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兴宗朱标2-从史书中,挖掘懿文太子朱标的监国生涯细节。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25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7分钟)

有道是:

“元末刀兵起四方,黎民涂炭遭祸殃。

洪武称帝众臣服,太子朱标走四方。”

大家好,书接上回,我们继续讲述中国封建历史上传奇太子朱标的故事。上一辑,我们着重描绘了朱标的青少年时期,自其出生至十三岁受册封为太子,一个典型的“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品德模样呼之欲出。

史上最牛皇太子-当之无愧

今日,我们将继续沿着《明史》对于朱标生平的记载脉络,挖掘历史的细节。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朱标的监国生涯,此中似乎有更加值得回味的细节,欲知详情,请容鄙人慢慢道来。

·储君今朝得历练,监国左右名臣畔。

上一回说到,朱标作为太子,其太子三师的规制可谓是豪华级别,即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三人任太子三师,其实在这三人之外,东宫众还有一个极为豪华的阵容。

神机妙算刘伯温也是朱标众多幕僚中的一位

“右都督冯宗异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佥大都督府事吴桢、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豪华的阵容,这些人都是什么来头。

太子右詹事冯宗异即是后来的宋国公冯胜。

同知詹事院事胡廷瑞、廖永忠、李伯升;胡廷瑞即是胡美,受封豫章侯;廖永忠受封德庆侯,岁禄一千五百石;李伯升任平章政事,理论上这也是宰相级别的官员。

赵庸、王溥都是军事将领,任参知政事。

杨宪、傅、康茂才、张兴祖、顾时、孙兴祖都是早期明朝的重要将领;耿炳文的身世就极为传奇了,以后我们会专门讲述他的故事。

汤和剧照,毕彦君老师演绎到位

最后,信国公汤和与号称“诸葛武侯转世”的刘基的故事,我们以后也会一并讲述,明初这些文臣武将的故事着实精彩。

·东宫不别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启闻

也即是因为有了这样豪华配置的太子幕僚集团,朱元璋也就不再在东宫外另设府僚。所以自此开始,太子监国便成了明初的常态。

惜字如金的《明史》对于此处有详细的论述。

(太祖)谕之曰:“朕于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盖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启闻,太子或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谓府僚导之,嫌隙易生。又所以特置宾客谕德等官者,欲辅成太子德性,且选名儒为之,职此故也。昔周公教成王克诘戎兵,召公教康王张惶六师,此居安虑危,不忘武备。盖继世之君,生长富贵,昵于安逸,不谙军旅,一有缓急,罔知所措。二公之言,其并识之。”

所以,当我们在需要引用朱元璋的故事以唤起人生觉悟的时候,不要再总是提及他的和尚乞丐的身份而忘却他本身也是一个在经受挫折后学到人生真谛的开国帝王。若不是这般,想必朱元璋也很难有如此正确的育儿观,放眼当时与现在,朱元璋对于太子朱标的督导都是值得称道的一环。

从史料的细节可以推断,朱标的常务副皇帝身份毋庸置疑

此所谓:“昔周公教成王克诘戎兵,召公教康王张惶六师,此居安虑危,不忘武备。”同时他也有“生长富贵,昵于安逸,不谙军旅,一有缓急,罔知所措”的居安思危的心理背景。这与历史上那些无与伦比的昏君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再继续往前推导,太子监国这样的方式是对于未来接班人最佳培养的形式,通过监国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掣肘这群大臣,另一方面也是以储君立威的最佳机会。从结果来讲,虽说最终朱标未能真正做过皇帝,但是如果我们认可洪武朝的盛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元朝中后期民众极低的生活水准,也为后来的永乐、仁宣的辉煌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要认可,这里面的“洪武之治”有朱标极大的功劳。

·政令先由东宫决,凡此皆心为权度。

洪武十年,是为公元1377年,这一年的朱标即将年满22周岁,与此同时,朱标的正妻太子妃常氏早在六年前就已经成为东宫的女主人,常氏的父亲并不会陌生,便是上文文末之时我们提及到的太子三师中的常遇春。

在1377年的三年前,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出生,更是为太子府上下带来一片欢悦,朱雄英更是被朝中上下,尤其是他外公常遇春背后的淮西武将集团视为掌上明珠。也同时是在1377年的这一年,朱标正式开始处理各项政事奏令,朱元璋已经有了放手让朱标来做决策的预兆。

心中自有决断,成竹在胸

(太祖)谕曰:“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人情,周物理,故处事咸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少有不谬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惟仁不失于疏暴,惟明不惑于邪佞,惟勤不溺于安逸,惟断不牵于文法。凡此皆心为权度。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尝暇逸,于诸事务惟恐毫发失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尔所亲见。尔能体而行之,天下之福也。”

这又是一段朱元璋对于令朱标监国深远意义的一番表态。所谓“惟仁不失于疏暴,惟明不惑于邪佞,惟勤不溺于安逸,惟断不牵于文法。”朱元璋也利用各种机会鞭策在治国理政道路上前行的朱标。从此之后,朱标会先于朱元璋对所有的政事予以表态,但是与此同时可能问题就来了,两父子对于一件事的态度截然相反怎么办呢?

·温文尔雅事有因,此中真意何处寻?

本质上讲,太子朱标的温文儒雅,政见偶尔会与其父相左,朱标常劝谏其父对大臣与吏员的责罚过于严厉,导致父子二人的关系偶显紧张,但朱标的太子地位终生没被动摇。当然,这样的论断一方面是来自于史料的细枝末节,另一方面似乎也值得商榷。

为何如此思考,我们以后会单独讲述明初的四大案,除了蓝玉案朱标着实没有参与之外,尤其是胡惟庸案,此案之中势必会有大量朱标的意见出现,此案牵连甚众在明朝历史上属于罕见。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史书会着重强调所谓朱标的仁慈呢?私以为,此处应该是《明史》编撰者背后的一些私心,换言之,强调朱标的仁慈,可以侧面映射朱元璋的残暴。在清朝修《明史》之时,这样的做法或许更能够获得执牛耳者的欢心。

鄙人又何能读出此中之真情呢

同样是在1377年,朱标家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次妃吕氏为朱标生下次子朱允炆,这又是一个在后世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之人。

那么朱标的人生到底是因为什么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的呢?朱标后来的过早离去为明朝是否带来了本质的导向性驱使呢?所谓“山河表里,皆是千言万语”,让我们整理思绪,下一辑我们继续讲述朱标家庭与朱标之薨,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明兴宗:一天皇帝也没做过,却对得起自己的庙号
明朝那些事之豪横太子朱标
朱标不死,顺利继承皇位的话,会是怎样情况
朱标如果造反朱元璋会很高兴?这个段子信了你就输了
为什么朱元璋很信任儿子朱标,康熙却要提防儿子胤礽呢?
兴宗孝康皇帝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