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王羲之比肩都难,更别谈超越了

清代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书法艺术领域,稍领风骚数百年的书法大家也不乏其人,而总舵手还是书圣王羲之。

在特殊时代由特殊人物塑造的书法艺术的特殊风格,使后人难以复制。后人只能学其一点、一部分。王羲之之后1700多年来的名士高人,崇拜王羲之、学习王羲之,更是梦想超越王羲之。一千多年来对王羲之超越的尝试和努力,最终还是归结为局部的、形式上的超越。

如作品形式上的超越。王羲之作品都是手卷形式,南宋以后就出现了大幅立轴书法作品 ,明清祝允明、徐渭、王铎、傅山等,无不在大幅作品中荡其才,纵其笔,抒其情。

如在篆隶书上的超越。王羲之是不是善书篆隶,没有碑帖和历史记载佐证。虽然东晋以后,清代碑学兴起之前,篆隶之法总体趋于没落,但清代邓石如,吴昌硕等人通过对汉隶、石鼓以及金文的学习,还是开创了篆隶书的新貌。

如在视觉效果上突破。王羲之书法面貌文雅、健秀,后世书家从高闲开始,在更宏阔、更大气的整体视觉效果上寻求突破, 徐渭的“旷如无天,密如无地”,郑板桥的“乱石铺街”都是视觉效果的的例子。明清大家祝允明、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傅山、黄慎等也都是善于发挥整体视觉效果的高手。

如在墨法上的突破,至少从苏轼就开始,有意识的墨法运用逐渐在书法创作中显示出其重要性,明代的徐渭、董其昌、王铎都在墨法上有所创立,而现代书家,更把墨法作为可以突过古人藩篱的重要手段,黄宾鸿的弟子林散之,即是墨法运用的大师,其草书成就中真正最富创新性部分,亦当在墨法方面。

如在风格上的突破。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是“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是“尽善尽美”,是持中。这就为“持中”两侧的风格拓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在强调个性的时代,狂放、怪诞都不再是缺点与短处,从唐代的“癫张狂素”到宋代苏轼的“石压虾蟆”、黄庭坚“长蛇挂树”,再到明代徐渭、郑板桥狂放、怪诞的风格,在王羲之 “尽善尽美”规范之外,亦可谓占足了风头。

在高古风格上,从梁武帝开始,就想越过羲、献,直接到钟繇那里去学习。在唐代,刚刚见到了新出土的石鼓,韩愈就唱起了“羲之俗书趁姿媚”的高调。元代又有学习章草书的风气;明末黄道周,他取法皇象;清初八大之书,沿袭篆书线条;清中期以后,金石学兴盛,碑学大炽,书家无不以高古自期。这都是企图从所取法上越过王羲之,以高古风格突过王羲之文秀面貌的努力。这些尝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拓宽了书风的风格面貌。

当然,后人还在书法的气息等方面做过努力和拓展创新,但总是不能在整体上、从根本上超越王羲之。原因何在?

一、时代造就了王羲之,时代不能复制,更不能超越

时代决定艺术。每个时代都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样式。晋代书法就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都是时代的产物。这和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一样,都是因时而发,不得不发。

1、时代背景 。东晋东渡偏安后,皇家与大户人家共掌天下,皇权大打折扣。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常年的战乱,政权的频繁更迭,使得玄学成为两晋时期的主要思潮。思想管控的宽松,使得晋代士大夫的精神得以解放,他们注重人格精神的弘扬,自我价值的发现;命运的难以把控,又使士士人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逐渐转向追求内心的平和,追求宁静闲雅、潇散飘逸的风神之美。他们高谈老庄,手挥五弦,骑高头大马,着峨冠博带,赏会山川,俯仰自得。东晋这种特有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风俗等文化氛围,不可避免地成为王羲之书法成就的文化和心理背景。他从自己的时代中汲取文化养料,又以无可比拟的艺术天才成为尚韵流派的杰出代表。

2、书法艺术背景。魏晋南北朝是艺术觉醒的时代,书法由实用进入实用与审美共存时代。书写不仅是为了传情达意,还要表现才情和风流。王羲之遇上了汉字演变的关键时期,他抓住了这历史的机遇,完成了楷、行、草三种书体的变革,并形成了妍美的书风。

