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道兵两位副司令员的沂蒙情结
 

铁道兵两位副司令员的沂蒙情


铁道兵两位副司令员的沂蒙情结

       提起铁道兵的领导人,人们除了会想起王震、陈再道、吕正操等曾担任过司令员和政委的开国上将外,还会想起德高望重的两位副司令员——刘居英、郭维城。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开国少将,都毕业于名校,战争年代经历丰富战功显赫,建国后担任过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同样,在沂蒙山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经都留下过他们革命的足迹,他们对这片土地都怀有深厚的情结。

        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带领铁道兵部队又重新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建设兖石铁路,不仅为民修路造福,还非常关心老区的历史和经济建设,在当地群众中传为佳话。


刘居英副司令员


       刘居英与沂河公路大桥


       上世纪80年代初,铁道兵进入沂蒙山地区修建兖石铁路时,临沂市的沂河上只有一座公路桥,是60年代修的,路面只有8.5米,并排两辆汽车都跑不开,且桥面紧贴水面,已到夏天雨季,河水就漫过桥面,人、车无法通行。但由于当时本地经济困难,资金短缺,交通条件一直无法改善。刘居英副司令员听到这一情况后,给予地方大力支持,在修建沂河铁路大桥的同时,另建一座公路大桥。第二年,与铁路大桥并行的新的沂河公路大桥便相继建成。新的大桥连接临沂市区的金雀山路和河东的九曲,长1760米,宽23米,双向4车道,两面设有非机动车和人行道,桥两侧引线920米,并按有标准的栏杆,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

        刘居英(1917一2015),吉林长春市人。北京大学毕业,在北京参与组织和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受组织委派到达山东,参与组织和领导了“徂徕山起义”,建立抗日武装。后到莒南县大店镇,任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政府——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兼公安厅长。建国以后,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协助陈庚大将创建哈军工,任副校长,后接任校长。文革时期受到冲击,后任海军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参建兖石线时,他多次来指导工作,谈起当时在沂蒙老根据地的战斗经历,对当时省政府所在地(莒南县大店镇)及周围的村庄都记忆犹新。现山东徂徕山和莒南县大店镇纪念馆内都陈列有他当年的事迹,他也多次重返故地,支持地方的建设和发展。


郭维城副司令员


        

 郭维城与常恩多烈士墓

华东烈士陵园,地处临沂市区,是国家在解放初期建成的重点烈士纪念馆,里面安放着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等革命先烈。上世纪80年代初,园内又新迁进了一座烈士墓,这就是常恩多烈士纪念塔。支援并主持迁进的,就是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

        常恩多(1895一1942),辽宁海城人。国民党东北军57军111师师长,中共特别党员。因不滿蒋介石的反共投敌政策,在时任鲁苏战区总部政务处长郭维城(中共党员)等爱国军官的协助下,于1942年8月3曰率部起义,带领2700多人,开到解放区根据地山东莒南县王家坊前,投入党的怀抱。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兴奋地说:“好,真是东北军反蒋抗日的少壮派”!当时常恩多已处于昏迷状态,第2天便与世长辞。他把这支部队交给郭维城指挥,后来这支部队经过整编,番号没变,师长名义上仍是常恩多,副师长就是郭维城。

       当时,常恩多牺牲时就地安葬在解放区的莒南县王家坊前。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动。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铁道兵到此修建充石铁路时,作为副司令员的郭维城重返故地,建议有关方面,并给予财力物力上的支援,于1982年由王家坊前将常恩多的坟墓迁到了华东烈士陵园。

常恩多墓,为全柱石结构,高9米,碑文为著名书法家启功手书。


       郭维城(1912.8.21一1995.1.1),滿族,辽宁义县人。先后就读于东北大学和复旦大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兼铁路局长,中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员,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铁道兵副司令员,铁道部副部长、部长。


注:文中部分照片来自于网络  .   2020.2.15于法国艾克斯

责任编辑     浪花一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维城行书节录《圣教序》四屏
铁道兵里的开国将军<一>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编制序列(上)
铁道兵珍贵历史老照片
辽宁籍开国少将——郭维城
寻找父亲的足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