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翟基生——一张没有父亲的“全家福”

一张没有父亲的“全家福”

(△1970年12月作者应征入伍前的“全家福”。照片前排左起:大侄女、外甥、小妹、二侄女;二排左起:大嫂、母亲、祖母、大姑、小弟;后排左起:姐姐、女朋友、大弟、作者、姐夫、大哥、二弟。) 

 我珍藏51年的这张“全家福”,本该是一家人送我光荣参军的,可是,父亲因病却没有与全家人同框。

   那是1970年11月底,武汉钢铁厂在我的家乡武穴招收工人,我被录取了。正当我为能捧上“铁饭碗”而高兴时,征兵工作开始了,我体检合格。

   那时“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局势很紧张,不少父辈们害怕“打仗”,都不愿送子参军。我的父亲时任生产大队的会计,群众中流传着“翟文水的儿子有后台,肯定去当工人了”的传言。

 一天晚上,因病卧床的父亲跟我讲:“基生,你还是去当兵吧,当兵锻炼人。”那时,我的父亲患肺结核病已经十多年,住过几次医院,因家庭经济拮据,一直没有治好,这也是我当兵犹豫的心事。但父亲的话就是“圣旨”,我被县人武部批准了应征入伍。

   记得离家前两天,我换上崭新的军装让躺在床上的父亲看,父亲脸上立即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要离开朝夕相处的奶奶、父母和兄弟姐妹,一家人有些难舍,父亲就让母亲招呼全家人到县城“武穴照相”馆照张送我参军前的“全家福”。

   我知道,在那个生活拮据的年代照张相,勤俭节约一辈子的父亲是舍不得这几块钱的,他是想让全家送我光荣参军留下“全家福”,如果思念我的时候能拿“全家福”看一看照片上的我。

  照“全家福”不能没有父亲,可父亲的病情很重,瘦的皮包骨。我和哥哥想背着父亲躺在板车上,推着他一块去照相,可是父亲说啥也不同意折腾,没办法,最后父亲一人留在家里,全家人和来看望父亲的大姑一行赶到县城照相馆,才照了这张没有父亲同框的“全家福”。

  我怀揣这张没有父亲的“全家福”,背着背包与父亲告别时,父亲有气无力的嘱咐我安心服役,不用担心他。我一步一回头,眼含泪水,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病中的父亲。

   闷罐专列过长江、跨黄河,一路向北,把我们新兵拉到山西大同。迎接我们的是怒吼的西北风,每天冰天雪地的新训考验。紧张的训练之余,我常常牵挂着父亲的病情,偶尔掏出没有父亲同框的“全家福”瞧瞧,唯一的期盼是能在星期天写封家书问问。

(△照片为1971年2月,作者与新兵班战友在大同市合影。)

  三个月的新训结束后,我分配到深山沟的连队当了一名炊事员。“老兵事多,新兵信多”。离家三个多月了,父亲的病几乎成了我的心病。

 那时交通不便,一封信历经万水千山十多天才能到达手中,连八分钱的邮票都起皱了。可我如获至宝,总想在第一时间从信中获得父亲的病情。

 但是,我哥哥每次在信中总是写上“父亲病情稳定向好,你不用挂念”那句话。于是,我便起了疑心,给哥哥回信时要求看父亲写的亲笔信,因为我父亲有文化呀。

   一天上午,连部通讯员小叶跑到炊事班,通知班长焦安乐和我到连部。指导员查殿臣看到我和焦班长来了,让我俩坐下,然后从口袋掏出一封信,说:“小翟呀!你要坚强些,看看信就明白了!”我接过查指导员递过来的信,信封上写着“连首长收”,我一眼看出那熟悉的笔迹是哥哥的字体。

   天哪,父亲竟在三个多月前的正月初三就去世了!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拿信纸的手也颤抖了起来,脑袋里一片空白,根本无法相信是真的。虽然我早就知道这一天会来临,可是在我完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父亲就走了。

  一下子就没了父亲,父亲抛开我们兄弟姐妹是多么的可怜不说,母亲是多么地伤心与辛酸更是可想而知……

   遭遇了人生中最不愿发生的事情,是我无法接受的噩耗。相信父亲在天有灵的话,他一定非常不舍得离开我们,因为他的儿女们都还没长大啊,至少不想走得那么地急促……

   可是,病魔不容父亲半句交待,就这样匆匆地离开了人世。此消息如五雷轰顶,真的不敢相信,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查指导员和焦班长不断地安慰着我,要我化悲痛为力量,干好革命工作,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

  原来是哥哥接到我要父亲写亲笔信犯难了。父亲在我应征入伍半个月后就离世了,之所以瞒着我,是父亲临终前嘱咐哥哥:“我走了后,千万别告诉基生,他今后是吃外面饭的,不能影响他在部队的工作。”于是,哥哥只好写信让连队首长做我的思想工作。

  也许在一般人眼中,当兵都是铁石心肠的人。可是,军人也是血肉之躯,在军营里,有喜有忧,甜酸苦辣。只是把这些情感默默地藏在心中,咽进肚子里。特别是我入伍后不久失去亲人,心中的那份疼只有我自己知道。

   那些日子,失去父亲的伤心和痛苦,令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班长亲手做的荷包蛋面条也咽不下去。班里战友们更是关心体贴我,不让我干活。但我仍坚持每天烧火做饭,到施工的隧道里送开水。

