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家萧瀚——积彩繁花系列作品赏析

萧瀚的作品以中国传统为基础,并以创新的手法开拓具意象和印象色彩的水墨画的新路。以多次滴彩积色,形成诸多冷暖灰色调子,产生天然之趣,再结合大自然之万象,研创出自然而富变化的独特风格。其创作理念为“穷尽色彩之光辉,融合笔墨之精神,抒发现代之情怀”被称为“积彩色.调水墨画的开派人”。

萧瀚:纵观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各个时代的艺术家在绘画的形式、技法、理念上不断创变与革新,从而推动着中国传统绘画持续前进。传统绘画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在笔墨情趣的探索与研究上,宋元明清的绘画已经将中国水墨画推向了高峰。
奔赴德国求艺之前,我也曾沉浸在传统的水墨画中。但到欧洲学习之后,接触和认识了西方的色彩观念,再反观中国的传统绘画。让我顿悟到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不能始终停留在“笔墨”的基础上,“笔情、墨趣、色辉”这三种综合起来才应该是中国绘画的评判标准,而现在中国画更多的是重视“笔情墨趣”,忽略和轻视了色彩的运用。

德国电视台在萧瀚画室拍摄专题片 并于国家一台播放

《萧瀚画展》在德国哥廷根市艺术馆开幕 汉堡大学艾伯·施达恩教授致辞
究其根源,不难发现,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墓葬壁画以及宏伟壮观的庙宇画均是用五彩斑斓的颜色绘制,只是自汉唐以来,统治阶级逐渐崇尚水墨绘画,色彩画逐渐式微、隐遁,“笔墨精神”成为主流审美的艺术追求,并一直发展至今。

德国前总统克里斯迪安·伍尔夫 为萧瀚的艺术作品写题赞

萧瀚受邀参加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私人会见

由此可以判定,“色辉”也是中国绘画的精神的关键要义,与“笔情、墨趣”同等重要,而且从历史追溯的角度来看,色彩比笔墨更加渊源深远。
在判定了“色辉”对于中国绘画的重要性之后,那么我所要做的即是,上接汉唐,将中国最传统的色彩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借助在西方多年的色彩研究和实践,融合中国的意象色彩与西方的印象色彩观念,以“穷尽色彩之光辉,融合笔墨之精神,抒发现代之情怀”为创作理念,借鉴中国传统的“积墨法”,将色彩在宣纸上多次积彩晕染,形成诸多冷暖灰色调子,产生天然之趣,再结合大自然之万象,研创出自然而富有变化的独特风格。最终独创“积彩色调水墨画”,为中国色彩绘画打开一条探索新路。

“积彩色调水墨画”以中国的传统笔墨为底蕴,墨法和笔法承载着色彩的变幻,经过10余遍的积彩与渗化叠加,逐渐把笔墨隐退到画面的底层,从而凸显和衬托着色彩的色调与光泽,形成“色”与“调”并存、统一且丰富的画面。

与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系主任、英国学术院院士、国际权威研究中国美术史的柯律格教授 谈艺交流
简言之,“积彩色调水墨画”是运用激昂斑斓的色彩去表现生活,体现着艺术家阳光、正面的人生态度。这种乐观积极的绘画理念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标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更加接地气,象征着美好生活;对于收藏家而言,紧贴了时代的发展,象征了时代的风貌。

萧瀚与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合影于中央美术学院办公室
萧瀚:在西方的色彩观念中,他们认为世界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组成,而且在画面表达时强调环境色的影响。这与中国的传统色彩绘画理念大相径庭——中国的色彩绘画只有颜色观念,而不是色彩观念。所以中国画中的颜色是意象色彩,而不是客观的真实色彩。因此,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所提的“运墨而五色具”,在西方的固有思维模式中难以理解。尽管我去尽力解释“墨分五色”的涵义是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并非表面狭义上的5种颜色。但是,以理性思维为主导的西方人面对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的中国人仍旧处于纠纷之中。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与萧瀚

在我刚刚踏上西方的学艺之路时,以为可以将西方的色彩照搬到中国绘画上,在宣纸上把西方色彩调和后画上,但西方人觉得我们画不出五彩斑斓的色彩。虽然前期在我的作品中也描绘出了他们所认可的色彩,但在绘画风格上缺少独创性,连同绘画技法和色彩观念也与西方绘画如出一辙,所以在西方人眼里,我仅仅是将油画布换成了宣纸,把油画笔换成了毛笔,绘画工具的变换并不能代表艺术上的创新。
之后,我想到了中国的积墨法,积墨指用墨由淡而浓、逐渐渍染多遍而成。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中阐释:“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最终墨色通透,具有流动性。那么色彩绘画能不能用这种方法?带上这样的疑问,我便开始研究如何将色彩一层层积染在宣纸上。通过不断地尝试,借助宣纸超强的承载能力,色彩在宣纸中晕染并逐渐产生变化,多遍以后,后面的颜色透到前面,前面的颜色透到后面,色彩就变得异常夺目和生动。而且,色彩也变得沉稳,演变成灰色调,这也符合了西方人的色彩观念,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香港回归十周年,萧瀚应邀作《文化艺术的回归》演讲,何鸿燊为其颁奖

所以说,真正的艺术家要在学习和思索中前进,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和摆弄绘画的技术与技巧。在绘画面貌和表现技法上的照抄,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道路又是非常艰难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佴旻绘画创新之价值|美术|北京文艺网
邵大箴先生眼中的杨佴旻
论水墨工笔花鸟画——吴东奋
一派明媚璀璨的阳光——读郑百重的青绿山水
方向:笔墨之思 · 浮世之象
创立中国画表现的新范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