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褚丽君——后金开国第一都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老城

  赫图阿拉老城位于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满语为"横岗"。赫图阿拉老城是后金开国第一都城,是清代关外三都之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更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女真族山城,是后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的中心,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出生地,被视为满清王朝发祥地,满族兴起的摇篮。

赫图阿拉老城始建于1603年,分为内外两城,总占地面积155·9万平方米,保护古建筑及遗址33处,1616年努尔哈赤在此登基称汗,建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在这里定都后,并没有满足现状,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定都沈阳,1634年皇太极尊此城为"天眷兴城"。

现在这里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残存的老城墙向我们讲述着从前的故事。

汗宫大衙门。

  汗宫大衙门内非常宽敞,有汗王寝宫,还有一个戏台。

  汗王大衙门,也称为"金銮殿"。

在"金銮殿"的对面是一个戏台。

  宽阔的广场,高高的红墙,显示着汗王的威严。

  汗宫大衙门是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发布政令、研究军机、接待使臣、赏赐贝勒大臣的重要场所,俗称"金銮殿"。汗宫大衙门始建于1601——1602年,1603年正月开始使用。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尊号为"抚育列国美明汗"。

1618年4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伐明。1619年2月,努尔哈赤于此召集贝勒、大臣会议,研究并制定了反击明四路围剿的战略战术,取得了萨尔浒、斐芬山、尚间崖、富察之野战役的全胜进而乘胜进军辽沈,西迁都城。

  在汗王大衙门东侧是汗王寝宫, 汉王寝宫建造的非常高大华丽 ,尽显皇家的奢华。

  汗王冬天睡在南炕上,夏天睡在北炕上,对面炕上放一个小桌子,是汗王喝茶抽烟的地方。

在汗王寝宫的西屋是一个很大的"万字炕" 。

在北方严寒的冬天取暖主要是靠火炕取暖,而满族的"万字炕"更是独有特色。"万字炕"就是在南、西、北三个方向都砌上连成一体的火炕,在南炕的炕头有一个烧火的炉灶,冬天烧火后烟从炕道穿过,炕被烧热后散发出的热气让房间暖和。但是西炕上是不能坐人的,也不能把不洁的东西放在西炕上, 那里是放祭祀品的地方。南炕为阳,所以也只有长者和尊贵的客人来访才会让到南炕上喝茶抽烟。

在东北,火炕不仅仅是取暖和晚上睡觉的地方,还有许多功能。漫长的冬天人们尽可能的待在家里,火炕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

孩子们可以在火炕上玩抓嘎拉哈,嘎拉哈是用羊腿的关节骨,也是俗称的"拐子骨"做成的,但是不是每个拐子骨都可以做成嘎拉哈,只有那些大小一样的,四面都很平整,品相好的才可以做嘎拉哈,五个到七个或者更多一些是"一副",要攒齐一副嘎拉哈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哪个女孩子有一副嘎拉哈是很骄傲的事情。有了嘎拉哈还要有一个沙包,也叫口袋,沙包用六块彩色花布缝成一个四方型的小口袋,里面装上豆粒或者玉米粒,玩的时候把嘎拉哈散放在炕上,向上投掷沙包,然后准确的翻动嘎拉哈,每次翻一个面,再快速的接住下落的沙包向上投掷,再翻动嘎拉哈,如此反复,一直到把所有的嘎拉哈的四个面都翻到,以翻动嘎拉哈最多、沙包不落炕上为赢者。

在炕上放上小饭桌可以在炕上吃饭,寒冷的冬天,一家人盘腿坐在热炕上,围着小饭桌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也可以在饭桌上说说家里各项事情的安排。

来客人了!一定会说:脱鞋,上炕上坐着,暖和!主人和客人在炕上喝着热水,抽着自家种的老旱烟,聊一年收成,聊开春的打算,憧憬未来!

