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作品中的文字考订

书法作品中的文字考订 上

2009-06-02 19:52:17     

关键字:文字 作品 书法  

核心提要: 书法作品中的文字考订分三个方面:1.避讳字,2.错讹字,3.文句中乖谬处、不通顺处。 讳字(避名讳的字)是一项历史考据学家的专门学问,这里不作细述,只谈谈在书法墨迹中(包括书法...

    书法作品中的文字考订分三个方面:1.避讳字,2.错讹字,3.文句中乖谬处、不通顺处。
    讳字(避名讳的字)是一项历史考据学家的专门学问,这里不作细述,只谈谈在书法墨迹中(包括书法本身、绘画款题,以及各种题跋等)见到的一些问题和例子。
    历代帝王以及他们的父祖(也有外戚——皇后家的上代,那是极少数)的名字,不准任何人(官、民)在行文书写中触及它,必须要“避讳”,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还有书写者避自己的父祖名讳,即“家讳”。
    避讳,秦代已有。传世墨迹中现在所见,大致从唐代开始。唐宋二代都比较严格,不但本字要避讳,连同音字(嫌名)也要避讳。元代皇帝是蒙古人,他们的名字是蒙语译音,所以不避讳(程文海因武宗名海山而改称钜夫,那是极个别的)。明代又恢复避讳,但不太严格。清世祖名福临,满人初无所谓汉字讳,从圣祖玄烨开始又严格地避讳了。但明、清二代都不避“嫌名”(同音字)讳。
    避讳方法主要有:(1)缺笔。(2)改成同义字。如“纨扇“改“团扇”(宋讳,“嫌名讳”,“纨”与“桓”同音);“匡”改“辅”(“本讳”字,亦宋讳)。(3)明清因不避嫌名讳,因此有改成同音字的。如“元”改“原”(画家赵元入明后改名为“原”),“弘”改“宏”(清讳,画家弘仁在乾隆以后的书刊中都改为宏仁),等等。依据避讳字鉴别,有时确能解决一些问题。例如《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一卷黄庭坚正书《千字文》,写得很有些“貌似”,但因其中一个“慎”字(南宋孝宗名)避了讳,因此可以肯定它是南宋人仿书,等等。
    此外举两个特例:一、传宋高宗赵构临唐虞世南《千字文》,旧称唐虞世南书《千字文》,因是临唐人书,所以其中唐讳一仍其旧,宋讳倒反而不避。如果不从书法风格上来区别,只死扣避讳相合这一点,就要真以为是
唐人墨迹了。二、宋无名氏书《景福殿赋》卷,旧称为唐孙过庭书,但其中北宋讳“曙”字、“让”字,南宋讳“构”字都缺笔,而唐讳“渊”字未讳,只“民”字又改书同义字“人”字。大概是当时此文从唐代抄本上录下,没有把唐讳字改正过来的缘故。或曰行文不讳,此也有可能。
    至于应避讳而不避,也有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大都是无心遗漏了的。碰到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认为是伪本。例如:北宋苏轼书《民师帖》,未避“玄”字宋讳;宋摹顾恺之《洛神赋》上书文,避“曙”而未避“玄”字;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未避“敬”讳字。按:宋代为了避此“宣祖”嫌名讳,把镜子改称为“照子”,这应是家喻户晓的了,但偏偏他家云扔在行文时把它遗忘了。宋绍兴二十三年御书院行书《千文》册,《石渠宝笈初编》误定为宋高宗书,其中应讳未讳的有“垣”、“垢”(恒、构的嫌名)及“朗”三字,此册本来讳嫌名特多,却又把这几个字遗漏了。以上各件书画,从本身及其他方面来证断,都应是真宋迹无疑,但在讳笔上都有失误。类似的情况,所见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
    有些官方明定可以不讳的条例,如:双名不讳,已祧(五世以上的皇帝祖宗)不讳,等等。但一些书写者为了加倍讨好君主,还是照避。例如唐讳中的“世民”字,仍大都避去。已祧不讳,信守的更少。
    在旧社会中,有一种迷信思想,认为作坏事会受“阴司”的谴责,降给祸殃;但有些人为了追求私利,又不肯不做坏事,于是在“避讳”字方面,有时也反映出这种可笑的矛盾心理来。作伪者故意在上面露一点破绽,如南宋人伪造五代徐铉《古篆千字卷》和北宋黄庭坚《千文卷》中,就避着南宋皇帝的讳,由此表示:我原是告诉你们这是伪本,不是我有意骗你,看不出来,那是你自己糊涂,与我无涉,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阴谴”。我们应该懂得旧社会中那种可笑的心理,才不至于莫名其妙。类此的例子所见尚多,可见不是偶然性的失误。 

