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茂公是怎么把自己修炼成“半仙”的?

徐茂公,在《说唐》《隋唐演义》中一出场,就是一副“牛鼻子老道”的形象;正因为他能掐会算、计谋过人,在民间被称为“徐半仙”,所以才在瓦岗寨“混世魔王”程咬金手下做了左丞相、护国军师,手下指挥着秦琼、单雄信、王伯当、雄阔海等一班凶悍战将。

《隋唐演义》中徐茂公的出场形象

其实,徐茂公本来也是一员武将。但他是怎么从一员武将变成瓦岗寨第一谋士的呢?

因为前面有一篇介绍“徐茂公被唐太宗李世民坑了一下”的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5367880069464589/?log_from=
7e61eb2fa1d17_1654571120559),有网友私信对徐茂公如何“弃武从文”很感兴趣,这次就扒一扒徐茂公的“修仙生涯”。

根据徐茂公的历史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徐茂公虽然是一员武将出身,但他不同于程咬金、雄阔海、罗成等一众只会打打杀杀的武将,而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既善于动脑筋、又善于提意见的“智将”。

~~~~不要小看这“善于提意见”,这可是高情商的重要表现,一般人很难学到精髓;很多人就毁在才比天高、英雄一世却“不会提意见”上。

从徐茂公从军之后的一系列表现来看,后人称其为“徐半仙”也算是名副其实。

我们前文说过,这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后被唐高祖李渊赏赐姓李而改名李世勣,后又犯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转而改名李勣;后又因为孙子徐敬业造反,被武则天褫夺姓李的资格,又改回姓徐了。瞧瞧,就是这么拗口。按照民间习惯,还是称其为“徐茂公”吧。

眼光独到,一眼看透大隋底细

抛弃富贵,舍家投身造反大业

徐茂公是曹州离狐人,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典型的山东好汉。

根据史书上记载,徐茂公“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是妥妥的“富二代”,可以说是不愁吃、不愁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徐茂公心中开始有了“忧伤”,感觉作为一名有为青年,不能继续过这种混吃等死、没有出息的生活了。

真没意思!都说说还有什么好玩的?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这“时势”说来就来了!

正在这时候,北服突厥、西征吐谷浑、南修大运河、东征高句丽、一贯雄才大略的隋炀帝,突然变得十分颓废了,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一种想“躺平”的欲望涌上心头。

老大眼看就不行了,这可让天下所有蠢蠢欲动之人看到了出头的希望:“这天下是不是要变啊?!”于是,“有枪便是草头王”,一时间搞得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处处冒烟的大隋王朝

正在这个时候,东郡有个叫翟让的法曹,一个县处级的公检法官员,却知法犯法,不得不弃官逃跑,带上自己的小老乡单雄信,直奔瓦岗寨,就是现在的河南滑县,拉起一伙人马造反了。

翟让刚到瓦岗寨的时候,不像后来的宋江一样总想着要回到体制内,心中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合格的“山大王”,按照“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坚持“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开始了拦路抢劫、打家劫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勾当。

如果照此操作下去,翟让和他的瓦岗军也就这样了,顶多是一股毛贼而已。

然而,这个时候,徐茂公放着好好的“富二代”生活不想过了。他觉得隋炀帝这人”三观“不正,应该被拿下。于是,当时年仅17岁的徐茂公决定造反了!