  晚上躺在床上,泪水湿透了枕巾,父亲的往事,一幕一幕在脑子里浮现。

  我对着没有父亲同框的“全家福”,自言自语:爸,您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痛吗?打从知道您去世第一天起,我就习惯了每天睡觉之前抽出一段时间来静静地回忆您生前的音容笑貌,生怕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您的印象会越来越模糊,更希望心中的挂念您能够感应到。

  父亲一生清贫,生活朴素,几十年如一日。他和母亲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兄弟姐妹7人,尝尽了人间的苦辣心酸。

   父亲怜母爱子,我们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总是循循善诱教育我们学会做人。尽管父亲长期拖着病体,平时有什么好吃的,他总是克己,惦记着儿女。每逢过年时,他为每个儿女添置新衣,唯独舍不得买块布料为自己做件衣服。

   父亲的爱,每一点、每一滴都值得我细细品味。

   父亲辛劳一世,历经艰难。年少时节,家境贫寒,躬耕农事,独自挑起承担家庭的重担,孝敬曾祖。到了成年,治家有方,他为了十口人的家没日没夜地操劳,日积月累,省吃俭用,六十年代初,在亲友支持帮扶下,盖起了一栋连三的青砖大瓦房,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最好堂屋,赢得全村的羡赞,也为我们兄弟姐妹奠定了良好的居住条件。

   父亲从不把自己的痛苦加给儿女,遇到难事、揪心的事,他总是自己一个人扛着,想方设法去解决,带给全家的是温馨和谐幸福。

 自我懂事时起,知道奶奶是父亲的继母,父亲却视奶奶为亲娘,孝老敬老。常见到父亲每天早上出门或回家时,总是亲热的喊声娘,从未间断过。

  父亲大事小事请奶奶当家作主,对奶奶生活中孝敬的平凡事、点滴情,倾注了父亲无尽的孝心,在村里被传为佳话,耳濡目染,也为我们兄弟姐妹传承了好家风、好传统。

   在那贫困的年代,全靠父母挣工分、养鸡下蛋、种菜卖来养家糊口。可为了供我们兄弟姐妹上学,父亲节衣缩食,总是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甚至借钱也要供我们读书。

  记得我小学升初中时,考上了县城第一中学(武穴中学),父亲为我高兴。因为家里经济的拮据,没有钱买本子,他把自己获得“先进生产者”奖励的精美笔记本送给我,鼓励我好好学知识。

  记忆最深的是,父亲用言行告诉我钱财是身外之物。有一次,弟弟在村里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一斤粮票二元钱,父亲让弟弟带着挨家挨人寻问,把钱包归还了失主。同时,也让我兄弟姐妹受到了一次拾金不昧的道德教育。

   父亲生前就是一位正直善良的好干部,也是生产大队干部群众敬重的老会计。

   我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个镜头:有一天夜晚,生产大队的加工厂不慎失火,把会计室也烧毁了。当时许多人认为会计室里的钱全烧成灰了。

   父亲却在废墟中寻找出一枚枚硬币,连同原拿回家给奶奶保管的钱全部上交公家。父亲公私分明的品行不仅赢得了干部群众交口称赞,也影响了我的人生。

   我在父亲呵护下共同生活了20年,除却我少不省事和求学在外,真正与父亲交流的时间屈指可数。

   每次想到这些,我都会有一种钻心的痛。因为,最悲痛的事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真的没料到父亲46岁就忍疼抛下了奶奶、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

   当兵的人真是“忠孝不能两全”。那时我刚当新兵时间不长,哪能回家为父亲送葬尽孝啊。后来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姑父等6位亲人相继去世,我也是在天山乌拉斯台和库尔勒的军营里,从一封封迟来的书信中得知的一个个噩耗。

  后来听说我父亲因肺结核疾病离世,当时家乡人称为“劳病”,父亲一生既为公分忧,又为家操心,积劳成疾啊!

  父亲的去世,村里失去了一位精打细算的老会计;我们兄弟姐妹再喊“爸爸”也得不到回应,再也享受不到他父爱如山的温馨了,唯一的感觉就是思念着心痛。

   心痛的时候,用手紧紧抓住胸口,我把心揪住;心痛的时候,将胸抵在膝头,任泪水肆意横流;心痛的时候,是那样孤独而又无助,好想在没人听见的地方放声大哭……

 虽然当年这张“全家福”没有父亲同框,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还在我耳畔回响,他的高尚风范影响着我一生。

  我把对父亲的内心痛苦化作不懈进取的力量。在军营14年,感谢部队首长和组织上的培养,使我从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军人,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尽心尽力,四次荣立三等功,提了干,还把妻子女儿随了军,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虽然这张“全家福”没有留下父亲的影像,他却为我留下了为人处世高尚情操;留下了太多对亲人的爱;留下了他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留下了我兄弟姐妹对于父亲无穷无尽的思念……

 (△照片为1975年,作者与兄弟合影。前排左起:作者、大哥和侄儿中;后排左起:小弟、三弟、二弟。) 

如今,父亲离开我已经51年了,每每想起父亲的离去,我依旧很难过,很心痛,更多的是自责。在他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在军营,不能守护在他的身旁尽孝。

   但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父亲的家国情怀让我记忆犹新,父亲的慈祥和蔼让我永生难忘。

 父亲泉下有知,应该能够看到我为那张没有父亲同框的“全家福”背后的泣血拙文,尽忠如尽孝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滕章申:童年腊月
那年,丰县就一家照相馆,我们在那里拍了一张全家福
四年级奥数:经典习题及答案
七大姑八大姨都该怎么称呼?
临沂人的全家福!不能错过的幸福!
兄弟姐妹之间,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赡养义务,为什么相互之间却有继承权呢?这是怎么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