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选择陈毅元帅,文字介绍是:亚洲之敌!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时代》杂志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在美国乃至于世界新闻界的地位不言而喻,能够登上《时代》封面的必然是在当时名动一时的人物。

1965年1月26日,一张中国人的照片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他就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

以陈毅元帅的身份和影响力,登上一家媒体杂志的封面头版原本并不是什么特别少见的事情,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该杂志竟然在陈毅元帅的照片旁边标注了一行小字——“THE ENEMY IN ASIA”,翻译成中文就是“(美国)在亚洲的大敌”,从中不难感到的浓浓的敌视与忌惮。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国的忌惮

其实,除了“(美国)在亚洲的大敌”这行小字之外,这张照片上还有许多的细节也同样值得人们关注。

首先,陈毅元帅的这张照片是一张侧身照,他身穿黑色西装,戴着一副墨镜,这副墨镜却也无法遮挡住陈毅元帅锐利而坚毅的目光,只是令其看上去更加庄重。

另外,在这张照片的右上角还有一尊青铜塑像,不难看出应该是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皿,它的造型是一种老虎的形态,虎口大张、獠牙外露、耳朵竖起,看上去栩栩如生,霸气十足。

美国人之所以把这件猛虎形态的青铜器和陈毅元帅的照片放在一起,用意已经非常明显。美国人显然是想借这张照片透露出一种猛烈的攻击性,以便佐证美国媒体在旁边写下的“(美国)在亚洲的大敌”的评语。

从这些细节之中,大家应当可以体会到当时美国人对于陈毅元帅乃至于正在逐渐崛起的新中国都保持着一种忌惮乃至于恐惧的心态,而且他们还想要把这种气氛渲染进舆论的阵地之中。

至于美国媒体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做法,与当时的世界局势有很大关系。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美国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北部湾事件”,进一步激化了战争。

可是即便美国如此费心劳力,越南战争的走向还是没有如美国所期望的那样发展下去。也许是失去了耐心,美国终于在1965年选择派遣大量地面部队直接参与到了越南战争之中,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等几个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也一起派出大兵出击越南。

这一系列涉嫌干涉越南内政的举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美国对此却一副充耳不闻的样子。不过事实上,美国并不能做到无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态度,尤其是日渐崛起的新中国,正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让美国和其盟国们不敢小视。

为了得出中国对于这一事件的真实态度,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频频对我国的外交部门做出试探,想要看清楚我们的底线,而当时中国的外交部长正是陈毅

陈毅外长对美国的强势回击

大家都知道,陈毅不但是我国当时的外交部长,同时还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他威名赫赫,战功彪炳,哪怕到了外交的阵地上,依然有着不容侵犯的底线和骨气。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制和试探,他也做出了自信且锋利的回击。

1965年4月,我国正式打响了抗美援越的运动,这一方针让美国十分不满。美国自然不敢直接与我国交锋,而是想要在国际舆论上占据先机,于是美国人利用媒体在世界上到处散布谣言,甚至还捏造出了一种“中国威胁论”,其用心相当恶毒。

我国不光在战场上无惧于美国,面对美国的舆论攻势也有能力做到“兵来将挡”。1965年9月,我国外交部举办了一场中外记者发布会,有三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媒体记者直接参与到了这次盛会之中。陈毅外长出席现场,并且亲自回答着记者们的提问。

记者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很快就问到了当时国际上最为关注的美国战争威胁的问题。陈毅外长非常直白的回应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销!请不要低估美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

而且,也是在这次发布会上,陈毅外长还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人民无可比拟的勇气和不容侵犯的底线,他表示:“中国早从建国的第一天起,就做好了应对美帝国主义入侵的准备。我们是来自东方的儿女,我们不惧怕任何困难和挑战。我们将坚定地捍卫我们的国家利益,不受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和压迫!”这样自信的表达、强硬的态度、一针见血的评价,让现场先是瞬间陷入沉寂,随后又立刻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陈毅外长的犀利回应也很快就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快速传播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许多国家都对这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表达了高度的赞叹,比如说当时的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就公开称赞道:““陈毅的发言反映了中国的民族自尊心”。

