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裕钊楷书《重修滕王阁记》

张裕钊楷书《重修滕王阁记





 


 

 

 
 
 
 
 
 
 
 
 
 
 
 
 
 
 
 
 
 
 
 

张裕钊楷书《节录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释文:
  滕王阁 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张裕钊
【资料来源】《张裕钊滕王阁记》武汉市古籍书店 出版时间:1985.6
雄浑逸迈,清代一人
  ── 就《滕王阁碑》看张裕钊楷书艺术成就
陈栋梁

  从清朝嘉庆、道光以来,书法界的有识之士为了摆脱元、明以来甜俗书风的恶习,发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碑碣雄奇书风的运动,不仅有阮、包、康为碑学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更有一大批书法大家亲自实践,结出丰硕的碑派书艺之果。一时间碑派书家群星灿烂,形成了清朝特有的雄奇豪迈的一代书风,而在这股强大的碑学书风中,用作响鸣清代碑派之音而其声贲贲然者,当数张裕钊之楷书。
  张裕钊(号廉卿)生活之程跨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帝,此时正是碑学之风大兴之时。“时势造英雄”,正是这股强劲的碑风,孕育和造就了张裕钊这位一代书法宗师。而张裕钊作为一代宗师,其代表成就当是他那雄浑逸迈的“张裕钊楷书”。在当朝,人们就对张裕钊的书法造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本朝四家皆集古之大成以为楷……集碑学之成张廉卿也。”(康有为语)盛赞张裕钊是“清代一人”,细读张裕钊《滕王阁碑》,我们即可对张裕钊杰出的楷书成就窥见一斑。
  张裕钊楷 书的突出特点是融铸众家之长为一体,既有篆隶的浑朴开张,又有魏碑的坚 劲逸雄。论融铸,说起容易做到难。融铸得好,可兼众长于一身;若不得法,反倒崎怪丑陋,不伦不类。而决定融铸成功的关键就是书法家的艺术灵性。宋高宗说:“士人作字,往往篆隶各成一家,真草行自成一家者,以笔意本不同。每拘于点画,无放意自得之迹,故别为户。若通其变,则五者皆在笔端。了无阂塞。”张裕钊就是这样一位能五体通变、具有超人的艺术敏感力的书法大师。
  廉卿楷书用笔的特点是方圆兼备,以圆为主。综观其笔法,无论勒努掠 磔 ,皆为藏头护尾,浑圆劲健,其行笔过程是:轻笔入纸,继而重按,起笔处圆劲饱满;运笔舒提回锋涩进,使笔画中截富有质感和力度,收笔轻提回锋,其效果一似甘露莹玉,美不胜收。奇特的用笔,取法篆籀古风,一扫唐楷抛筋露骨的旺火气息,开创楷书涵润蕴藉的风雅新河,有时在折笔处参以方笔,使托肩外突,方圆互参,各得其宜:用圆,强其厚度,丰其血肉;用方,增其硬度,耀其神韵。
  廉卿楷书的结体以沉稳为主,稳中有变,稳健之字,重心下移,有凛然不可侵犯之势。如一“王”字,将中横下移,使下面两横靠拢,打破了三横均距的常见格局;重心在下,使全字稳如泰山,这种沉稳的结体,构成张裕钊楷书的基调。
  廉卿楷书结体之变,体现在以下几处:
  一是大多有张左收右之势。如一“滕”字,其左边“月”旁一撇,尽力向左下方舒展,其余竖撇皆与之呼应。一“千”字,亦将中横左边略长于右。例如“外”、“意”、“州”、“者”无不如此,实乃“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种张左收右的结体之势,有一种壮士立坡拈弓搭箭的威武之姿。刘熙载曰:“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张书正是具备了这种超凡脱俗的将士之气。
  二是计白当黑。即使再多的并列笔画在一字之内,也决不让空白处窄于笔划的宽度,而让其大致均等,如“幂”“壁”等字。至于笔划少的字,则自不待言了。这种计白当黑、黑白均分的布局,使字体结构疏朗有致。当然这种疏朗结构是以笔划必具力度为前提的,刘熙载曰:“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实为 廉卿先生之谓也 !
  三是楷中参行,拓宽了变化的天地。变化是书艺的基本原则之一。 丁文隽先生说:“书必善于变化,乃能尽万有之妙,夺造化之神功。呆板整齐是所大忌。”廉卿“滕王阁碑”就是这样一帧颇富变化的书法杰作。凡相重之字,必有细微之处的不同处理,这种情况在欣赏该碑时随处可见。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 廉卿先生以行入楷,丰富了楷书变化的天地,实为破胆夺气之举。如两个“滕”的月旁,前者将内中两短横写为相连属的点与提,是借用了行书笔法。而两个“事”字,分明是一行一楷,极尽变化之能事。另有“来”“九”“为”等,均含行书笔意,这样的楷中参行,增加了全篇的灵动之气,当然,楷行之分自有其限度,若超越限度,则楷不为楷而为行了, 廉卿先生自然将其限度把握得恰到好处。
  书家皆知,楷书发展到唐代,已至极顶,后人再想在此之上另创新体,别出新义,的确是“戛戛乎其难哉” !然而,张裕钊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在异彩纷呈的楷书领地里独树一帜,不得不令人惊羡。
  惜乎张裕钊是一位封建正统文人,道光三十年考取国子监学政,曾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他的出身决定了他在书艺上不可能有更宽的创新之步。虽说锐意出新,却仍然是在前人的圈子里徘徊,无非是篆隶笔法,魏晋结体,未能脱却古人窠臼,作为才华横溢的张裕钊,他完全能领会到书法的本质就是以有质感的线条流动构成超具像的富有美感的汉字艺术,从而超脱前人籓篱,走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创造出全新的书体。但是,在他身上,正统思想占据主要地位,连太平天国这样的正义之举,他也表示了不满(见《辞海》),可见他是不会如此大胆地去超越前规,自闯新径的。总之,他创新的程度被他的出身和思想所限制。
  尽管如此,张裕钊的楷书艺术仍不失为楷书领地里的佼佼者,在中国书法史上,他的楷书还是独树一格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仍然还是所有书家中的“这一个”。如果拿他与“学颜有成”的 钱南园先生相比,其高下之分自是不待细说的了。
清代石印张裕钊楷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张裕钊楷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张裕钊楷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局部

