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战友】我爱巴山红杜鹃

铁血丹心,英雄本色

【怀念战友专题】

(原创 首发)

我爱巴山红杜鹃

      文/原六师 张明

        巴山蜀水是个美丽的地方,也是我涉世人生中的第二故乡。这里有远古的传说;有巴山游击队泣血的篇章;更有和平年代没有战火洗礼,只有炮火硝烟的战场。在这里,写就了我们全体铁道兵战友一生的辉煌……

        如今清明来临,勾起我思绪万千……

        曾记得52年前,一场声势浩大的襄渝铁路大会战,多少熟悉的战友,把青春热血洒在了巴山蜀水,今天,特写了这篇文来缅怀他们,愿长眠于襄渝铁路沿线的战友们:名垂千古,百代流芳。

        清明时节的巴山山麓,细雨霏霏,云蒸雾绕,处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很多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点缀着千里巴山,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在那巍峨山梁上、沟谷里,红色成了画卷的主色调,像一片片燃烧的火焰,又像一片红色朝霞,十分壮观。它就是巴山杜鹃花,当地人也叫映山红。由于花繁叶茂,而绮丽多姿,红的像团团烈火,染红了群山,染红了绿水,春风吹来,美丽的花朵像一群彩蝶翩翩起舞,格外招人喜爱。

杜鹃是战友血染的风采

铁兵的光辉与天地同在

        时光荏苒,五十二载弹指一挥间。五十二年前,我们一群风华正茂的东北血气方刚的青年,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要搞好三线建设”的英明决策,义无反顾的投身戎马生涯。从此,与巴山蜀水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由于工地就在崇山峻岭之间,杜鹃花花开花落与我们朝夕相伴,杜鹃花不畏艰苦环境,在干旱的岩石缝中就可以生长、开花。这种精神也时刻鼓舞找我们,在我们心中,杜鹃花就是天下最美的花。

 那是1968年清明时节,英雄的铁道兵就在诗仙李白惊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巴山山脉,吹响了襄渝铁路会战的号角,十个铁道兵师十余万大军进驻鄂陕川,还有沿线两倍于铁兵的民兵队伍参战。我和我的战友们也投入了这场没有战争硝烟,却有着浓郁炮火洗礼的战斗中……

        因为是战备线,施工沿线条件异常艰苦,初期的物资,全是靠肩挑背扛运到现场。施工中,除了风枪之外,使用的全是极其原始工具。尽管如此,我们以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沐雨栉风,铁道兵面前无困难”的精神,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修通了襄渝铁路,这是矗立在巴山蜀水间的一块“丰碑”。为了这块丰碑,我和战友都付出了青春年华,有的战友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腔热血洒在了大巴山脉,他们成了守卫襄渝铁路的“忠诚卫士”。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曾记得,在襄渝线上,有一座短短200米的“烂田湾”隧道,一次施工中,顶部突然塌方,眼看一块巨石马上砸到一名战士身上,一个人猛力向旁边的战士一推,战友得救了,而他却被巨石压的粉身碎骨。他-就是被铁道兵部授予“舍身救战友”的一等功臣,黑龙江华南籍战友-黄景志。她刚满十四岁的妹妹黄景芝,继承哥哥的遗志接过了哥哥手中枪,成为铁道兵中一名最小的战士。

       还记得一个鲜活的身影,每次一笑两只眼眯成一条缝,这个稚嫩凌源籍战友叫孙国元,是铁道兵第二十六团后勤仓库上士,在“八一”建军节前夕,为了让战友们过好节,他主动提出去背过节物品。在团部通往麻柳的路上,有段叫“断头崖”的路段,非常险峻,这里是:晴天石头垮,雨天泥石流。所以当地群众也叫“索命崖”。曾经无数当地群众和过往客商,在这里遇险。可我们这位背了沉重物资的战友,行走则更加艰难,他不幸滚下了山岩。

        另一位也是凌源籍战友,二十六团勤务连警卫班战士宋国栋,是一位伟岸、标致、潇洒的东北帅哥。为了接来部队看望他的的老娘亲,也牺牲在大巴山的路上。母子分别三载,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成为永诀

        如今,终日陪伴长眠在巴山脚下战友们的是亘古的巴山和用他们热血染红的杜鹃!

