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后期清除宦官势力有多难,从唐文宗两次失败行动就可以看出来

唐文宗李昂是唐王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十八岁继位,在位14年,先后策划发动了两次消灭宦官势力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之后唐文宗被宦官软禁,三十一岁郁郁而终。

(唐文宗章陵)

【唐文宗的烦恼】

唐文宗之前的唐敬宗死于宦官内部内斗,一批宦官杀了唐敬宗,并拥立了一位亲王。而以王守澄为首的其他掌权宦官不愿自己权势受到影响,就杀光了这一批宦官,拥立唐文宗继位。

之前宪宗、穆宗、敬宗一上台就把掌权宦官全部杀掉换成自己的亲信,而唐文宗做不到。王守澄等人自觉有拥立大功,说话底气也足。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皇帝和宰相商量一件事情之后,王守澄找来让他更改结果,他只得屈从。长期下来,不但宰相权威荡然无存,更是让这位青年皇帝颜面扫地。

当时朝中宰相裴度已经老迈多病,能够坐镇洛阳守卫关中东大门就已经足够了。裴度推荐的李德裕虽然入朝为相,但宦官势力随即推了李宗闵入相,李宗闵又召牛僧孺入朝为相。李德裕、李宗闵、牛僧孺等人矛盾很深,李宗闵一入朝,就排挤李德裕离京,开始了“牛党”依附宦官势力权倾朝野的一段时间。

牛党和宦官势力都非治国之才,对唐王朝最核心的藩镇问题就是一味妥协,即便其中相对有政治才能的牛僧孺也曾犯下对吐蕃屈膝怀柔的错误,每天就是拿一些琐碎的事务在朝堂上反反复复。

内有宦官,外有牛党,唐文宗已经毫无办法,只能急病乱投医。

【用了一个好人,但却不是能人】

唐文宗提拔了身边一位翰林学士宋申锡进入宰相班子,此人忠诚谨慎,二人商议要先除去宦官势力。

宋申锡是个忠臣,也是个好人,但不是个能臣。不但比不上协助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的裴度,同样也比不上晚唐最杰出的政治家李德裕。

宋申锡也知道自己一人无力扭转乾坤,就找到了京兆尹王璠,这是宋申锡犯下的一个致命错误,书生气太足了。

王璠是几年前穆宗、敬宗时期奸相李逢吉的亲信,虽然不在李逢吉臭名昭著“八关十六子”之内,但也深得李逢吉信任和赏识,曾经嚣张一时。

李逢吉本身就是最早依附宦官势力的唐朝宰相,他的亲信怎么能有正人君子?宋申锡看人非常不准。

王璠几乎没什么犹豫就把宋申锡的计划出卖给了王守澄,中间人是郑注,一个医生起家、依附宦官取得高位的小人。

之所以详细介绍王璠和郑注,是因为此二人都参与了唐文宗第二次消灭宦官的行动,郑注甚至是主谋之一。

【宦官的第一次反击】

王守澄开始了他的反击行动,必须要除去宋申锡。

办法很简单但很毒辣,安排亲信举报宋申锡这位宰相要拥立另外一位亲王当皇帝。然后王守澄出面找到了唐文宗,要亲自率领200骑兵屠灭宋申锡全家。

唐文宗一听就明白怎么回事儿,既不想答应,又害怕王守澄,正在犹豫之中,另外一个宦官马玄亮解了唐文宗的燃眉之急。

马玄亮也是掌权宦官,但为人忠诚谨慎,是史书上评价最高的三个宦官之一。马玄亮当时就说,宰相即使有罪也不能轻易诛杀,禁军出动长安城就会大乱。

唐文宗借机安排第二天召集宰相商议,王守澄只得作罢。

第二天,几位宰相奉诏入宫,结果在宫门口宋申锡被拦下,宋申锡才知道皇帝的召见名单当中没有自己。

宋申锡大惊,知道事情有了变化,但又无计可施,只得看着路随、李宗闵、牛僧孺三位宰相入宫。

王守澄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伪造了宋申锡的信件,还抓捕了宋申锡的手下,在宫中将此人屈打成招。这时,虽然一批朝臣认为此案有疑点,但有了人证物证,翻案几乎不可能。

