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另辟蹊径,力求创新,黄庭坚的三点书法美学观
汉府古文化 2020-08-17 12:44:33

不论是文学还是书法, 黄庭坚都不甘居人后, 力求创新。黄庭坚尊苏轼为师, 却有其独到的主张与鲜明的风格。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另辟蹊径, 走师法古人之路。其书法美学观主要表现为三点:

一、学书必先打好基础,吸收前人精华。

其取法对象甚广, 将各家之法集于笔下, 一身兼具数家之长。他的兼收并蓄不是简单地量的堆积, 而是能取其所长, 化为己用。其《山谷题跋》云:“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 会之于心, 自得古人笔法也。”“学书时时临摹, 可得形似, 大要多取古人法书细看, 令入神, 乃到妙处, 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在他看来, 学书要先钻进去探出古人之妙, 而非盲目学。

黄庭坚不满足于蹈前人旧辙, 除了向各代书家学习以外, 还通过师法自然进一步悟得古人笔法。大自然的奇险万变给予他极大的启发。其沉着痛快、一波三折的笔法, 正是由“观荡浆拨棹”而悟得:“山谷在黔中时, 字多随意曲折, 意到笔不到。及来棘道舟中, 观长年荡浆, 群丁拔棹, 乃觉少进, 意之所到, 辄能用笔。” (《跋唐道人编余草稿》) “张长史折钗股, 颜太师屋漏法, 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 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出草, 索靖银沟虿尾, 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 手不知心法耳。” (《论黔州时字》)

二、书法创作要“脱俗”,才能表现书法之“韵”。

如何去除俗谛而获得自由, 是黄庭坚终生追求的目标。他把“俗”或“不俗”作为重要准则来判断书法优劣:“余尝论右军父子以来, 笔法超逸绝尘, 颜鲁公、杨少师二人。”“蔡远明帖笔意纵横, 无一点尘埃气, 可使徐浩服膺, 沈传师北面。”“见颜鲁公书则知欧、虞、褚、薛未入右军室, 见杨少师书, 然后知徐、沈有尘埃气。” (《山谷题跋》) “尘埃气”即指“俗”。他认为好的书法必须“超逸绝尘”, 远离“俗气”。“学书要胸中有道义, 又广之以圣哲之学, 书乃可贵。

若其灵府无程, 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 只是俗人耳。” (《书缯卷后》) “若使胸中与书数千卷, 不随世碌碌, 则书不病韵。” (《跋周子发帖》) 他特别强调通过读书才能提高文化修养, “字外功”的提高才能促进书艺的提高。在艺术上要脱胎换骨, 不仅仅在于笔墨之工巧, 更取决于作者的“胸中之韵”:道义与学识。

黄庭坚的草书曾经被苏轼讥为俗品:“钱穆父、苏子瞻皆病予草书多俗笔, 盖予少时学周膳部书, 初不自寐, 以故久不作草, 数年来犹觉湔祓尘埃气未尽, 故不欲为人书。” (《跋与徐德修草书后》) 但他并没有放弃, 而是选择草书作为突破口, 取法古人, 参悟自然, 读书养气, 最终成为宋代第一草书高手。当他找到自己的位置时, 就再也不顾忌世人眼光了。他注重创作时的痛快, 那是自己与作品的融合, 是体验一种更真实的自我的过程。

三、书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新面目。

黄庭坚在吸收唐人书艺精华的同时, 对“尚法”书风发起了攻击:“予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 破坏于欧、虞、褚、薛及徐浩、沈传师, 几于扫地。” (《山谷题跋》) 他认为他们没有得到二王真髓, 反而斤斤计较于法度, 只是简单地重复古人, 毫无生气。

他对经典之作不是盲目照搬, 而是有所取舍:“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 然不必一笔一划以为准。” (《跋兰亭》) 他认为艺术的生命不在于继承而在于创新:“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 (《题乐毅论后》) 他崇尚“入古为新”, 通过多方面的修炼, 创造出一种新格调, 使自己的书法达到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

黄庭坚的学书过程是对传统的依归, 结果却是对传统的反叛。他在创作中善于打破常规, 犯险而制造矛盾, 同时又建立起新的平衡, 因破而立, 相反相成, 体现出他深厚的学养和“尚意”的审美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碑帖:黄庭坚《五言古诗卷》,卷末附刘伯温跋文
黄庭坚书论释读
黄庭坚的书法具有艺术性吗?
黄庭坚《论书》解读
谈谈书画中的“颤笔”
从蔡邕到董其昌,历代书法大家60句书论精髓,学书法必备干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