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一亩三分地”啥意思

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常生活会经常这么说,其中有一句俗语“一亩三分地”,意思为自己的小地盘。大家知道“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呢?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每年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耕种的大好时节,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体验生活,以彰显对农业的重视,皇上都要走出紫禁城,亲自去永定门旁边的先农坛耕地。给皇上专门划出的这么一块地,让他亲身示范农耕,皇上亲耕之后,就表示农民要开始忙着耕种五谷了。这种做法世代沿袭,这块地不得改作它用。当时皇上“亲耕”的这块地恰好为“一亩三分地”,于是,“一亩三分地”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不是两亩、三亩地呢?这都是有讲究的。古人把数字一、三、五、七、九归为阳数,皇上九五之尊肯定属阳,皇上要亲耕但又不能太劳累,所以就取阳数的一和三来表示一下,这就形成了“一亩三分地”。

皇上亲耕“一亩三分地”在古代有重大意义,农业社会稳定粮食生产是第一要务,没有足够的粮食保障,社会肯定会动乱不安。这也是古代为什么“重农抑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只能靠人力耕种,如果商人太多,粮食就无法保证。

“一亩三分地”流传到现在,意义有所变化,多用来形容只为个人利益,眼里没有大局。真心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要忘记这句俗语最初的意思,连至高无上的皇帝都要亲自下地耕种,平凡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管好自己的小家,照顾好那“一亩三分地”,中国这个大家庭自然也就好了。

注:明太祖朱元璋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艰辛以及农业的重要性。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在南京修建了先农坛。后来明朝迁都北京,重新修建了先农坛,以供“祭祀先农”和“行田礼”。北京先农坛原名叫山川坛,修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明万历四年改名为先农坛,沿用至今。现在先农坛中的“一亩三分地”已经变成了学校操场,但先农神坛和观耕台保留至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个纯粹的农民
京城内九门 看看400年前都是干嘛用
刚刚,传来3个好消息,中国农业前途一片光...
京城内九门:看看400年前都是干嘛用
网友反映一个问题:农民种5亩地,精心管理,没有杂草,粮食每亩达1
中国俗语“一亩三分地”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