尤其当时的其他宰相,对此案没有表示明确态度,李宗闵更是几乎一言不发。

宰相如此,一些中低级官员的反对就起不到作用,只能勉强保住了宋申锡一条命,被贬为开州(现重庆市)司马,不久就死在那里。

这就是当时的唐朝皇帝,唐文宗并非是被蒙蔽,而是毫无办法。

【正人君子解决不了宦官问题,试试看小人能不能做到】

唐文宗并不死心,仍然在想方设法除去宦官势力。

宋申锡被贬事件发生在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四年之后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策划了第二次行动,史称“甘露之变”。

在此之前的太和七年(833年),年纪轻轻的唐文宗就中风了。王守澄推荐了郑注入宫为唐文宗治病,这个郑注在医术上还是有两下子的,很快唐文宗的病情好转,而且郑注此人特别擅长和上位者打交道,唐文宗就把郑注视为心腹。

不久之后,另一个人又在王守澄推荐下进入唐文宗视野,他就是李训,当时叫李仲言。此人是前文说过的奸相李逢吉的侄子,受李逢吉委托,拿了价值百万的珍宝到长安,李逢吉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仍然贼心不死。

李训擅长《易经》,正好在政务上几乎插不上手的唐文宗也喜好此道,在二人探讨易学的时候又达成了除去宦官的政治共识。

这段时间李德裕也曾入朝为相,但一来李德裕对采取特殊手段除去宦官并不赞同,二来当时的李德裕尚未达到成熟期,为政手段不够圆滑老辣,唐文宗对李德裕并未重用,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人选。

而无论是郑注还是李训,都非能够解决宦官问题的合适人选。一来二人都不是正人君子,朝野上下对二人都很是鄙视,无法靠人格魅力争取支持者,也造成了行动失败后竟然无人为他们说话;二来二人只是想借除去宦官的机会让自己的政治地位再上一个台阶,本身就是用心不良。

唐文宗,还是太心急了。

【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此二人也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他们都是宦官王守澄推荐给皇帝的,宦官势力对此二人并不戒备。

李训、郑注制定了“先除宦官、次复河湟,次清河北”的方略,真正要对宦官势力下手了,而且他们最初的行动竟然取得了一定效果。

当年唐顺宗时期王叔文等人除去宦官行动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没有兵权,于是,郑注主动要求去凤翔任节度使,这个距离长安不远的军镇驻军将成为他们的一支奇兵。

其次,长安城中,除了号称“北军”、“北司”的神策军之外,还有一支军事力量就是负责长安城治安的左右金吾卫,这也是初唐十六卫中央禁军硕果仅存的一支力量了,也就是“南衙诸卫”、“南军”。通过任命京兆尹和左金吾卫主将,唐文宗基本上掌握了这股力量。

对于王守澄,采取了利用宦官内部矛盾的方法,提拔与王守澄不和的仇士良为神策军左军中尉,又挑动其他宦官四贵中的三个与王守澄争斗,借王守澄之手除去了三个掌权宦官。

之后唐文宗给王守澄加了一个“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的虚衔,切断了王守澄与左右神策军的联系,并在几天后在王守澄宅中毒酒赐死了王守澄。

王守澄之所以没有反抗,估计是对皇帝突然下手措手不及,当时唐王朝的宦官还没意识到皇帝要对自己下手,还没有完成从皇帝家奴到王朝掌控者的思想转变。

以上一切都做的都很完美,甚至王守澄的死因外界都不知道。下一步就是要准备利用王守澄出殡,郑注在长安城外动手,李训在长安城内动手了。

可惜文官办事儿总是缺乏保密意识,王守澄出殡几天前,李训得知长安城内已经有这方面的消息流传,而且神策军左军中尉仇士良、右军中尉鱼弘志不会出城参加王守澄葬礼,关键还是在长安城内。