张裕钊楷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局部 

张裕钊(1823-1894)

字方侯、廉聊,号濂亭,湖北武昌东沟镇龙塘张村人。道光举人,官内阁中书,历主江宁、保定等书院。我国晚清著名书法家、学者、诗人。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贴于一炉,风格独特。

   张裕钊自幼天资颖异。青少年时期悉力研读唐宋古文辞和历史等经世之学。后游于曾国藩门下,与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等被人合称为“曾门四学士”。

   张裕钊书法艺术造诣极深,其源于魏晋,突越唐人。济刚柔俊逸于毫端,创造出一种内圆外方、疏密相间的独特书法。具有劲拔雄奇、气骨兼备的特色。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评赞说:“湖北张裕钊,其书高古浑穆,点画转折,皆绝痕迹,而意态逋峭特甚。其神韵皆晋宋得意处。真能甑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吾得其书,审其落墨运笔,中笔必折,外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必含蓄,以圆为方;故为锐笔而必留,为涨笔而实洁,乃大悟笔法。”

   张氏在运笔、转指、用墨、用水等技巧方面,皆有其独到而突出的方法。以中锋运笔,饱墨沉光,精气内敛。“笔画以斜为正,结体似圆实方,匆匆落笔的手稿,更无意为方为圆而方圆自得”。(陈方既《张裕钊书法艺术的主要特征》)故章太炎曾为之赞叹不已:“先生书世传宝,得此真如百斛明珠,尢与他人相绝”。

  张氏一生桃李满天下,从学门徒较负时望者有张謇、日本宫岛咏士等多人。其中日本弟子宫岛咏士追随裕钊先生8年,奉学惟谨,于书法得益犹多。张辞世后,宫岛咏士回国创办“善邻书院”,传播张氏之学,使张氏书体在日本衍为流派,至今不衰。   

 


     康有为《酬若海民部见赠并步原韵》墨迹

《行书七言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裕钊《滕王阁序》清代一人
宋玖安:郑孝胥书法风格探源
张裕钊楷书字帖《滕王阁碑》(23P
张裕钊《滕王阁碑》,给你不一样的楷书视觉享受
张裕钊楷书字帖欣赏《滕王阁碑》,一代宗师的书法
【鉴 赏】张裕钊楷书七言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