面对天下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徐茂公选在就近入伙,加入了翟让的队伍。

一进入革命队伍,徐茂公就显示出“山大王”们所没有的战略眼光。

徐茂公为瓦岗军的发展提出了走上造反之路后的第一条计谋:

“东郡对于您和我都是乡里,那里的人大都认识,不宜去侵犯他们;荥阳、梁郡,是汴水流经的地方,我们可以劫行船商人旅客,足以自给。”

瓦岗军的基本活动范围

翟让是个心胸宽广、从善如流的厚道之人,听到徐茂公的建议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就立马组织人员进入荥阳、梁郡的境界,占据汴水运输大通道,劫持公私船只,一下子富裕起来;在那个混乱不堪、民不聊生的年代,只要“竖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归附的人越来越多,队伍一下子扩充到一万多人。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以翟让、王伯当、徐茂公为首的“瓦岗军”打出了名声,开始跻身于全国义军的先进行列。

慧眼识人,一言稳住翟头领

诱敌深入,一战全歼张须陀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瓦岗军”在大隋朝的东都洛阳附近拦路抢劫、招兵买马、积草屯粮,一下子搞得“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隋炀帝对此十分重视,上来就把大隋朝的“头号名将”、“威振东夏”的张须陀派去担任荥阳通守,率军讨伐瓦岗军。

这张须陀可不是善茬,性格刚烈,有勇有谋,有情有义,勇于担当,杠杠的大忠臣,尤其善于平定叛乱。32岁,就跟随史万岁平定昆州(云南昆明)刺史、羌族首领爨翫反叛;39岁,跟随杨素平定隋炀帝的五弟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反叛。

大业七年(611年)三月,王薄以长白山(今山东邹平会仙山)为根据地,聚集数万人,打响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第一枪,被张须陀一仗击垮。从此,张须陀就担任了隋炀帝的“救火队长”,在平定叛乱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狂虐天下英雄好汉:

消灭章邱(今山东章丘) 孙宣雅等十万叛军,

消灭郭方预占据北海郡(今山东益都)的三万叛军,

消灭卢明月驻守祝阿(今山东禹城)十万叛军。

尤其惊悚的是,张须陀摆出“八风营”军阵,竟然迫使占据蹲狗山(今山东招远)的左孝友率领十万部下集体投降;

当裴长才率领两万叛军围攻历城(今山东济南)的时候,张须陀竟然亲率五骑就敢冲入叛军。

隋炀帝闻讯后非常高兴,褒奖了张须陀,并派人“画其相貌而奏之”~~就是要看看这位爱卿长得什么样子。忘了说一件事。在张须陀的将领中,就有后来名传天下的罗士信和秦叔宝。

在正式围剿瓦岗军之前,瓦岗军曾多次与张须陀交过手,前后三十余战,每战必败、百战百败。这就搞得翟让很郁闷。这一次听说又是张须陀亲自率领一万随军精锐讨伐瓦岗军,惊恐之下,企图一走了之、避避风头。

这个时候,徐茂公站出来,再一次显示“儒将”的智慧,坚决不同意不战而逃;并积极建议翟让接受刚入伙的李密的计谋,诱敌深入、八面埋伏,结果一战将隋军全部歼灭。

当时,张须陀经过一番苦战,本已经冲出重围,但见部下仍然被围,先后反复四次冲进包围圈营救,却仍无法率领部下脱险。张须陀仰天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于是下马交战被杀。

张须陀战死

这次失败后,史书记载隋军“昼夜号哭,数日不止”;隋炀帝非常悲伤,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荥阳郡守。这好像跑偏了,成了专门给张须陀树碑立传的文章了!

其实,正是张须陀的勇猛,才能反衬出徐茂公的眼光。

一而再,良禽择木而栖

再而三,贤臣择主而侍

天下大乱之际,人们的选择往往是被动的,不得不随波逐流;但也有十分积极主动的,不断调整着自己的选择。

正当瓦岗军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大隋朝的贵族、蒲山公李密因为参与杨玄感造反,兵败逃亡,投奔瓦岗军。

徐茂公从与李密的接触中,发现这个李密不简单,可以说是一位真正能做大事的人,就与王伯当一起,劝说翟让“禅位”,立李密为主;李密上位以后,投桃报李,就授予徐茂公为右武候大将军,继续统领本部人马;后在洛水两岸的几次战役中,大败王世充,李密又因此封他为东海郡公。

当时的河南、山东正闹水灾,饥民遍地,瓦岗军也面临断粮危险。

徐茂公向李密进言:“天下大乱,本是为饥。如果我们攻陷黎阳国仓,大事可成矣。” ~这个黎阳仓,从隋文帝时期开始建成启用,一直沿用至北宋,有“黎阳收,固九州”的说法。李密一听,拍案叫绝,立即派徐茂公渡过黄河,攻占黎阳仓,开仓放粮,仅十天之间,就为瓦岗军招募到兵士二十多万人。

但是,徐茂公看到了李密的能力,却没有看到李密的心胸。

作为瓦岗军的元老,徐茂公的努力,不但没有使自己成为李密的亲信,而且还面临着一场杀身之祸。

大业十三年(617年)11月11日,李密摆“鸿门宴”杀死翟让,陪同翟让一起赴宴的徐茂公和单雄信见事不好,拔腿就跑,结果徐茂公被守门的士兵砍伤脖子,身受重伤,差一点命丧黄泉,幸亏被王伯当急忙喝止,徐茂公才得以幸免;单雄信则直接跪下来磕头哀求,李密也就没有杀他。

