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人临帖--西嶽华山庙碑(二)
 

名人临帖--西嶽华山庙碑(二)

写在前面——上一篇我搬出“华山碑”,其实真正的动心是见书思故人的缘故,四十多年前,老师送我这套书。并且开始手把手的教我写书上的字,细算起来我已经珍藏了四十六年。如今在我退休之后,能享受到如此振奋的戏墨乐趣,我想念老师,所以就把它搬上来了。同时,也想让初学者悟出:从这里入手学习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博友看了说“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先父也非常喜欢西岳华山庙碑,有多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把他们记下来传给后人,是我辈的责任.我们都已是六十上下的年龄了,我经常有一种紧迫感....”这样的话,真令人感动,因此我又续了这篇。其实有很多老年、中年朋友,都在为这件事做着努力。其中笔墨生涯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在他的博客中,我欣赏到经他介绍的众多精品之作。于无形当中大家走在一起,共同为弘扬传统的书法文化做着努力。

 

 

宋拓汉刻 郭香察《西岳华山庙碑》

拓本纵 175cm,横 84.8cm

1975年胡惠春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

碑书历受称颂,篆书碑额丽婉多姿,隶书碑文笔划丰润,变化多端,奇妙精绝,为汉碑佳品。汉碑多无书者姓名,此碑独刊。郭香察未见史录。唐宋时已受重视,碑石题刻颇多。原石金末元初毁佚,拓本流传很少。著名宋拓共4种:华阴本、长垣本、顺德本及四明本。此本即四明本,以四明丰熙旧藏而得名。虽较其他三本略晚,但为全拓整幅,碑额及唐代刻跋均完好保留,得观全貌,且为海内孤本。经宁波天一阁范氏藏,钱大昕父子、阮元、完颜崇实、端方、李汝谦、潘复递藏,后归香港胡惠春。

珍品:清著名学者阮元摹写《西岳华山庙碑》

 

 

清.钱梅溪书汉碑大观五十三种中得意的西嶽华山庙碑

 

 

 

王老先生女儿介绍,先生生前酷爱汉隶中的西嶽华山庙碑 

旭日庐主王明九老人简介

    原中国民族博物馆艺术顾问、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王明九老人,祖籍浙江绍兴,一九一三年生于天津,以博大精深、成就斐然的传统书法艺术造诣,令世人瞩目。

    1984年中国天津电视台国际部拍成电视专题片<王明九先生翰墨生涯六十载>在国内播放,并作为中法文化交流节目,在法国电视三台多次播放。先后被收入〈世界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人物年鉴1991〉等国内外出版的数十部名人典集,还被国际艺术家联合会、世界华人书画专家教授艺术促进联盟等十六家单位,联合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称号。

王明九老人在整整八十载的翰墨生涯中,在中国近五千年的精品文字碑帖之间,广收博采,南帖北碑相融, 从而逐步形成精、深、华、妙的艺术风格,在中国书坛墨苑独树一帜.留下的等身之作,全面、完整、系统地浓缩了中国书法史和汉字发展史,主要包括:

一  书法源流,即汉字发展史.

二  唐诗百首,书法百种.

三  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

四  楹联、格言、警句等.

五  悠久的佛教文化.

这些传世珍品,曾多次在中国、日本、美国、丹麦、法国及港台举办个人书法展览,部分作品被许多大型博物馆和著名收藏家所珍藏.

一生编成两部字典.一部<草书汇编>,是汇集古代顶级书法家草字的工具书;一部<章草汇编>,是汉文字有史以来第一部章草字典,它的编成,为中国书法史和文字学填补了一项空白.

代表作还有书法史诗<中华五千年翰墨精粹集锦><王明九书古诗文百篇><书法三昧浅说>等等,其辉煌瑰丽、恢弘鼎盛之风范,堪称自晋之后屈指可数.

2001年春,王明九老人平静地走完近九十个春秋,安详地闭上眼睛.老人身后,留下中国书法史上又一座高峰,老人自己,也永远地融入中国书法史.

老人的一生是平凡的,他为书法事业而来,他把他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书法艺术.

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吧.

 有119种临帖等待您去观赏学习  

 

                         

                                 来楚生先生书临西嶽华山庙碑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别号很多,有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楚凫、怀旦等,晚处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浙江潇山人。1921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4年毕业后曾在杭州组织莼社从事书画活动。1937年移居上海,组织东南书画社,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46年在上海“中国画苑”举行个展。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调上海文史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

 

文章摘要

全文请查阅:中国艺术报 中国书法学报 2007年2月2日第一版

 

不研究金石碑帖就不配做一个中国书画家

          ——访著名书画家李燕
                                        彭一超   金禾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著名书画家李燕,是我国近现代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之子,他全面继承家学,具有深厚的国学修养和书画造诣。他在从事绘画和教学工作之余,长期坚持临帖、读帖和创作,倡导学习书法必须深入传统和经典,厌弃书法创作中的急功近利之流。日前,本刊记者对李燕进行了专访。

记者:近年,国学是文学艺术界的热门话题,书法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谈谈书法艺术在当今文化领域中的地位。

李燕:如果对国学没有基本的认识,他很难称为一个中国书法家。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但是,能够把自己国家的文化称为国学的,我想可能只有中国。因为世界的文化体系虽然多,可是大部分都断了,或者时断时续,有的虽然接起来了,但历史非常浅,非常短。惟有一个文化体系,是从三皇五帝之前始延至今日,如同浩浩长江一样无一日一时一刻休止的文化,这就是大中华文化。为什么叫大中华文化?因为我们的文化是无私的,它提供给世界,至少我们的邻国就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丰富了他们的文明,甚至形成了他们的文明。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文化人,如果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那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他很难称为中国文人。什么叫国学?我的理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称。中华文化有两大特点,首先是无与伦比的超长的延续性,还有一个巨大的包容性,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大家都能认同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一样,中华民族巨大的包容性,也意味着中华文化今后仍会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新的文化,不断充实自己。可是,我觉得现在有这么一种倾向,一些媒体的导向容易把年轻人引入误区:谢绝一切传统碑帖,不要临帖,不要读帖,甚至说临了那么多年碑帖,我什么时候可称为书法家?什么时候成名?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用说练习书法,我想做任何事情都会做不好。.....