在火炕上睡觉也是有讲究的,炕头暖和,要留给家里长者睡,头一定要冲着炕沿,不能顺炕躺着。

眼前的这个很大的"万字炕"上面放着一样的木方桌,想一定是贝勒大臣们坐在暖和的火炕上研究大事的地方。

  正白旗衙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601年),占地面积1559平方米,是白旗旗主贝勒处理旗务之所。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努尔哈赤在原有的四旗基础上建立满洲八旗,正白旗由四贝勒皇太极统领。

  正白旗衙门是一排五间正房,两排东西厢房 ,现在正房被办成了一个不大的展览馆 ,展出了满族最初的历史。这五间正房因为一直做为学校使用,所以保存下来,这是仅有的原始建筑。

  这里是皇太极办公御所,皇太极率领本旗追随父汗 ,占抚顺,夺清间,取得萨尔浒大捷,立下赫赫战功,为日后继承汗位奠定政治基础。

  西厢房是人参文化展览馆,屋内有许多关于人参知识的详细介绍。

人参酒。

  在最初的时候,女真人在深山老林采挖的人参因为短时间卖不出去而腐烂,后来他们发明了蒸煮法,即把人参蒸煮后晒干,这样即方便保存,人参的价值也提高了许多。

  鹿皮做的靰鞡鞋,这种鞋夏天穿不怕水,冬天在鞋里面垫上捣软的靰鞡草可以保暖。

  白桦树皮很光滑,韧性也好,可以做成各种器具供人们使用,也可以在上面写字。

  这里的每一块香皂里面都有一棵小人参,特别招人喜欢,我们每人买了一块,回家后我把它放在床头柜上面,每天晚上闻着它散发出来的新鲜人参的清香入梦。

塔古世故居。

  塔古世故居是努尔哈赤出生地,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有东西两院,西院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所居,东院是努尔哈赤之父塔古世所居,努尔哈赤1559年出生在东院正房东屋。

  满族的建筑有三大特点:口袋房,万字炕 , 烟囱坐在地面上。

口袋房是因为几间房子只是在最东边的那间房子的南面有一个向外开的门,在屋子里面看几间房子犹如一个口袋样。

满族房子的烟囱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那样砌在房顶上,而是砌在房山头的地上,下面粗上面细的一个大烟囱,几乎和房子一样高。

塔古世故居西院

  塔古世西院的饽饽铺,饽饽是满族对点心的称呼。

  1588年,女真族具有实力的董鄂部何和礼率部来归,壮大了建州在左卫的力量。大喜过望的努尔哈赤把长女东果格格许配给何和礼,东果格格美丽贤惠,是汗王的掌上明珠,许配给何和礼后服侍丈夫一心杀敌,屡立战功,成为后金五大臣之首。据说在二人婚宴上 ,城内饽饽铺师傅为迎合汗王的喜爱,特意制作了精美喜庆的饽饽,老汗王尝后连说好,并赐店名"尚古缮",尚古缮为满语,意为称心如意,也是老汗王喜得贤婿称心如意的寓意。从此后饽饽铺就挂上了"尚古缮"的牌匾。尚古缮的糕点传承了几百年的工艺和文化,从古至今都受到旗人的青睐。现在仍然有许多糕点是从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最典型的是萨琪玛,它香甜绵软的口味老少皆宜,深得消费者喜爱。

塔古世故居东院。

院子是典型的东北建筑形式,三间坐北朝南的正房 ,两边有东西厢房。

  在厢房的房山头建有玉米楼子和牲畜圈,显示主人的生活是富庶的。

努尔哈赤出生在东院正房东屋。

  正房只有三间,门开在中间的这一间,进门是厨房,东西各有一个房间。

白天卷起来的"幔帐"。

  这是一间典型的东北农村住房,屋里有南北两铺炕。

以前东北的房子一般都会有南北两铺炕,条件好一些的人家冬天睡在南炕上暖和,夏天睡在北炕上凉快,冬天也可以把怕冻的东西放在北炕上。但是大多数人家南北炕是都要睡人的,因为东北冬天时间长,又很冷,所以南炕都是家中老人带着未成年的孩子睡,而年轻夫妻则是睡在北炕上。有时候甚至是两家人分南北炕住一个屋,晚上炕前面从房顶到炕沿下面垂挂一个"幔帐","幔帐"是用和炕一样长,几乎和房子一样高的一大块布做成,晚上睡觉时候放下来,白天卷到挂"幔帐"的横梁上。这样的居住环境也是因为自然条件所限,其中的不方便是没有办法的。