为了安抚翟让的手下,李密让人把徐茂公扶到自己的营帐里,亲手为他包扎伤口。听说翟让的部队想散伙,李密没有给这些部队另外安排领导,就让徐茂公、单雄信、王伯当分别统领一部分原来属于翟让的部队,这才使得瓦岗军又恢复安定。

没想到,造化弄人。

李密杀翟让的第二年,李密因为骄傲轻敌,被王世充一击命中、彻底溃散,徐茂公驻守黎阳仓,收拢、接管了李密的部属和属地;走投无路的李密本来也想去黎阳找徐茂公,重整旗鼓,但“鸿门宴”杀翟让的阴影使得李密没敢去黎阳,只好收集散兵败将归顺李渊的唐朝,做了李渊的光禄卿~就是专门负责皇室吃喝的官,彻底丧失了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

其实,李密真的是不了解徐茂公这个人。

当初徐茂公劝翟让退出一把手位置,不是对翟让不忠,而是考虑瓦岗军的发展大局;现在徐茂公也没有因为李密的败亡而背叛,说明徐茂公真的是一位有思想有情义的职业军人。

武德二年(619年),徐茂公对长史郭孝恪说

“魏公(李密封魏国公)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自己为自己邀功,用来求取富贵,是我认为耻辱的。现在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于是派使者致信李密。

李渊听说徐茂公没有上奏朝廷,只是写信给李密,感到非常奇怪,就把使者叫来问话(做皇帝的耳目就是多)。

使者把徐茂公的本意告知李渊,李渊不由得十分感慨:“徐茂公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纯臣。”于是,李渊下诏封徐茂公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并被赐姓李氏,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

边将私下联络内臣的做法,一般皇帝是无法容忍的,但徐茂公敢于这么做,心里一定对自己的行为和李渊的心理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也是徐茂公料事如神的一个佐证。

从此以后,徐茂公改名李世勣,一波三折之后,从此走上了一条为大唐王朝东征西杀的开挂之路,跟随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击擒窦建德、降伏王世充、生擒获徐圆朗、斩杀辅公祏,平定天下,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狂扁北突厥,拓展大唐王朝版图

东灭高句丽,了结三代君主夙愿

隋唐年间,突厥盛极一时,经常要过问一下中原朝廷的政务,顺带着劫掠一些人口财物,有一次竟然搞得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都觉得十分屈辱。

贞观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对东突厥发起强大的军事攻势。徐茂公被授为通漠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隶属李靖指挥,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与颉利可汗遭遇,打得突厥溃不成军,颉利可汗向西逃往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收集残部数万人,派使者求和,朝廷命人前去安抚。

这个时候,徐茂公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的智谋,向李靖建议:

“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袭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

李靖听后,拉着徐茂公的手说:“您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

这两位军事天才于是决定分工,连夜出发。李靖负责正面进攻,徐茂公负责迂回包围,大军突厥大惊,四处溃逃,颉利率部众一万多人想逃过沙漠,正好遇到徐茂公埋伏,不得不率领自己部落的五万多人一起投降徐茂公,东突厥灭亡。

李世民曾对侍臣说:“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情的认知糊涂至此。朕现在委任徐茂公在并州,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

大唐初年周边形势

贞观十五年(641年),徐茂公任兵部尚书,正遇上薛延陀的真珠可汗造反,领军二十万南侵。徐茂公被授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卒六万、骑军一千二百人屯驻羽方抵御。薛延陀三万骑兵遭逢徐茂公,大惊,不战而逃。徐茂公挑选所部及突厥的骑兵共六千人,穿越直道、白道川,在青山追上薛延陀军,命骑兵下马,大破薛延陀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五万余人及马一万五千匹。

贞观十八年(644年)二月,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谏议大夫褚遂良予以反对,徐茂公则说:

