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遒劲古茂的隶书

遒劲古茂的隶书

第一节隶书的渊源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起于秦代,这点已经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得到了印证,因此被称为秦隶。相传,隶书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整理。程邈本为秦朝县之狱吏,因得罪了秦始皇而被投入云阳狱中。他在狱中苦心思索十年,损益小篆,作隶书3000字,上之始皇。秦始皇采纳用之,拜其为御史。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多端,文书日繁,记录事务单用小篆已深感不便,迫切需要一种比小篆更为省简、规范的文字,以便于书写和镌刻,隶书这一比小篆规范得多的新字体得以面世。

    到了西汉,隶书终于取代篆书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书体。到东汉时,隶书之名始用,且碑刻之风把隶书推上了艺术的高峰。到了后汉时期,隶书又步入小篆的故辙,过分强调书体的整齐化、规范化,以至于失去了古拙灵活的意味。这大概也是隶书很快就被真书所代替的原因之一。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它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隶书的发展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今人心目中的隶书,一般是指那种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字。其实,这只是隶字中的一种。隶书并非以波磔为唯一的特征,因其是由籀文的草率写法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籀文由于圆转弯曲的笔道太多,写起来很费时间,所以人们在非郑重的场合就将字写得草率一点,一些本该工整的弧形笔道变成了比较平直的笔画,由此出现了隶书。

第二节隶书的发展历程

    秦代初年,以篆书为正体,后来程邈因篆书不易书写而创造了隶书。这种书体在汉代最为流行,碑文石刻多用此体。从近年湖北睡虎地、湖南马王堆、山东银雀山出土的隶书《曹全碑》(部分)

    竹帛书看,早期隶书的形体和小篆相差不多。到了汉代,经过无数文人多次加工,逐渐美化,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褒斜道刻石》、《裴岑纪功碑》都用篆字笔法写隶字,尚无波磔,当是由篆变隶过渡时代的作品。书风强劲奔放,仍有西汉遗风。东汉以后,其体式由细长化为扁平,笔画增加了波磔,形成汉隶的楷模,基本上已经定型。晋唐以后,仅仅是书写者在形式风格上作变化罢了

    唐代隶书用笔点画圆润而有顿挫,且较多转侧而露锋芒,结体较汉隶加高,多数成正方形,与当时的楷书相近。这种风格整齐而不呆板,于庄严透出秀美之态。徐浩的《嵩阳观碑》、1977年出土的《张庭硅墓志》和徐珙(徐浩之子)的《崔祥佑辅墓志》等都是如此。不过徐浩的隶书风格在用笔肥润的基础上又变为瘦劲光滑。唐代以后的书家,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徐氏父子的影响,如元代的吴睿、褚奂,一直到明代的文征明等人,都是一脉相承的。唐代的隶书风格可以从现存的碑石,如唐明皇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的拓本上去领略。

    宋朝书法家多不擅长隶书。元代赵孟的隶书,从传世的所谓《五体千字文》上看来,秀而弱,殊不成家数。虞集、陶宗仪《史书会要》推崇他古隶为当代第一未免有些夸张,从其题在宋人画卷引首上的隶字看,并不是很高明。

    到了明代,写隶书的书法家渐多,如李西涯、程南云、黄以周都很有名。不过他们学的是唐隶,对汉魏碑缺乏临习的工夫。唐隶结体峭严、波磔森棱,对他们影响甚大,使他们难以跳出唐隶的窠臼,不能自辟蹊径。黄以周虽以行草笔法入隶,别具面貌,但此种变法影响不甚广泛,只有赵宦光、傅山,康乾时期的郑簠、万经等人才写过。他们虽以汉竹简的风格掺杂草书的写法,可多失之粗犷。

    清初至清中期出现了两种隶书风格:一种是结体稍趋方扁,走笔沉着,不太讲究圆润,转折用方,波磔有力,郑簠属于这一派。另一种是学汉铜器上的所谓分体,结体略长,纯用中锋,笔画横平竖直,圆润中含有刚劲,篆意多于隶意,而收笔的波磔不甚明显,风貌深厚朴质,以伊秉绶、伊念曾父子为代表。这种隶字直到民国时期还有少数人写它,如给商务印书馆写书签的青山农写的就是这种隶字。其工艺性强、整齐好看、非常醒目。清中期以后直到民国初年,随着篆书风格的变化,隶书风格也有了变化。这一时期写隶书的书法家打破了学唐隶的束缚,对传世的汉魏隶书碑拓狠下临习的功夫,不拘一体,多方追摹:学《礼器》、《景君铭》一类体势灵活多变的;学《乙瑛》、《史晨》、《西岳华山庙碑》、《曹全》一类体势平正精细、端庄秀逸的;学《张迁》、《衡方》、《西狭颂》、《甫阁颂》一类笔势方严沈厚的;学《石门颂》、《封龙山颂》、《刘平国颂》一类用笔稍圆、结体纵放飞动的;学《华山碑》、《夏承碑》华美奇特的。其代表人物如阮元、赵之谦、翁同龢、何绍基诸家。此外,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在隶书上也独树一帜。

