历,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去推进;

队长人气高了,才能有更多的自主权去选择自己想要的歌曲,而歌曲的类型直接会影响舞台效果和观众投票,甚至姐姐们的去留。在公演结束的时候,人气更高的队长以自己的人气基础也能给整个表演的得分有所加成。

因此票数低、晋级位不安全的姐姐们就要“抱大腿”,去跟人气比较高的队长,才能让自己安全晋级的胜算更大一些。
 
孟佳这种类型的选手,做队员肯定是大家疯抢的那一款,因为能力强,在队中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老师和辅助者,但做了队长的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以说她做队长的那一刻,就注定要承担着很高的淘汰风险。
 
姐姐们都深知这一点,所以在选择队长的时候,孟佳落单了。
 
 
还有网友问,为什么大碗宽面组的好姐妹不帮帮她?
 
姐姐们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大浪淘沙,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像白冰那样为了友谊把比赛放后的操作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
 
宁静一公的时候还流着泪说,如果其他两位队员被淘汰,她就一起退赛,到了三公的时候却让平时关系特别好又合作地很开心的郑希怡剩下了。
 
孟佳孤立无援的时候,姐妹们也都纷纷眼神躲避。

 
张含韵说会选孟佳,但是最终还是跟张雨绮走了。
 

姐姐们在经过三轮的厮杀以后已经完全谙熟节目的套路,像第一期那种在不熟悉的领域里初出茅庐的青涩感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尽是老练。
 

其实这也怪不得姐姐,赛制被设置成这个样子,不淘汰就不错了,哪还有多余的精力相互欣赏?
 
这也是节目组的矛盾之处,宣扬girl power、鼓励30+的姐姐们勇敢做自己,但最终还是通过赛制逼得姐姐们放下自我,迎合节目规则。


02 姐姐们,还能继续乘风破浪吗?


上周,#乘风破浪的姐姐最初立意#登上热搜,这档标榜着“重新定义女团选秀”,不管表现几何、原因几何,最终还是走向了立意崩塌的边缘。
 
《姐姐》,很新——此前,没有一档要选30+女团的选秀,也没有一档从嘉宾阵容到观众都是全女性的节目;
 
《姐姐》,很燃——一句“用天生骄傲去会见,所有偏见”,一句“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相当振奋人心。
 
曾满心希望《姐姐》能够改变大众对于女性的脸谱化,在女性相对没那么多机会的社会里树起榜样,展现女性不同年龄的无限魅力,最终组成各具特色的姐姐团。

这股精气神,我们的确看到了。
 
蓝盈莹的霸气弹唱跳 ↓


穿婚纱弹唱的黄圣依,业务能力在线↓
 

阿朵关于女团,更是有一套独特的想法↓
      

犹记得观众意犹未尽地感叹,“我好像没那么害怕变老了。
 
但,也仅局限于第1期。
 
越往后走,失望越大,因为这股“劲”渐渐没了。
 
没有想好前途归路的“重新定义”,本身难道不就是种固有定义呢?
 
对于30+姐姐们的偏见,最后还是来自观众自己。

音乐总监赵兆在评价《花样年华》组时,一语道破天机——“我们做任何东西,都是观众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当姐姐们的去留依然靠的是观众投票定输赢的规则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唱跳更加吃香。
 
越刺激越high的歌曲越能带动情绪,也越能获得高票数,那情歌、慢歌、舞台剧类型的歌曲就必定成为冷门。
 
比如一公《推开世界的门》输给了《兰花草》时,便表明了这么一个道理,安静吟唱比不过劲歌热舞。
 
姐姐们为了不被淘汰,求生欲之下不管唱跳好不好,适不适合自己,都会优先选择high歌。三公的时候就更加明显,《花样年华》成了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曲目↓


Vocal、dance、X的分组毫无作用,仅仅成为推动进程的摆设,连只想安安静静唱歌的宁静,也不会冒险去选择慢歌了,甚至还会突破自己去唱rap、去选择炸的舞台,练舞练到不吃饭,让工作人员拿来了速效救心丸……
 
“重新定义女团”的slogan之下,姐姐们的舞台并没有丝毫改变。
 
清一色的唱跳,和隔壁妹妹的舞台还有什么区别?
 
突破又在哪儿呢?


王智会武术,阿朵是民族鼓传承人,郑希怡会打碟……
 
姐姐们身怀多种才艺,也不敢贸然突破自己了,毕竟那样是要承担低票风险的↓
      

还记得第一期,杜华女士“外形养眼,黄金比例,有基本功”女团论引发了大面积的批评。
 
现在看来,她或许才是深藏功与名的那个人,毕竟出走半圈,《姐姐》还是走向了传统的唱跳女团。
 
期待中的“重新定义”没有出现,反而是杜华女士关于女团的定义,却有了质变一样的成长——
 
“观众喜不喜欢不重要,因为观众的喜好很难去判断。“
     

小妹曾在节目官宣前写下——
 
观众想看的似乎并不是姐姐们的舞台,而是姐姐们同台可能带来的撕X、矛盾、内涵、掰头……
 
这样的固有刻板印象,不仅违背了节目的初衷,并成了另一种变相的偏见和标签,忽视了姐姐们的自身实力,抹杀了她们的努力和付出。

场外,最不想看到的情况也还是发生了。
 
正式开播后,有网友调侃,这分明是《轮到你了之姐姐版》。
 
每一期都有不同的姐姐被推向舆论靶心,被网友们拿着放大镜一帧一帧地解读微表情和行为,从张雨绮王丽坤的换座大战,再到有公主病的黄圣依、爱说教的伊能静、一直努力一直被嘲的蓝莹盈等。

在这样一个考验唱跳能力的舞台,为了不拖后腿练习到凌晨4点,让张雨绮都心生佩服的伊能静,远远不如那个“作”的伊能静有存在感。
     

既要展示姐姐们的个性,又要迎合观众喜好;
 
既要成团选秀,又要受到各自的知名度影响,“皇族说”漫天飞舞;
 
既要把决定权交给观众,又要让更广范围的场外观众0参与,起决定作用的仅每期500人,互相无法说服……
 
披着“重新定义”的外皮,《姐姐》成了“三不像”,从乘风破浪变兴风作浪,最后随波逐流。
 
那么,已然背离了初心的它,到底要重新定义谁、重新定义什么?
 
被困在游戏规则中的姐姐们,接下来又该怎么乘风破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道10年,观众喜爱度倒数第一?
《乘风破浪》三公排名,金莎出现严重失误,张雨绮组垫底无悬念
《浪姐》孟佳不红是原罪?蓝盈莹假精明,张雨绮才是真聪明
乘风破浪的姐姐,翻车了
她实力这么强,竟然被淘汰了!
观众喜爱度到底是什么鬼?上一次张含韵这一次孟佳,实在令人费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