    《我爱巴山红杜鹃》

       巴山山麓屹万年,

       雄奇峻秀久相传。

       诗仙仰目曾兴叹,

       蜀道难于上青天!

       铁兵劈开襄渝路,

       从此再无蜀道难。

       血染风采花似锦,

       我爱巴山红杜鹃!

        关于杜鹃花还流传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巴山游击队组建与消亡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史……

杜鹃花是巴山革命

烈士们的鲜血染成

        有人说巴山的杜鹃花比任何地方的都分外红,分外艳。这就是山里人传说的:巴山的杜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1935年,红四方面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有一支革命队伍一直坚持战斗在川陕边境的大巴山一带,建立了以南江桃园为中心的根据地和游击区。游击队最多时达1200余人,建立了300公里的游击区,在根据地内对民众实行免税政策,对土豪恶霸进行严厉打击,游击队深得民心。

        川陕军阀对游击队的壮大,十分恐惧,多次实行“铁壁合围”“空山”毒计等进行清缴。游击队员采取“天作被,地作床,野菜野果当干粮”,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数倍的敌人进行顽强斗争,多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但终因白色恐怖和兵力悬殊,而惨遭失败。1940年3月,仅存的20名战士和队长赵明恩也全部壮烈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穷苦大众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将一腔腔热血洒在巴山,浇注进千里杜鹃林中。

     《赞巴山游击队》

       红军播种开新花,

       百里巴山是我家。

       建立桃园根据地,

       减租免税颁新法。

       依川攻陕游击战,

       捷报频传战果佳。

       昨天袭击红庙所,

       今朝攻占喜神坝。

       土豪劣绅心恐惧,

       民团保甲恨咬牙。

       川陕军阀施毒计,

       铁壁合围来绞杀。

       可叹全军皆罹难,

       碧血浇开杜鹃花。

注:红庙和喜神坝都是陕西南郑地名

杜鹃花是帝王的厚望

杜鹃花是爱情的结晶

        说起巴山的杜鹃,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使巴山的杜鹃罩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传说中有古代有位勤政爱民的蜀国王杜宇死后变成杜鹃鸟,整夜哀啼,提醒子民不忘按时播种。

        还传有一段爱情故事。相传有两位青梅竹马的恋人,男名杜源,家中生活拮据,整天以砍柴为生。女名阿鹃,家是当地有名的财主。一天,杜源向女孩的父亲提出,要娶阿娟为妻。女家父亲索要一百两银子为彩礼,想以此拆散这对恋人。“百两”银子对一贫如洗的杜源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为凑齐彩礼,他整日加紧上山砍柴,一日,因又饥又渴,摔下山岩而亡,连尸体都没找到。阿鹃听到噩耗后,不愿苟活于世,几天水米不进,绝食而亡。家里也觉有愧,将她埋在杜源砍柴的山下。最后,阿娟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每到夜深人静时,到处哀嚎着,口中不断叫“哥哥”“哥哥”!到处寻找杜源,每天都叫到口中流血而昏死过去。说也奇怪,它每天流血的地方就长出一株花,久而久之,漫山遍野都长出了同样的这种花,人们把这种花叫杜鹃花,因为花是小鸟啼血而成的,因此也叫啼血杜鹃。人们把阿娟变成的鸟叫做杜鹃鸟。

         《啼血杜鹃》

       青梅竹马两无猜,

       心心相印诉情怀。

       甘做蓝天比翼鸟,

       愿为碧水并蒂莲。

       凄风苦雨摧血泪,

       人间之情谁能猜。

       义鸟啼血三更后,

       唤醒杜鹃五鼓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襄渝线巨变
《原创》 走在襄渝线上—四川寻旧之旅片絮 阳光渔夫
重温誓言润红心 祭奠英烈承壮志—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连续四十四年祭奠筑路烈士侧记
【红色记忆
襄渝铁路—— 中国最英雄的路,没有之一
揭秘“三线学兵”:隐秘战备铁路的建设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