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四师 梁郁茂——老井的变迁
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

【投稿·散文】(原创首投)老井的变迁

文/铁四师 梁郁茂

在我们家乡的村子中央,有一口不知道使用了多少年的老水井。我还在读书时,曾好奇地询问村中年长的六公:“您知道村里的水井是啥时候开始使用的吗?”六公摇摇头说:“不知道!听我阿公说,他也是喝这口井的水长大的。”不过,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口老井便成为了历史和记忆。

村里这老口井,东靠小山坡,西南绕田边,北邻小水沟,直径两米左右,井深一米五六上下,储满一井水,也只有数十担。但它是泉水,清纯甘甜,出水也快,不是干旱时节,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涌出一担水。平时经常有井水满出外流到小水沟。以往,由于乡亲们住家离河流较远,其他水源又少,全村数十户人家几乎都到这口井挑水饮用。

我在读五年级时,就开始到这井里挑水。那时,水井十分简陋,周围用石块围着,地面用石板铺设,有力气的,弯腰将水桶沉下提起即可。气力不够的,只好先提上半桶水,再用水勺一勺一勺地将水桶装满。我个子还小,挑不起一担水,挑着半担水还左摇右摆,水被晃出到路面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将乡亲们带上了勤劳致富路。村里落实土地承包责任制后,不少家庭都劳力有余。富余劳力,各显身手,外出劳务或自做生意,想方增加经济收入。在家乡的乡亲精耕细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双管齐下,不仅粮食生产自给有余,而且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很快,乡亲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随着乡亲们生活的改善,大家觉得,每天到水井里挑水饮用既费时又费力,便有乡亲提出利用家住山区,山泉水多的优势,或由村民小组负责,或几家几户合伙,买来水管、接头等,利用长长的水管,从山沟或溪边将山泉水直接引入各家各户。因此,乡亲们用水也像城市里的居民一样,自来水直通厨房、洗涮间,不仅免却了昔日挑水的艰辛,还不用缴交水费。就这样,昔日每天人来人往的老水井越来越少有人踏足,渐渐地它便成为了历史,成为了记忆……

如今,在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住上了钢筋水泥结构的小楼房,水泥路、照明路灯、网络线路直通各家各户,不少家庭家中装饰、家俬电器与城市居民相差无几。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为了防止干旱时期山泉水不够用,上级政府采取上级拔款、用户筹集等方法,集体铺设了贯通全镇千家万户的自来水管道,使各户乡亲真正用上了城市居民的用水方式,彻底免却了水源不足的担心。

前两年,村里落实土地承包确权时我返回乡村,与乡亲们一起走田埂踏埇坳。我特意来到那口昔日养育不知多少人的老水井。带着念念不忘的心景,细心观看。我发现,井边的围墙拆了,水井的面积缩小了,井面上长满了碧绿青翠的水草。我用手轻轻拨开青草看到青草下面的水依然是清清的。我捧起含了一口,那水依然是甘甘的、甜甜的,昔日那种清纯、甘甜的本质没有变。

在慢观细看中,我忽然发现有几条小鱼儿在清澈的井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忽而舔食草根,忽而追逐嘻戏,好不欢快惬意……我缓缓地站起,深情地看着那口老井,“喝水不忘挖井人”,虽然我不知道发现这口井的第一人,这口井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我始终忘不了它曾经源源不断地给予乡亲父老清纯的甘泉。

展望今天,我们过上的幸福日子,我同样感到,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应该始终铭记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卓越奋斗,应该始终铭记邓小平等一代改革开放领航人的丰功伟绩……


责任编辑:梦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文浩:清凌凌的水来,蓝盈盈的天
聂学运作品丨纳凉和村中老井
湖南散文·邵东专刊(故土情结3)杨兰芳:井水悠悠
【故乡钩沉】游磊 | 家乡的老井
刘国友 散文 那井 那人 那事
老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