不过,也有某些国家对此十分不快,毫无疑问美国就是其中的代表。除了不满之外,美国感受到了还有深深地恐惧,因为他们知道陈毅外长的态度其实就是中国的态度,这些铿锵的发言象征着中国不可侵犯的权益和底线,代表着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勇气和决心。

正因如此,美国媒体才会在《时代》周刊封面上写下那句著名的“美国在亚洲的大敌”,这背后折射出的本质,还是中国在当时已经在国际格局中展现出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与力量,让美国深感不安。

不过,大家也不要因此就认为,陈毅外长在所有的外交工作中都是这样强硬的态度,其实他一直都有着刚柔并济的大智慧。

陈毅外长的外交佳话

大家都知道,陈毅不但是一位军功赫赫的名将,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句不朽的名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就是出自于他的笔下。

可见,他实在是一位智勇兼备的英雄人物。在从事外交工作之后,他也经常用自己的智慧去巧妙地化解一些困局,比如说那段与日本的“围棋外交”更是传为了一时佳话。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中日之间的外交关系比较微妙,加上美国当时的从中作梗,更让两国之间迟迟未能破冰。直到1959年的时候,日本自民党的主要任务松村谦三造访中国,才让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契机。

松村谦三

当时,陈毅外长陪同周总理一同亲自接见了松村谦三。在双方交流期间,松村谦三非常惊喜的发现陈毅是一位棋力惊人的围棋高手,而松村谦三也是围棋爱好者,两人以棋会友,相处十分投契。

陈毅敏锐的看出了松村谦三心中的一些顾虑,非常适时的指出:“(谈)围棋、乒乓球、书法、兰花都可以。不谈政治,只谈友谊。”这一番话让松村谦三十分高兴,他在返回日本之后,也时时回想起这段美好的访华经历,并且在次年推动了第一个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

陈毅对此十分重视,而且还亲自斡旋其中,促进了中日之间在围棋上的友好交流。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之下,到了1962年的时候,我国的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也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日本围棋界对于陈毅的棋力和风度都是十分敬服,在1963年,日本围棋代表团再度访华的时候,他们特意给陈毅带来了一件礼物——日本围棋院赠送的“名誉七段”称号。这是日本围棋界第一次赠送给外国人士这样高的荣誉,足见陈毅对于两国围棋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之深。

日本国内对于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也因此愈来愈高,在1964年年底的时候,日本众多知名围棋职业选手走上了街头,参加了签名运动,宣传中日友好。我国著名外交家唐家璇曾经这样评价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认为在'乒乓外交’之前,首先是'围棋外交’。”而为了推动并发展“围棋外交”发挥关键作用的,正是陈毅。

结语

这张数十年前的《时代》杂志封面照片,所体现出来的是当时的美国对于义正词严的陈毅外长的忌惮和敬畏。这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陈毅坚定的爱国情怀、出众的外交才华以及智勇兼备的外交智慧有多么的惊人。

正是因为有了向陈毅这样的有能力、有担当、有信仰的优秀外交家,我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在波诡云谲的舆论舞台上站稳脚跟。他的勇敢与才华,也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位炎黄子孙,以此为榜样,不懈的为了祖国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奋斗和努力!

在阅读此文之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8年陈毅担任外交部长,回家后告诉张茜:可能会有四种结果
1965年陈毅外长在国外擅自表态闯大祸,周恩来大怒:谁给你的权力
“棋”乐无穷的陈毅,倡导“围棋外交”,巧妙化解中日关系僵局
1965年,外交部长陈毅在国际上险酿大祸,周总理:谁给你的权利?
1959年赫鲁晓夫给我国“扣帽子”,毛主席气愤,陈帅拍桌:不可能
外交风云:陈毅元帅太霸气,当众下令轰炸金门,美国都慌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