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画钤印六法

书画钤印六法

书画钤印六法(图) 

    近学摄影、书法,特意找了许多书法、绘画(以下简称书画)如何钤印的文章学习。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原来书画作品钤印有很多讲究,同时也有许多争议,并没有成文的规矩可循。从林林总总的文字阐释中,大家有共识的地方倒是不少,下面我就舍弃未被广泛认可的见解,汇集书画家们的共识,介绍一下自己对书画钤印的学习结果。
[转载]书画钤印六法(图)


 

          一、书画之印

 

    书画作品上的印章,是书画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画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画、印鉴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画印鉴相映成趣,不仅能使书画作品增色,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画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画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画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画印鉴有机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摄影兴起较书法和绘画晚,其落款和钤印可以比照绘画进行。

 

    一般书画作品上的用印,大致有三种分类:即按钤印位置分类,可以分为起首印(引首印)、压角印和名号印;按照印章作用,可以分为名号印、闲印

和收藏印;按照印章制刻的方式,可分为红文印(阳刻)和白文印(阴刻)。

 

    上述这些书画之印,因作者的身份、名望、年龄、习惯、偏好不同而往往不是一枚,而是一个序列。比如名号印,随着书画尺幅的大小不同,要刻制不同大小的名号印;再如闲章,有的作者根据年龄变化制作了序列闲章。所以,一位书画作者可能有很多的书画之印。

 

            二、钤印六法

 

    上面认识了书画的各种印章,这里介绍这些印章的用法。这些方法,是古今书画界人士约定俗成的,或者是由某位书画大家首开先河,后被广泛认可的,这个约定俗成随着时间的漫长沉淀而形成了规范。

 

    1、起首印:起首印也叫引首章,印面形状多为长方形及自然形的长形,椭圆形、葫芦形、圆形印亦可。因用于书法和绘画题款开头一二字的旁边,故称起首(或引首)。印文内容包括斋馆名、籍贯地名、年代、生年、格言警句、吉祥短语及其他闲文。

[转载]书画钤印六法(图)

    起首印一般不宜为方形,而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印章,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起首印多见于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或有或无,较少出现。书画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就可以使用起首印。使用此印时一般都钤盖在画款正文起首处偏下一点,与款识末端所钤名号印相呼应。如黄宾虹1943年所作《元人诗意图》,画的左上方题识:“老翁住在浣花村,日日哦诗醉瓦盆。岸底横江见船尾,不知春水到柴门。元郯韶诗,宾虹画。”款识第二、第三字右侧钤白文“癸未年八十”印,即为起首印,与款识末行之下的“黄宾虹”、“黄山予向”二印相呼应。

 

    2、名号印:其形制大都是正方形,其内容自然是作者的姓名字号,一方二方均可。一方的刻作者姓名,二方的则上方刻作者姓氏,下方刻作者名字;也有上方刻作者名字,下方刻作者字号。二方印最常见的是正方形,其次是正圆形。一般上方刻朱文,下方刻白文。

    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白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3、压角印:压角印亦作“押角印”、“押脚印”、“画角章”,用于画幅两下角(或左或右)。印文多为诗文警句,或作者信奉的格言,即所谓“闲文”,用以表示书画家的审美观点和个人追求。例如“师造化”、“大化之境、“江山如此多娇”等。也有刻别号和斋、馆、楼、堂等名称的,即所谓“别号”和“斋馆”。如文徵明的“真赏斋”、石涛的“大涤草堂”、张大千的“大风堂”等,都曾作为压角印使用。地名印、年龄印、肖形印也可作压角来用。[转载]书画钤印六法(图)

    压角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协调画面。如许麟庐1982年作《蔬香》立轴,题识:“菜叶绿作羹汤,味平汤趣悠长。板桥句,壬戌春画奉北全老弟正之,许麟庐于羊城。”引首印“过眼云烟”,款下钤“许”和“麟庐”姓名印,画幅的左下角加盖“麟庐六十岁以后之作”作压角印,使画面上红的色彩加重,与水墨白菜和蘑菇构成鲜明对比,此为起首印与压角印并用的格局。