书法作品中的文字考订 下

2009-06-02 19:51:45   关键字:文字 作品 书法  

核心提要: 错讹字大都是写者在临摹抄录前人原来文句时看错了笔画而误书,甚至有书不成字的;作者在写自己作的诗文中,也有偶然粗心大意以致误写的,这两者同是错字,但原因不一样,所以碰到了要区...

    错讹字大都是写者在临摹抄录前人原来文句时看错了笔画而误书,甚至有书不成字的;作者在写自己作的诗文中,也有偶然粗心大意以致误写的,这两者同是错字,但原因不一样,所以碰到了要区别对待。前者如肺胃唐柳公权书《兰亭诗》卷,其中“伐木”二字误书成“代水”,“夫子”书成“先子”。“伐木”之讹当然也很不通,而谢安诗中称孔夫子为他的先子(父亲),那岂不是大大的笑话。想来柳公权连夫子、先子都辨不清是决不可能的,此卷之非柳书,在这一点上已能看出来了。后一情况如唐寅画《桐山图》卷,论画法和款印都是真迹,但自题诗中把“钓”字误写为“钩”字,这定是他一时疏忽所致。唐氏此种毛病曾不止一次见到,大约此人既急性又马虎,写完了也不再看一遍改正改正,就拿出去,所以会常出这样的错误。其他如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人的书法中,有时也能见到误字,碰到了这种情况,必须区别对待,不能笼统尽以伪本视之。
    书法墨迹(包括题跋)中,有些臆造乖谬的事迹内容,或极不通顺的文句,不可能出于其人之手的,经过考核,看出破绽,就能断定此件必伪。如宋高宗赵构墨敕卷有关梁汝嘉事,全部荒诞失实。又如文徵明行书《醉翁亭记》册后文嘉一跋云:
    “右《醉翁亭记》乃家君庚子岁(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书,时方七十一岁,故笔墨精妙如此。今已逾十八年矣,虽法老苍,然精神终不逮此也。嘉靖己未(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六月嘉记。”
    以儿子身份批评他父亲的书法“精神终不逮此”,已觉不合,封建社会中的文人从无发如此言论的。在“七十一岁”上加“方”字,更为可笑之至,岂是文嘉这样的文人会写出来的,其伪也就不问可知了(按:此册文徵明书亦伪)。
    臆造款题的伪本中,有时在年号、干支和生卒年岁上也往往会出岔子。李公麟《九歌图》(按:实为南宋人笔)上,竟书有南宋理宗“宝庆”年号(见《东图玄览》卷四著录,故宫博物院藏,《故宫周刊》中曾分期影印),后于李氏去世之年达120多年。义—上海文明书局影印文徵明书《两厢记曲辞》册的年款是“嘉靖己未六月什又二日”,离他去世的日期(那年二月二十日)已过于几个月了。不过要注意,有时作者自己出会把干支误写,以致使那件作品推前或推后,甚至成为那个书画家死后所作。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清刘彦冲《仿黄鹤山樵山水》轴,从画法、款字上看来确是真迹无疑,而自题作于“庚戍(道光三十年)四月”,据其弟子顾子长所撰记文,那时刘氏已经死了三年,这个矛盾只能认为那是刘氏自己误书干支,而不是山于伪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世书画中的错讹字现象
书法百科:篆隶入书的书法家
古代避讳对汉字的影响、文字狱、对文史学习和研究的影响——读卞仁海著《汉字与避讳》(中)
书法|醉心楚简写大风 ——何慧敏先生楚简书法艺术赏读
甲骨文书法创作误区的探解
黄庭坚 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