  在南北炕的炕梢上都有一个"炕柜",也叫"炕琴"。炕柜都是木板做的,前面的两边是固定的两块木板,中间是两个对开的小门,里面可以放一些平常换洗的衣服,上面是放被褥的,早上一家人起床后,或者说一家人起"炕"后把被褥叠起来放在炕柜上面,有的人家会在叠好的被褥上蒙上一块布,可以是一块花布,也可以在一块素布上锈上花 ,这是"被蒙子"。炕柜的小门也有用四块有凹凸画的玻璃门,画面有四季花卉,也有神话故事和小说情节的画面 我曾经看到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故事画在炕柜的小门上。

地上架起来的那个柜子叫"板柜"也有叫"地柜"或者"躺柜"的,板柜的上面约三分之一是一块固定的木板,上面可以放一些日常用品,余下的部分是一块可以掀起来的木板,方便向里面装一些家里的杂物,甚至可以装粮食,避免老鼠祸害粮食。

  在屋里南炕上的房梁上吊着一个摇篮 ,也叫"悠车"。这是东北三大怪"姑娘叼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的其中一怪。满族原来是游牧民族,草原上有野兽,为了躲避野兽的侵扰,把孩子放在悠车里面挂在大树上可能是最安全的了。悠车最初是用桦树皮做的,想那个时候满族额娘把宝贝放在悠车里面,自己坐在暖和的火炕上,身边放一个针线簸簕,一边做针线活, 一边轻轻的推着悠车,也许还会哼着摇篮曲,宝贝在额娘的摇篮曲中摇啊摇进入梦乡。后来汉族人也用悠车,但是材料也变成多样性的了,我弟弟小时候用的悠车是用竹片做成上下两个大小不一样的椭圆形竹圈,然后用粗线连接成一个悠车。

  窗户纸糊在外是因为东北的冬天太冷了,如果窗户纸糊在屋里面 ,冬天屋里烧火炕后会暖和,而窗户纸因为很薄 ,所以窗户那里依然会很凉,这样屋里的热气和窗户那里的凉气相遇会产生"哈汽",即水蒸汽,窗户纸遇水蒸汽会变潮湿而脱落,可是窗户纸糊在外面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严寒的冬天窗户纸被牢牢的冻在窗户上是不会脱落的,这也是东北人家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智慧。

而姑娘叼烟袋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卫生习惯的改变早已不见了。

  过去满族人在自家院子里、皇宫等地方立有祭天神杆,称为"索罗杆"或"索伦杆"。神杆以木制成,近顶处安有碟形錫盘或者方斗盘。乾隆时期规定,祭天神杆长一丈三尺,民间祭天时院内用三块石头搭砌锅灶,将祭天神猪杀于案上,将猪的拱嘴、喉骨用绳拴在草把上,再将草把拴在神杆上,同时把剁碎的动物内脏、碎肉和五谷放在方斗中,以共乌鸦和喜鹊食用,称为"享鸦鹊"。然后全族人按辈份跪在地上,头向南三叩首,每叩首一次,将米酒洒向天空,祈求神灵保佑人人健康!五谷丰登!

满族萨满教以天为最尊,每年都举行立杆大祭,满族的乌鸦信仰也是北方古老民族原始鸟图腾崇拜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而且传说乌鸦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所以满族不准捕杀乌鸦。

  赫图阿拉老城现在是一个集历史和风景的旅游景区,老城内整洁干净,绿化非常好!游人在这里可以感受满族文化,寻访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本民族的光辉灿烂的多元文化,它如同一颗颗耀眼的珍珠让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愈加辉煌,让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作   者    褚丽君

2020年11月9日

责任编辑:秋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努尔哈赤祖屋
赫图阿拉城(辽宁)
探寻大清宝藏之谜 ?
满族兴起的摇篮
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古城(明.国六)(二)
我的第二家乡〈4〉:赫图阿拉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