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画墨分五彩技法浅析

中国画墨分五彩技法浅析



在中国画里,墨分五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创作手法:这里的也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黑色。所以我们在欣赏一幅纯色的水墨画里,往往看到了色彩的变化。那就是湿墨色变化的结果。

   墨分五彩,是中国画的技法之一,指以水调节墨的浓淡表现事物的五色之相。尽管各家对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然其用意可以肯定,即要求黑色有丰富的变化,犹如有青、黄、紫、翠等诸多颜色一样,描绘出事物气韵生动的本象。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墨之色相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梁元帝在《山水松石格》中就认为高墨犹绿,下墨犹赤贞。到了唐代中晚期,墨色在山水画中一跃而成为绘画的全能色彩。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不秀铜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纟卒。是故运墨而五色具。相传唐代画家吴道子在大同殿所画嘉陵山水是运用水墨画法。王维继承吴道子画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水墨晕染的技法,增强了水墨画在山水画中的表现能力,被后世画史推为水墨山水画的鼻祖。诚然,自然界的颜色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任何一个高明的画家也无法求得逼真,但其精神本质却超越色彩,画家可以从不同的艺术视角加以领悟和把握。所谓于形似之外,求其画,才是中国画创作真谛。

 

墨分五彩作为中国画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近代艺术大师黄宾虹在《画法要旨》等画论著述中,将其归纳为七墨法,即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浓墨墨色如漆,神气赖此以全,体现了画面的精神面貌。淡墨画无笔迹,是为墨妙,表现出迷蒙境界。破墨是指画面将干未干时,再以它墨渗透,如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等,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各得其意外和特殊的墨韵,落墨坚实,凹深凸浅,乃为破墨之功。泼墨得自然浑成的气势,富于强烈的表现色彩。积累由淡到浓,层层推叠,得自然之圆晕,笔迹墨痕,跃然纸上,使墨调具有一种天然韵律。焦墨是研好之墨经过一段时间和水分挥发,墨质呈浓厚状,墨色浓郁乌黑,然后用干笔蘸墨作画,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视若枯燥,意极华滋。宿墨是将磨好的墨存放砚台里隔宿,使其自然脱胶形成粘连浓厚状,再取而作画,墨中虽有渣滓之留存,视之恍如青绿设色,在画面浓黑处,可积染可积点,有醒目之功能。墨分五彩尽管只是一种技法,但不同的画家特色不同,墨韵各异。赝品虽竭尽仿真之能事,也会在墨色上露出蛛丝马迹。这是因为用墨技巧不仅倾注了画家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个人风格。由于画家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生活经历、思想倾向、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互不相同,都会在作品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这正是最难摹拟的。

 

    据说清代有个谭云龙,喜仿郑板桥画竹石,虽几可乱真,但谭有一个习惯,画完石头后,爱用浓墨点,此与真迹不同,从而为鉴定提供了依据。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精研清初四僧,其仿石涛之作水平极高,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使许多名家大跌眼镜。但后来还是有鉴定家在笔意墨调上发现了差异。时隔数十年,仿冒张大千者又不断出现,尽管赝品泛滥,但总是各有破绽。以泼墨山水而观,大千作画,将笔压开,饱浸水汔,然后蘸墨,一气呵成,待干后再用稍淡湿墨笼其浓处,墨酣笔畅,有淋漓痛快的磅礴气势。而伪品用墨,无论墨调还是墨韵,皆无法企及,难免留下浊平、僵、腻等弊病的痕迹。这些就是有墨分五色而带来的妙不可言的美术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画技法教案
国画学习系列(四)2
中国画的笔墨技法
中国画常用的名词术语
“笔”与“墨”的关系——中国画论简述
论中国画的笔墨实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