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樱桃细菌性穿孔病不会防治,乱用药?这些误区你要知道!

我认为,大樱桃细菌性穿孔病流行严重,与果农的防治误区有很大关系,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将其常见误区总结如下:

(1)重“治”轻“防”。在甜樱桃的周年管理历中,病虫害防治是重要内容,而不少果农并没有按照甜樱桃的不同物候期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预防方案,多在病虫害发生以后,甚至危害严重时,咨询农资经销商、农技人员等,然后购药、喷施。实际上,重“治”轻“防”的做法适得其反,大大增加了用药成本、防治难度等。

樱桃细菌性穿孔病症状

(2)重“果”轻“叶”。在甜樱桃病虫害防治上,部分果农重视果实病害,比如褐腐病、灰霉病、黑斑病、炭疽病、疮痂病(黑星病)等,而对于叶部病害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甜樱桃果实发育期短,只需保“果”即可,叶部病害不足为患。而甜樱桃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农往往重视不足,加大了防治难度。

(3)盲目、重复用药。部分甜樱桃果农,虽然重视喷药防治病虫害,但是存在着盲目、重复用药现象,比如,不分病原菌(真菌、细菌、病毒等),多次喷施同一类型的“杀菌剂”,缺乏分型、轮换用药计划;另外,习惯施用保护性杀菌剂,缺乏对内吸治疗性杀菌剂的认识,即使叶片已经发病,仍然沿用保护性杀菌剂,往往疗效较差。

(4)认“病”为“虫”。防治病虫害,首先需要识别病虫害,将病害与虫害相区分,这是第一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果农往往将细菌性穿孔病错误识别为“虫”害,尤其是病斑黄绿色晕圈不明显的情况。由此错误地使用杀虫剂治疗细菌性穿孔病,往往收效甚微。

樱桃褐斑病症状

(5)与褐斑(穿孔)病相混淆。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是甜樱桃叶部最主要、常见的2种病害,有相同之处,比如,发病初期,叶片均有病斑,发病后期,叶片均有穿孔,这使得部分果农较难识别,常常混淆。用常规抗真菌类药剂治疗细菌性穿孔病,虽有部分效果,终究药不对路,比如部分产区果农习惯使用戊唑醇防治穿孔病,据我们的生产调查,戊唑醇对于褐斑穿孔病(真菌性病害)防效显著,对于细菌性穿孔病也有部分防效,但是效果相比较差,需要复配相关药剂。

樱桃褐斑穿孔病

1、发病特点:5月上旬被侵染的叶子的病痕分布在坏死的红褐色斑周围,随后扩大到直径4~5毫米大小,中心部分变成浅褐色,边缘呈褐红色。一些合并的病痕形成大的死亡区域。病痕在叶子表面也有发展,有时坏死的组织脱落,留下穿孔病的症状。这种病害早期引起落叶,受害严重的树在7月底或8月初叶子全部脱落。这种现象导致秋季开花和新叶的产生。往往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新叶子仍留在树上。

2、防治方法:①发芽前喷施4~5度石硫合剂,或1:1:(100~200)倍波尔多液,以杀死树皮内潜伏的病菌。从4月中旬开始,每月喷施4次苯菌灵、涕泌灵或代森锰,可以有效地防治褐斑穿孔病。在5~6月可喷施65%代森锌400~600倍液。②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结合剪枝彻底剪除病枯枝,消除落叶、落果,集中埋掉或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樱桃褐斑穿孔病如何防治
樱桃树叶子上有锈斑干枯怎么办?认清病害,综合防治
黄金奈李病虫害防治
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普遍,传播迅速,为害严重,防治措施有哪些?
樱桃采果后一定要防治这6种病虫害,如何用药看这里!
果树病虫害顺口溜,有了这些口诀就省心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