3、家庭和个人背景。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王羲之家族世代为官达三百余年,政治地位显赫;王氏家族书学源远流长,大家辈出,王羲之的父亲、伯父、叔父及兄弟大多擅长书法。王羲之个人的书法天才,就连他的老师卫夫人也心生嫉妒,无奈地发出“”此子必蔽吾书名矣“的感叹;他的叔叔王廙也预言王羲之“必将隆余堂构”,将来必定以书学光宗耀祖。

4、书写材料背景。晋代的书写方式,纸、笔、墨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的改善、为王羲之书法才情的发挥提供了便利。

二、王羲之的书法贡献和艺术高度难以超越

1、法度不可超越。 王羲之书法介于古今之间,无论从笔法还是结体,都万法皆备,气象万千,其丰富性无可比拟。尤其是他的行书,如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其笔触的处理最为细腻、精到。

羲之严谨而丰富,复杂而微妙的笔法,是由内在的情感修养所决定,不是靠练习就能达到的。王献之笔法虽自然流畅,烂漫自然,但在严谨、丰富和微妙上还是子不如父。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也进一步简化笔法,使得其书更趋简便,符号化加强,艺术品味也随之降低。

2、变化不可超越。张怀谨说王羲之“千变万化,得之神助,自成造化,岂能登峰造极”。后人说“羲之万字不同”,极尽变化之能事。《兰亭叙》内涵深邃,正、侧锋互用,侧、圆笔相生相发,成了天下法书的度世金针。越学习王羲之,越会感知他的变化之妙,他的高不可攀。

3、“中和之美”的风格不可超越。“中和之美”是美的最高境界。“中和"观符合儒家“礼”的标准,合乎“仁”的要求,符合道家“顺其自然"的法则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实质。千百年来,人们用“中和观’’作为审美的标尺,符合这种“中和"之美的艺术形式就得以盛行,不符合的则很难被人们所接受。

王羲之书法最大限度体现了“贵中持和”的审美理想。他的字字形平稳端庄,但又有侧之势;字构肥瘦适中,宽窄相宜,所有的点画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线条提按幅度不大,含筋抱骨,如谦谦儒者,不温不火。字距、行距差别较小,疏朗开阔,整体的章法又是那样的优游从容。 马宗霍的《书林藻鉴》对王书的风格评论道:“牧敛而不失拘束,脱易而不失去规矩,温柔而不伤与软缓,躁勇而不过于剽迫,狐疑而不溺涩,迟重而不使之赛钝,轻琐而不染于俗吏”,表现出文质彬彬的中和美。

这一风格特征及其艺术境界具有特定的时空局限性,无法复制。 如果说“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书风,在临摹王书时尚能得其一二,而没有哪个人、哪个朝代的作品里能够完美呈现。

田蕴章先生说:“王羲之的字是刚柔兼济,刚强之美和阴柔之美组合得恰到好处。张旭、怀素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字比较,他们就是完美的;但一比较,就发现他们刚烈之处太多了,过于激烈,中和之美差了一些。用王羲之的高度看颜真卿,颜字稍微粗野了点;审视欧阳询,欧阳询稍稍板滞了点,特别在行草书方面,稍微生硬了点,审视赵孟頫,赵孟頫稍微圆熟了点,方笔少了一点,阳刚之气稍稍弱了一点。所以用王羲之的高度审视其他书法家,都似乎感到某种不足,尽管这些大家也都是一领风骚数百年,但面对王羲之,都得面北称臣。”

4、高贵、典雅气息无法超越。书法中的气息是书者精神的抽象外化,具有独有性。后人无法重复王羲之时代的精神文化,也不可能达到王羲之的那种高贵之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超越王羲之的6种可能……
观点| 王羲之凭什么认卫夫人为师?
胡抗美——关于草书创作的四个问题
书法已经被无赖糟蹋的差不多了,下个会是谁?书法家如何绝地反击
书法艺术,学习“书圣”王羲之的笔法,不愧是大师级人物!
【砚无不尽】 为什么说中国书法一坏于颜真卿,二坏于宋四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