“当年薛延陀进犯,陛下想要发兵讨伐,因魏徵谏阻而作罢,使之直到今日仍为祸患。那时如果采用陛下的策略,北疆可保安宁。”

李世民表示同意,决定亲征,并任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水军自莱州渡海攻平壤;徐茂公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领步、骑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的外族降军进攻辽东,连战连捷,打得高句丽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看到当初隋炀帝三次征高丽失败后的隋军骸骨却依然散布在山林荒野之中,李世民安排唐军士兵将这些“无定河边骨”进行收集归拢、入土为安。

后来,因辽东气候转寒,草枯水冻,军队及战马难以久留,且粮草将要耗尽,李世民于是下令班师。这一仗虽然将高句丽打得元气大伤,却也给李世民留下一生最大的遗憾。

唐征高丽百济之战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十二月,李治任命徐茂公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全权负责东征高句丽,仅用一年时间,就兵临平壤城下。高句丽王高藏持白幡投降。至此,高句丽彻底灭亡。此战,唐朝共获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高丽旧地。一战洗刷隋炀帝征高丽的耻辱、了结唐太宗征高丽的夙愿。

徐茂公凯旋而归后,李治让徐茂公先在昭陵(唐太宗陵寝)举行献俘仪式,然后“具军容,奏凯歌”,整军入京,在太庙再次举行献俘仪式。李治亲自在南郊祭天,昭告天下,高句丽彻底被从地图上抹去了。

与此同,徐茂公的老战友程咬金,率军北上,彻底灭掉想借机闹事的薛延陀。

《旧唐书》编修者刘昫评价说,“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这里说英国公就是徐茂公,卫国公就是李靖。

徐茂公题跋像

徐茂公最后一计 守护半世功名

凭实力终成半仙 不过一抔黄土

我们前文讲过,徐茂公虽然是武则天当上皇后的恩人,但凭着独特的识人慧眼,也深知武则天的强悍,假以时日,必为李唐大祸;而徐茂公的长子早早去世,继承家业的长孙李敬业又太过勇直,只恐将引火烧身。顾虑之下,他安排了一场蹊跷的后事,要求子孙一定要薄葬:

“只用麻布覆盖的车,载我的棺木,棺中装殓用平常穿的衣服,只加朝服一套,死后如果有知觉,希望穿上它拜见先帝。随葬的器物只做马五六匹,地宫里的帷帐用黑布做顶,四周围白纱,帐里放十个木偶,表示依照古礼用草人草马殉葬的意思,此外一物不用”。

果然,高宗治刚一病故,一场疾风骤雨旋立即席卷整个大唐王室:武则天临朝称制,贬黜大批功臣宿将,几乎诛灭李唐宗室。徐茂公死后,其徐敬业承袭爵位,历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等职,此时也因事获罪,遭到贬官。
李敬业“失其职而生怨”,遂发动叛乱,没想到能力有限,一年就被平息,李敬业就败亡被诛,甚至连累了入土已经15年的徐茂公;武则天一气之下,根本不顾及徐茂公对自己的恩德,下诏“追削李敬业祖考官爵,发冢斫棺,复姓徐氏”,这位大唐开国名将的坟墓遭到彻底破坏。

配享昭陵的功臣墓

武则天挖掘徐懋功的墓,不仅仅是宣泄心底的怒气,还想以厚葬之由再罪加一等。出人意料的是,作为唐太宗的陪葬墓,徐茂公的墓地被挖开后,只见泥土中只埋着10个木俑;劈开椁木后,也没发现什么值钱的金银宝物。武则天想彻底败坏徐茂公的阴谋诡计落空了。

1910年徐茂公墓

正是因为徐茂公的先见之明,唐中宗复位之后,感觉分外痛惜,觉得应该将老子的功劳与孙子的罪行分别对待,再说徐敬业反的是武周王朝,又不是他的大唐王朝。即位后,唐中宗立即下诏:“所司速为起坟,所有官爵,并宜追复”, 给徐懋功恢复名誉,重新修墓厚葬。

由此可见,徐懋功半仙之名非虚。

后来考古挖掘,也确实没有在墓中发现什么值钱的随葬品。但其中的一顶帽子却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这帽子叫“三梁进德冠”。

根据唐朝规制,皇帝 “进德冠以赐贵臣”,而德冠分为三梁、两梁、一梁三种,三品以上的官员用三梁。但这都是史书记载,现代人从未见过“德冠”的实物,也不知道到“三梁进德冠”是什么样子。

徐茂公的“三梁进德冠”

徐茂公墓出土的这顶“三梁进德冠”,可以说是中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一顶帽子,也是徐茂公留给后人的唯一一件日常用品,自然比金银珠宝更加引人关注。

真实形象:看不出半点道风仙骨的气质

民间形象:看不出半点刀头舔血的气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真正的“道士军师”-微信精选-历史
隋末群雄争霸天下,一个比东汉三国更精彩的时代1
翟让这位大英雄你们都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谈一谈
(隋唐风云)杨玄感起义:名为起义实为造反 隋末天下大乱
大唐名将录之二 李𪟝(上)
李世民去世前叮嘱儿子:此人太厉害,你镇不住,杀了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