于是,李训决定提前发动。

【“甘露之变”】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大明宫紫宸殿,朝会。

左金吾卫大将军、金吾街使韩约出班上奏,说左金吾卫官衙石榴树上突降甘露,这是大大的吉兆。

唐文宗佯装大喜,下令大家一起去含元殿。含元殿是大明宫最南的宫殿,离左右金吾卫的衙门最近。

到了含元殿,又命令左右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亲自去左金吾卫衙门查看,二人领命而去。而韩约已经在左金吾卫衙门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二人自投罗网。

可惜的是,官员领兵,就是不如职业军人,哪怕是宦官职业军人。

仇、鱼二人,已经进入左金吾卫衙门大门,但发现其中不对,韩约面色紧张,而且似乎有士兵埋伏,于是当机立断逃回皇宫,韩约竟然没能留下二人。

之后仇、鱼二人行动竟然没有一点迟疑和错误,直奔含元殿,抬着唐文宗的肩辇就进入了后宫,李训等人安排的数百兵卒竟然没能拦住。

(大明宫,小红圈是左金吾卫衙门,大红圈是宦官屠杀官员范围)

【宦官的第二次反击】

脱险的仇、鱼二人已经知道唐文宗在此事当中的角色,自然就不再给唐文宗好脸色看,“怨愤,出不逊语,上惭惧不复言。”(《资治通鉴》)

仇、鱼二人令神策军报复,一千多神策军士兵从宫中冲出,逢人就杀。唐朝的各部委办公是在内宫以南的皇城内,神策军关上皇城门,没能逃走的六百多官吏都被杀死。

之后神策军长安城内、城外大索,有关人员大多被擒、被杀,几个主要人物都是全家被诛,全城被杀人数高达千人。

李训虽然逃出城去,但几天后也被抓获杀死。

郑注在凤翔,得知长安城行动失败,却仍然犹豫不定,似乎寄希望于宦官认为他与此事无关,几天后被接到宦官密令的军中监军杀死。

李训等人犯了一系列错误:首先,就是在左金吾卫衙门没能留下仇、鱼二人,否则成功可能性还是有的;其次,没能保护好唐文宗,让仇、鱼二人把皇帝抢入了内宫,有皇帝在手,神策军也不是铁板一块,未必能完全听从仇士良的命令;第三,没能集中力量突入内宫,当时神策军尚未调动,还有一线夺回皇帝的可能。最后,用人还是有问题,不但韩约没有完成最关键的任务,刚才说的那个王璠竟然也在其中,而且按计划还是负责带领一路兵马的主力之一,却并未行动。

(大明宫)

宦官势力“觉醒”了,从此之后,唐王朝真正进入了宦官专权时代,“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而唐文宗虽然仍然还是皇帝,但从受制于宦官变成了宦官的傀儡,无奈之下,拿自己比为周赧王、汉献帝两个倒霉蛋,甚至觉得自己受制于家奴还不如这两个帝王受制于诸侯。

中晚唐时期的宦官势力就如癌症,在无法动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只能带病生存。之后即使是实现唐王朝最后辉煌的武宗、宣宗二帝也未能解决宦官问题,会昌中兴、大中之治,无非是苟延残喘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宗李昂大事年表,文宗李昂一生概述
掌权十五年,三度参与废立皇帝的王守澄,是如何被唐文宗消灭的?
“甘露之变”序幕:弱势的天子、不靠谱的宰相、反水的侍郎
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唐文宗李昂
一心铲除太监的皇帝,却被太监踩在脚下
唐朝最窝囊的皇帝,受制于太监自叹比汉献帝还惨,31岁抑郁而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