    压角印大于名号印和起首印,多为方形,也有长方形和其他形状的,盖在画幅的下角,借以调节作品重心。如董寿平1986年曾作一幅横幅竹子,画幅的右面为题识:“岁寒有贞节,孤竹劲而直。虚心足以容,坚节不挠物。可比君子人,穷年交不易。晔晔桃李花,旦暮改颜色。丙寅夏日董寿平写于北京。”款左钤“董寿平”、“寿平书画”、“年逾八十矣”三印,画幅左上钤“师造化”朱文印,左下角钤“丹青不知老将至”白文印作为压角印。李可染创作的《松下观瀑图》,画幅左上钤“李”、“可染”二印;左下角钤“学不辍”长方形朱文印,作为压角印。

 

    4、拦边印:边印也叫“腰章”、“边章”。属于在书画作品的左边或右边中间部位钤盖的词句、闲文、肖形印。在绘画作品中,边印不可左右两边同用,否则成对称,有重复之累。有的画幅钤用边印,可省去压角印。边印面积要小于压角印。字号印、地名印、花押印也可作边印用。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

    边印可补空、拦边,与绘画相映衬,具有协调画面的作用。黄宾虹1934年作《听帆楼第二图》,画为横幅,画面左上题识:“安石墩先争谢傅,云林堂又著倪迂。听帆一样江楼上,潘岳唐滂乐事符。甲戌长夏,天如先生博粲。宾虹并画。”款左钤“黄宾公”白文印和“虹若”朱文印,画幅右边山坡上落“片石居”白文印一方,这就是边章。[转载]书画钤印六法(图)

    边印也可与压角印配合使用。白石老人画过一幅《采菊图》,画的右上题款曰:“高上纸数尺有远山,写'篱下南山’四字最好。白石六十以后造稿,八十六岁始自存之。”钤“老白”白文印一枚。画的左边钤一朱文印“骋望黄金吉室”,为边章。右下角又钤一白文印“兴到壶歇”,此为压角印。

 

    5、补白印:补白印是为了平衡画面、完善布局、填补空白而加盖的印章。严格说不能算为一类,但确有这个名称。补白印其实就是闲章的综合运用,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而这些钤印方法上面已经分开解读,这里就不再赘叙。

 

    6、鉴藏印:鉴藏印也叫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的用章。据载,鉴藏章始于唐代,宋朝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古时皇帝加鉴藏印,一般盖在画幅的显要位置,著名收藏家一般盖在次要位置,普通收藏家一般盖在画幅外侧,有的甚至盖在裱衬上,以示实力或谦逊。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钤印八要

 

   书画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要遵守一些准则。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而且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归纳前人所述有以下八点:

 

    1、大小适中: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转载]书画钤印六法(图)

    2、数量宜少: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不是每幅作品都要盖上起首印、压角印和名号印,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名号印是取信于人的,既对观赏者负责,又对自己负责,是不可少的。至于起首印和压角印,一般可以不盖;但是若作品右边空白较多,不妨盖上引首印和压角印。如果空白不多,就不要硬盖了,否则弄巧成拙,效果反而不好了。所以古人有云钤印要“惜红如金”。

 

    3、位置恰当: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4、轻重权衡: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转载]书画钤印六法(图)

    6、注意礼仪: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自然。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款赠人,否则,有失敬之嫌。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易流低俗。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据说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知(老实说,散人对此中奥妙至今尚未弄懂)。


    7、优选印材:印章的材料有多种,常用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有寿山、青田等普通石料。高档也有鸡血、田黄等等。

   