 

记者:作为一名画家,您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请您谈谈在长期从事绘画创作之余是怎样学习书法艺术的?

 

李燕:我学习书法艺术是家学加上科班,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画家的家庭,苦禅老人书画并重,他非常强调练字。他建议我不要老在家里学,这样局限于家学,要到学校去,转益多师是我师。1958年我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0年我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国画系有书法篆刻课,由齐白石弟子刘冰庵教授。那时,苦禅老人还介绍我到国学家、书法家包于轨先生家里去学,每周日我到他家里听一小时课,还到另一个书法家孙墨佛老先生家里听他讲《孙过庭书谱》,他写《书谱》写了一百年,去世时107岁。包于轨建议书法从碑开始打基础,这样书法不会写流了,有根底,这和读书一样,苏东坡讲:“不好读书则游谈无根。”不临碑帖则下笔无本。现在有很多人分不清汉隶和汉碑,分不清汉隶和唐隶。他说,现在很多人写的是唐隶,而看到的是汉碑,这汉碑里既有人工创造的笔法,也有大自然创造的金石之美。汉碑里也分不同的档次,集汉碑之大成的首推《汉西岳华山庙碑》,此碑已被雷劈碎,拓本传世极少,最好的拓本是保存在日本的“长垣本”,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是“华阴本”,据说还有“四明本”等等。比较起来,现在人们写汉碑笔法太简单,尤其是以清代的伊秉绶为代表的“蚕头鼠尾”。还有追求变化的,如何绍基,结果变化太过分,变得非常造作,造作就不美。这和唱戏一样,行腔要自然,随便加一些腔调就会做作。包于轨先生就主张以《华山庙碑》为统领,然后参照欹峭峻秀的《礼器碑》,古拙雄浑的《张迁碑》,后来天津武清出土的《鲜于璜碑》与《张迁碑》如出一辙,属于古拙一格。如果追求秀美,可学《曹全碑》。此外,可参照《孔宙碑》、《史晨碑》等,也就是说以隶书来打底子。然后,再逐渐学一些魏碑,先父首推《郑道昭云峰山摩崖刻石》,其刻工精良,结体之美,笔法之丰,苦禅老人评价此碑为魏碑第一,真书第一。日本书法界认为不到云峰山不配当书法家。《郑文公碑》是其中的摩崖刻石之一,先父苦禅老人对此碑极为推崇,用功最勤。认为它像埋过的钢筋,把无限的张力和内美、结体间架的美、用笔丰富变化等融为一体,是北碑中的上品。在老前辈的教导下,我基本上是以汉碑、魏碑打底子。这其中还不乏读碑,如《龙门二十品》等。后来美院学生到龙门实习,发现山沟里还有一些小造像,学生们将土挖开之后,就自己动手拓碑,有一些学生将山上拓出来的造像拓片送给我父亲,他高兴极了。其实有的造像字的刻工估计是没有写,而是直接拿刀刻出来的。这个刻出来的字和写出来的字不一样。有的魏碑可以看出是先有书丹而后刻的,而恰恰龙门造像有相当一批是没有书丹而马上刻就的。当然在魏碑中还有大爨(《爨龙颜碑》)和小爨(《爨宝子碑》),也是非常古拙的一格。还有龙门造像中唯一阳文石刻——《始平公造像》,这些都要参照着去写。有了这些根底后,结合南派的东西,如草书、行书,北派的风骨加上南派的韵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书法作品才显得更美。这既是先父在继承书法艺术过程中谈的一些体会,也是我的教材。我是按照老人的教导来学习书法的,同时,我根据先父有关画家字的思想,经常把自己的书法和绘画结合起来。比如,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我的假画,从“猴子”的神态上一看就知是假的,因为他们没有我的书法功底。假画中的猴子尾巴像面条,里面没有骨头,手指头没有骨节的解剖结构,更没有猴子的灵气。

 

到了明代以后,可以说完全的、彻底的把书法融入到绘画创作中。石涛说:“至人无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这个“无法”也是法。所以真正达到“忘法”而法自在的还是八大山人,它达到了释尊所云的“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达到这一至高境界者,今有几人乎?所以,苦禅老人认为八大山人的书法高石涛多矣!认为“八大山人书法乃王右军之后第一人”。可细品之,如摹习之,或过而板滞,或不及而柔弱。真要达此境界还须从全面文化功夫练过来,臻于悟性,成于自然,求之不得,得之未求。总之,书画同理,不可不察。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书法学报 2007年2月2日第一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碑帖」《西岳华山庙碑》
碑帖大观之《华山庙碑》
金农临的《华山庙碑》什么样?丨太美了
汉石刻的书法与文化
清·著名书法家桂馥隶书 节录「西岳华山庙碑」
颜真卿书法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