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明大事记(2)-江阴,一座英雄的城市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325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1分钟)

81天,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从辉煌走向浩劫深渊的时间轴。
81天,让阎应元、陈明遇与冯厚敦三人,将自己的名字记录在了中华历史英雄典籍的名册里。
三位英雄背后,还站着千万宁死不屈的普通大众。
面对侵略者,拒不投降,誓死捍卫主权,也同时捍卫华夏儿女的文化根基。
最终,这座拥有几十万常驻居民的江南美丽城市,只剩下53人幸免于难。
带着一丝怆然的情绪,我们继续讲述南明时期的大事纪实,今日主角为,江阴,这座英雄的城市。

江阴之地理区位

  • ·日月颠沛大水至,薙发令下众人推。

弘光元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是为公元1645年夏,弘光帝朱由崧被清军俘虏。

位于江南鱼米之乡的江阴县距离战火纷飞的南京不远,是年六月,江阴县原明朝官员四散,原明朝委任知县林之骥离任。清军派明朝时期的河南省举人方亨前来任职知县。此时的方亨,已经剃掉了受之父母不可辱的头发,并且在头部尾端蓄起了一根小辫。显然,作为儒生向满清投降祈求富贵的他,不会预料到他自己在即将赴任的这座城池的未来。

日月颠沛流离,明朝不复往昔;铁蹄纷至沓来,满清几欲占据。

此刻的江阴百姓,无所适从,也不知未来是否还能安居乐业,毕竟,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是人人向往的乐土。

方亨倒是也是一位明白人,虽说已经剃发梳辫,形象一言难尽,但是为了表示对于江南百姓的亲近,他一度穿上了明朝的冠服。然而这一举动之于他本人,却另有目的。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方亨下剃发令,要求江阴百姓和他一样,以这般形象示意归顺满清。

剃发梳辫这一举动,首先之于江阴百姓属于强制形象奴役;再者,也是赤裸裸地文化入侵行为。次日,江阴县所属府衙常州府之新任清朝知府宗颢下令,要求江阴民众须在三日内完成剃发。

早期满清发式为极细之辫

有些许讽刺的是,这位满清常州知府宗颢,是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明亡之后,他先向李自成大顺军投降,李自成军队被清军打败后又再次向满清投降。任职常州知府后,宗颢利用推行剃发令的机会,将与之有嫌隙的原明朝礼部侍郎管绍宁与太常少卿杨兆升灭门。所谓三姓家奴,不过如此这般,流淌着华夏儿女的血,却卖主求荣,着实可悲。

在宗颢的三日剃发令的烘托下,江阴百姓群情激愤,气氛一度剑拔弩张,一次文化保卫运动,似乎即将被点燃。

  • ·乡耆请愿未得果,留头留发怎抉择。

弘光元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江阴当地乡耆何茂、邢叔、周顺、邢季、杨芳、薜永、杨起、季茂、辛荣等人呈书,请愿留发。

首先我们说说什么是乡耆,耆字,读作qi2,意思是60岁的老人,这里泛指江阴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其次,从老者们提交“请愿书”这一举动也可断定,他们也无法摆脱中国绵延至今的儒生抗争的心态,递交请愿书,很难撼动统治者。

自古以来,递交请愿书的儒生也好,老者也罢,几乎也都很难得到善终,因为,请愿者已经让统治者了然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很危险了。

事实也是,这封请愿书的接受对象,江阴清派知县方亨见到文书后,对于递交者破口大骂。儒生斗而不破,但也绝非等闲之辈,众人回方亨道:“汝乃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羞也不羞、丑也不丑?”这一小段掷地有声的回绝语录被记载在韩菼(tan3)先生所著的《江阴城守纪·卷上》中。而方亨如何回应,不见记录,私以为,如果此人还有一丁点廉耻之心,应该默不作声才对,不过,此人并没有廉耻心。

江阴军民皆为忠义之士

见《江阴城守纪》的描述,此后,方亨召集当地百余人及乡绅、百姓聚会于孔庙。众人表示如今江阴已愿意归顺大清,但是唯独不愿意剃发。方亨道:“这是大清律法,不可违背。”说罢就回衙。儒生许用等人聚集不愿离去,在明伦堂共同立誓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正在这时,常州府发来剃发令的文书,便写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千古名言。

江阴,应该如何抉择?

  • ·人声鼎沸誓不从,大明中兴称义民。

不知廉耻的方亨,让书吏将剃发文书誊抄布告张贴。当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一介书生,义愤填膺,将笔扔在地上。说:“就死也罢!”