    8、慎用印泥:一枚精美的印章,如果没有质地细腻厚重光洁的印泥,就不能将其神韵充分地显现出来,效果就会大为逊色。一般说,大字多用殷红印泥。小字多用朱红印泥。尤其在字帖黑底上钤印,则必须用朱红印泥。清朝以来红色加重,甚至为求古雅效果而多用古印泥,以求其深沉凝重。更有讲究者,钤盖一遍,惟恐其色过浅,遂重盖一遍,以增其厚重。当然需相重如一,这只能借助印规才能办到。钤印时下面的垫物,可用胶皮或其他较软物,但不能过软,过软易失印迹。印泥的材料是由朱砂、油脂和艾绒三者混合一起组成的。朱砂质重、油脂质轻,若长期不调和,两者会分离,朱砂下沉,油脂上浮到表面,甚至沾结变质,不好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要用骨制的桨(不可用金属制品)把印泥翻拌一下,使三者匀和。翻拌时,要顺一个方向,不要来回倒。印泥要经常保持清洁。印章蘸泥前,应先揩擦干净;特别是新制石印要注意清除笔道内的石屑,以免污染印泥。蘸泥时,用力不宜过重,忌在印泥中央猛揿,可顺印泥的丝缕,用推拉的手法,多蘸几次,使印泥均匀地沾在印面上。钤盖时,要持正按下,用力均匀,勿动摇,勿偏重一侧或一角,这样,钤印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转载]书画钤印六法(图)
[转载]书画钤印六法(图)
                                  (上图示意的是乾隆皇帝的鉴藏印) 

    以上文字和图片系本人从许多书籍、字帖、问答、网文中选辑而成,并非新创,对原作者致以谢意!

    另外,由于本人是初学者,辑录阐释恐难精确,若有错讹,亦请指正! 韭牛 2013.12.15. 整理

延伸阅读--

书画作品钤印的讲究?

 