第三节隶书的风格

    一般而言,隶书的风格可归纳为以下五种:

    一是清秀飘逸者:这类风格的作品为数最多,主要是因为字体纯熟,首先就表现出一种秀丽俊俏。以《曹全碑》、《张景碑》为例,尤其是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的《曹全碑》更为著名

    二是端方工整者:这类风格以严整健稳见长,但是从中透露着自然朴茂之质,以《衡方碑》、《封龙山颂》为例。

    是遒健挺劲者:这类风格多以遒劲清癯见长,但又不失洒脱,如《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

    四是朴茂凝重者:这类风格的字以厚重朴实见称,给人一种雄健有力的感觉,如《张迁碑》、《鲜于璜碑》。

    五是奇纵恣肆者:这一风格的字以奔放洒脱为人称道,如《石门颂》、《西狭颂》。

第四节隶书的结体与章法

    隶书的结体是指字内笔画和各偏旁部首的安排。隶书是由篆书演进而来的一种字体,后来被楷书所取代,因此在用笔上与篆书和楷书不同,在结体上也体现出差异。在结体方面,相对于小篆来说,隶书产生波磔,使得字形由狭长变为扁方,变小篆的圆转为方折。隶书的横画并没有向右上方取势的倾向。尽管不同碑刻的隶书有各自结体的艺术风格和特征,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左右伸展,横向取势

    隶书是五体或四体书法,也是一种规整的字体。因此,隶书结体的基本规律是应当使每个字的稳衡与变化相统一。就每一个隶书字来说,首先要求稳健,然后要求变化。为求得非机械化等形象中的势平衡,在隶书结体中要对各部分的揖让、疏密、呼应等作出妥善的处理。

    隶书的结体方法:一是揖让有致、主次分明。为了求得稳衡与变化的统一,必须讲究点画的揖让。二是扁方得体、顺其自然。三是偏旁独立、各自成形。四是点画呼应、气势连贯。五是平行节律、疏密停匀。六是错落参差、稳中求变,使字形在重心平稳的基础上力求变化,以避免呆滞。

    章法是指整幅作品中行和行中之字的安排,包括正文、题款和钤印的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处理。

    隶书章法的完整含义是指整幅隶书作品中正文、题款和钤印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书写和安排。但是,由于隶书作品的题款和钤印除了可用隶书作款字外,其余各项要求均与楷书和行书作品的要求相同,汉代隶书的草法有如下几种:一是行间茂密、字间疏朗;二是通篇取茂密之势;三是字间茂密、行间疏朗。四是字间和行间都无严格的固定距离。

    隶书作品的章法还包括题款和钤印。由于题款和钤印是整幅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文的安排应当留下足够的位置。款文的撰写,款字字体、大小和书写位置的确定,乃至印章的选用和钤押对作品的成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隶书的结体和章法都是书法作品中对空间的艺术处理,总称为布白。字中笔画的安排即字内的布白称为结体,幅中之字的安排即整篇的布白称为章法。隶书的结体和章法有一个基本的特点,最忌讳平分秋色,应当讲求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进一步要求严谨尚有空灵而不拥挤,疏处阔绰隐含呼应而不散漫,也就是应求得疏与密的对立统一。

第五节隶书的艺术特点及作用

    隶书在笔法方面具有创新,从汉代直至现在,其字体结构已成为我国汉字的定型式。隶书用笔、结体和风貌的变化多姿,为我国书法艺术打开了新的局面,开阔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从汉字发展史上来看,隶书由古体质变为今体,成为汉字定型的转折点。所以,它是我国文字形体和书法演变的重要标志。从其作用和地位来看,它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即上承秦代篆书的一些规则,下启魏晋南北朝,甚至有隋唐楷书的风范。隶书后来虽然逐渐被楷书所代替,但由于它的笔法富有变化、结构整齐、庄重大方、艺术性强,所以仍然为人们乐于应用,在社会上还有很大的流通面。只要统观汉字史和书法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隶书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前人的不断努力为我们遗留下了丰富的隶书作品,给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隶书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隶书的形成与影响探析
中国书法史话(西汉)
《书法辑要》
书法常识和用语大全(上)
隶书溯源寻楷模,用心用力入神境
从隶书的由来说《曹全碑》波磔笔画写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