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2022年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防控指导意见

编者按:秋播在即,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防控水平和能力,近日江苏省植保植检站发布《2021—2022年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防控指导意见》。本期种植版摘要刊登,供大家参考。

小麦是我省重要口粮作物,其丰歉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省粮食安全。小麦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尤其是一类病害呈重发、频发态势,其中小麦赤霉病是对我省夏粮生产威胁最大的生物灾害,流行频率高、防治技术要求高、自然危害损失高,一旦疏于防控,除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外,还会导致真菌毒素超标,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发生危害,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全生育期管控策略,从秋播种子处理着手,综合运用抗(耐)病品种、健身栽培、科学用药等措施,提升防控效果,降低危害损失,为保障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总体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工作机制,强化监测预警、坚持科学用药、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降低毒素污染风险,最大限度降低小麦赤霉病危害损失,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0%以上。

  防控策略  

以调整品种布局、优化耕作方式为基础,以“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为重点,以“主动出击、科学用药”为关键,推行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控、全生育期管控替代阶段性防治,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并举,把以赤霉病防控为核心的关键技术贯穿于小麦生产的全过程,构建覆盖小麦全生育期病虫绿色防控模式,切实减轻病虫发生危害程度,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技术  

以赤霉病防控为核心,综合运用种子药剂处理、应用抗病良种、实施健身栽培和关键时期高效药剂预防等措施,切实提高综合防控效果,减轻病虫发生危害程度。

·推广抗(耐)病品种 因地制宜种植具有较强抗(耐)赤霉病性能的优良品种,淮南麦区优先种植宁麦13、宁麦26、扬麦23、扬辐麦4号、生选6号、华麦5号、华麦6号、镇麦168、镇麦10号、镇麦12、农麦88、苏麦188等耐病性较好的品种,示范种植扬麦33;沿淮及淮北麦区种植淮麦43、淮麦44、徐农029、瑞华麦516、瑞华麦523、西农979等具有较好耐病性的品种。压缩感病品种种植面积、控制高感病品种种植比例;坚持品种适区种植,坚决杜绝跨区引种、盲目引种北方感病品种;强化品种“多乱杂”治理,突出区域内品种相对一致性,每个县明确2~3个主栽品种、搭配几个辅助品种,利于田间管理和防治指导。

·推行种子处理 淮南稻茬麦区,以黑穗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等为主攻对象,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苯醚·咯菌腈、唑醚·灭菌唑、咯菌·嘧菌酯等悬浮种衣剂拌种(包衣),试验示范氰烯菌酯、丙硫菌唑、三氟吡啶胺等药剂防治茎基腐病,同时抑制苗期赤霉病菌侵染危害;淮北旱茬麦区,以地下害虫、蚜虫、根腐病、纹枯病等为主攻对象,选用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咯菌腈、戊唑醇等悬浮种衣剂。多种病虫混发区,可选用戊唑·吡虫啉、苯醚·咯·噻虫、烯肟·苯·噻虫、吡虫·咯·苯甲等悬浮种衣剂。力争黑穗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病害威胁较大的地区,以及纹枯病和地下害虫重发区,种子处理覆盖率达90%,制种繁种田种子处理全覆盖。

·提升田间管理水平 强化耕整管理,提高秸秆还田和整地播种质量,提倡播前增加一次旋耕灭茬还田作业工序,因地制宜采取耕翻、旋耕等方式进行灭茬埋草整地,压低害虫病菌发生基数。坚持适期播种、适量用种、控制播深,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壮苗。推广播后适度镇压,弥合土缝,提高种子和土壤紧密度,促进齐苗全苗和保墒防冻,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和抗病水平,降低除草“冻药害”风险。

·坚持科学用药 坚持“立足预防、主动出击”的防控策略,打好以赤霉病为重点,兼顾白粉病、锈病、蚜虫的穂期病虫防治总体战。赤霉病,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及时主动喷施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与戊唑醇的复配高效制剂,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真菌毒素污染风险。对赤霉病流行风险高的田块和品种,用好二次药,确保有效控制危害;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停用多菌灵单剂及其复配制剂,确保防治效果。纹枯病,坚持达标防治,对病株率达10%的达标田块,及时选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戊唑醇等药剂开展防治;白粉病、锈病,当白粉病病叶率达5%~10%或锈病病叶率0.5%~1%时,可选用氟环唑、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蚜虫,当百株蚜虫量达800头以上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大力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静电喷雾器等高效施药器械,用足药量和水量,保证防治效果。小麦成熟后及时收割、风扬、晾晒、烘干,防止收获和储存过程中籽粒含水量大,导致赤霉病菌再度繁殖造成毒素污染。


2021年10月27日

第3598期 江苏农业科技报导读
  农技001栏目  
●倒伏水稻收获难
●青稻穗直接冻枯
●麦田施用异丙隆封闭仍需注意低温影响

●皖北早播麦已受冻害

  优良食味粳稻专栏  

●超级稻南粳5718亩产将突破900公斤

  要闻版  

●“良种+技术”仍是油菜丰产关键

  种植版  
●2021—2022年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防控指导意见

●水淹稻有机栽培模式

  农资版  
●天气恶劣,应用龙灯方案稳产增收

●优良食味香软米水稻新品种 扬香玉1号历经风雨展优势

  肥料版  
●肥价上涨 如何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法制版  

●承包人不可随意行使土地流转自主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将重发,这些农药今年是推广重点
今年小麦恐“不妙”!部分病虫发病为历史同期罕见
今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如何防治?
2018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1年小麦秋冬季病虫害防治指导意见
2012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