柳鸦芦雁图 赵佶 长卷纸本 淡设色 纵34厘米 横2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柳鸦芦雁图 赵佶 长卷纸本 淡设色 纵34厘米 横22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书画作为中华文明和悠久历史的承载者,有着辉煌灿烂的成就。中国书画一般采用纸、绢为书画基质,以墨和颜料为书画原料,以毛笔和砚为书画工具,在书画创作过程中视为笔、墨、纸、砚“纸墨笔砚”的协作、整合过程,就是以柔软动物毛发制成的毛笔在砚中蘸上饱和程度不同的墨在舒展的纸、绢上通过用力大小、运笔随意的过程,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意境,形成了丰富多彩且意蕴深涵的中国书画艺术。
  印章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又一枝奇葩。“印章”一词是现代人通行的称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印为“玺”,以玉为之,故后世有“玉玺”之称。一般官私印为“印”,“玺印”也就成为古代印章的通称。至汉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称。唐以后,皇帝所用称为“鉥”“玺”,或称“宝”,官、私所用有“记”“合同”“关防”“图章”“花押”等名称。无论是名印,还是后来发展的闲章,都集中体现出作者的信誉和心境。正如《后汉书·祭祀志》所载:“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传世书画印章多出自历代杰出金石篆刻之手,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因此,复制一幅古书画上的印章,首先要先对画上所有印章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印章时代、原属何人、作者艺术风格、印文内容、印文字体、章法布局、运刀特点等。对伤损了的印章,考察原印印文结构,分析伤损原因由于印泥堵塞或印石已损,还是原印的留笔,对于原印笔道的轻重、屈伸、疏密、增减、挪让和所谓“笔未到而意到,形未存而神存”的刀笔情趣等,都要有深刻的领悟,才能得心应手。
  随着书画艺术长期的不断的发展,书画与印章的艺术有机结合,使印章作为书画的辅助起到了一语道破、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完美地结合,形成了中国书画的独特艺术魅力。事实为论,当我们展开书画作品时,不管是古代书画,还是近代或是现代书画,多是钤硃累累,美不胜收。
  中国的印章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见之于古书画上钤盖最早者,应以唐太宗“贞观”年号的联珠印为始。至于钤印书画作者本人印鉴的早期所见为北宋的文同、郭熙、米芾、赵佶和南宋的杨补之、赵孟坚、郑思肖等人。
  书画钤印大致可分以下几种:书画家个人名章,包括姓名字号、斋堂阁馆等;闲章,包括古语妙句、自讽嘲诩、鸟兽花押、随形骑缝等;鉴藏章,包括历代帝王收藏鉴赏印、收藏家、鉴赏家的名章等。
  如何钤好印章?除手法和力度外,印泥是不可或缺的。印泥又称印色,分为朱色、墨色、蓝色三种,用法各殊。朱色印泥历来普遍用于文书、契约、书画艺术品之上,起着信据、签押的作用。《北齐书·陆法和传》曰:“其启文朱印名上,自称司徒。”这是用硃盖印最早见于著录的。另外,在鉴定书画作品真伪时,考证图章印色也能作为判断的依据。朱色印泥主要是用硃砂、陈年蓖麻油、艾绒等调制而成的。墨色印泥从唐代已普遍应用于图书及唐人写经中了。其制法是用最轻细烟龙骨、八宝粉之类与油、艾绒拌合而成。蓝色印泥是在明、清之际遇“国丧”(帝皇驾崩),在百日之内官印必须用蓝色钤盖。
  善用印泥的人选择印泥,就像善书者选择笔墨一样。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艺术效果。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也。印泥是印章的衣服,服装不整,则失之寒碜;印泥不佳,则印章不能生色。印泥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介物,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印章艺术表达的效果,质地好的印泥,铃印出来则色彩鲜美而沉着,有立体感,显得有精神。
  宋代以前,画家都不在自己的书画创作上钤印。宋元以后,钤印蔚然成风。历代收藏家对于古代书画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进行搜集、鉴定、保护、整理、收藏,使之完整有序地流传下来,这些脉络,印章的贡献是不能泯没的,清析的述说着书画的历史。
  然而,钤印如何既能简明的反映出书画的信息,又不臃繁有损画面的构图,确是大有讲究的。一幅书画作品用印得当,能够“锦上添花”,反之则会弄巧成拙。所以书画作品上用印,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姓名章一般用于题款之下,名印在上,字号印在下,别名又次之。若题款写姓名,也可另用字印。题款署字,也可只用名印。古人钤印注重礼仪,凡卑幼致书画于尊长时应用名印。平辈互送书画时,应用字印。尊长赐赠卑幼的书画可用斋馆、别号印;其次,钤印要与题款的字大小相当。若不能大小一样,则宁小勿大,一般情况下,朱文(阳文)印应在上,白文(阴文)印应在下;第三,闲章大多比姓名、别号印大一些。一般钤在画幅的起首上角,叫“起首章”或曰“迎首章”,也有钤在中间或下角的,叫“压脚章”。印章的风格和闲章的印文内容要与书画作品和谐。写意画宜钤白文印,工笔画多用朱文印;第四,有时一件书画作品,章法总有虚实、疏密。密处如不够紧凑,可借印章补之。疏若显得空荡,也可钤印盖章使之充实。钤印适当能使全幅画的精神提起,能起到笔墨色彩达不到作用,使画面平衡,提高作品的完整美感;第五,钤奇数印,即一方、三方、五方……正如陈同耕在《篆刻针度》中所说:“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也”。
  虽然,有“艺术无定法”之说,纵观古今名家钤印也是各有千秋。如,明代大家文征明在大幅作品上钤小印,而王铎却在册页小幅上用巨印,近代名家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用印神似国手奕棋,随意经营,可谓巧夺天工。但是,汲取、遵循古法钤印的规律,不仅得体大方,而且有鉴古之用,实为裨益多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印常识】印章盖的合适才美
书法作品上印章的使用
书法作品印章知识
谈书画作品的钤印的艺术 - 快哉居 - 书法空间 - Powered by X-Space
印章常识一次性说透(果断收藏分享)
书法作品如何用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