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书吏的反应,就能看出江阴当地百姓之于剃发梳辫带有极强的抵触性。当然,满清马上得江山这群人,在诸如方亨等人的教唆下,也逐渐懂得强制进行剃发令的必要性。毕竟,他需要的不是一群有自我主见的思考者,他仅仅需要的是一群顺民。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小书吏因为自己这掷地有声的一次投笔,为自己换来了杀身之祸,随即消息传遍全城,江阴当地百姓立刻鼎沸。

方亨见江阴军民誓死不从,便将此消息秘告至上级常州知府宗颢,拟请在常州周边驻扎的满清豫王多铎前来镇压。

多铎,是为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其出生时,努尔哈赤已55岁。受封豫亲王的多铎,为皇太极之异母弟,多尔衮之同母弟。他的名字,现在用汉字写出来是“多铎”,其实按照满清通古斯文字拉丁化转写,就是Dodo。

“方亨欲请多铎率兵镇压江阴军民”,此消息还没有传至多铎的耳朵之时,就被江阴县吏悄悄透露给了江阴军民。面对即将到来的刀枪剑戟与带血铁蹄,江阴军民决定主动出击。

弘光元年闰六月二日,百姓自发组织起的民兵队伍,擒拿卖主求荣不知耻的方亨,将其斩杀,同时推举陈明遇为首领,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自此始,陈明遇、阎应元、冯厚敦三人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 ·应元率众守城郭,城破受难从容客。

常州知府宗颢率先做出反应,发兵三百人前去镇压。闰六月初五日,这三百乌合之众在江阴城外秦望山下被民兵们团灭。

闰六月下旬,清将博洛派明朝降将刘良佐率兵30000人围攻江阴城。博洛是谁?我们曾经的文章做过介绍,这可是一位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博洛是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第三子,努尔哈赤之孙,不过论年龄比他的十五叔多铎还大一岁。而那位降将刘良佐就更应该钉在耻辱柱上了,率领十万大军与重量火器向满清投降,祈求富贵,随即围攻江阴便是其降后第一战。

隆武元年七月初一,刘良佐部正式攻城江阴,激战八日,江阴军民视死如归,城不可破。七月九日,前明朝典史阎应元入城主兵,与陈明遇二人相互信任,守城战斗也激烈异常。在此过程中,久攻不下的刘良佐还亲自写作《劝民歌》,希望江阴投降。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皆不从。阎应元则动员居民两万八千人,分两班轮流守城,并使用城中所藏红夷炮140门、火药300瓮、铅丸及铁子千石、鸟铳千杆与清军作战。

孤军坚守了八十一日,最终江阴城破。博洛下令,屠城三日。阎应元身中数箭,最终投水自尽;陈明遇见势不可改变,随即焚尽屋产与家中老小43人,与清军力战,死于巷战,身死却站立于墙边;冯厚敦亦战死。

江阴抗清三公

三日屠城结束后,江阴全城仅剩下藏匿于古塔中老幼53人幸存。整整八十一日的抗争,以此载入史册。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被后世称颂为“江阴三公”。

为了心中的信念坚守不动摇,最终失败后从容赴死,中华历史民族英雄名册里,应该写下公元1645年时期江阴几十万百姓的名字。

  • ·八十日带发效忠,三百里大明江山。

江阴八十一日后,时人传唱的歌谣里,有如下叙述: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阎应元仅是一位退休的典史,典史为何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况且还是退休的。在这样一个英雄的城市里,有担当的侠义之士,比如阎、陈、冯,率领普通百姓对数万清军作战,这就是英雄,就是民族的脊梁。

换个角度思考,江阴城破后仅剩下53人,这53人便是江阴这几百年来的传承根基,纵使后来陆续引入大量的移民,但是无不推崇当初江阴军民的伟大精神。所谓地灵人杰互相影响,因为人杰所以地灵,也再因地灵造就再次人杰。

如今的江阴,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如今的江阴市为无锡市代管的县级市,拥有人口165万(2019年年末数据);2021年,该市GDP高达4580.33亿元,也就是在发达的江苏省,放很多其他省份(比如四川省),这数据直接就是地级市中的老二(四川省地级市中GDP第二的绵阳市也才3000余亿元);按照常住人口计算,当年其人均GDP高达24万人民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江阴,这座英雄的城市,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闪耀。

曾几何时,如若还能回忆起当初那几十万军民,但求个个都能安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阎应元:被遗忘的民族英雄,杀满清三王十八将,130年后获乾隆赐谥
关山远▎一个名叫阎应元的霹雳书生
1645年,江阴城内悲壮的一幕,全城几乎死绝,仅剩53人
地图上的战争:江阴八十一日!清军愤而屠城,所有军民惨遭屠戮
阎应元
以钢铁意志坚守八十一天,江阴保卫战——大明最后的丰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