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遗传承人郝婷婷——扎染工艺 沉淀之魅

扎染,是非遗文化里永不退色的工艺,在宋朝的《资治通鉴音注》中曾记载,“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之缬。”作为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 扎染艺术汲取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养分,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涵养对当代人的人格修养的意义是非凡的。

▲人物简介 郝婷婷,农工党党员,现为中国非遗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包头市扎染、蜡染协会会长。2005年从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北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系,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因为奶奶是四川人,会一些扎染技法,自接触到扎染开始,郝婷婷就被扎染独特的文化魅力而深受感染,并得到少许传承。2005年在大学期间继续研学现代扎染以及蜡染
2017年为包头市樊登读书会线下活动扎染教师
2018年为图书馆给予全民阅读推广人称号
2019年起联合非遗进校园为小学及中学代课扎染第二课堂
2018年获得包头市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活动特等奖
2020年聘为包头市翰林院副院长

非遗的创新与转化核心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文化精神。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郝婷婷来说,扎染的传承不只停留在继承而没有发展,传统艺术需要再创造以适应更广泛的审美,更多元的时代。从实用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实用。郝婷婷把她所有青春都投入了扎染技艺之中,唯一的希望就是把扎染工艺的发扬光大,弘扬传承文化。郝婷婷为了能够钻研出这门艺术的精髓,不怕辛苦,资料搜集,日夜研究,目前就是希望结合生活给大家呈现不一样的扎染工艺。

扎染作为非遗文化里永不退色的工艺,因折叠方式的变化及夹板紧凑程度的影响,颜色深浅、图样形状变化不一,蜡染则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即去蜡,花纹如绘。两种传统工艺均赋予面料各种变化。扎染和蜡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化纽带,把不同地域甚至时代链接起来, 也在民俗工艺化、民俗艺术化、民俗现代化方面有突出优势。

▲扎染代表作品一郝婷婷的作品用传统扎染蜡染技法处理载体织物,并采用传统的植物染色,如蓝草及草木等。同时呈现出强烈的“在地性”,生于内蒙古这片丰厚的大草原,使我对大自然充满感激和热爱,想用“蓝染”将大自然的气息融入各类载体,也让扎染蜡染这种传统工艺在新的土地和文化语境中生根发芽。用传统工艺加入现代文化,打破人们对于扎染和蜡染的传统印象。关乎艺术、关乎设计更关乎扎染、蜡染的神秘与自然关连的生命力。

▲扎染代表作品二
手工制作和染色,天时与人力的结合。未知第一,细慢其次。影响因素极多,空气、温度、时间等均在内,但同时也因此而更有态度。一件手工的作品看似寥寥几色,却也藏有山川岁月的变幻,留有无限遐想的珍贵。扎染和蜡染如同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将自然与审美串联。随时光流逝,颜色依然会在空气中发生反应,这种持续的变化和发展就像是一个生命过程,它会在时间长河中变得更像你自己。

▲扎染代表作品三
艺术与生活的结合,碰撞出乍然传统文化的伟大灵魂。

▲扎染代表作品四

▲扎染代表作品五

▲扎染代表作品六

▲扎染代表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传统文化】蜡染工艺欣赏
科技+设计: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传统工艺与手工艺(五)
匠人 · 博物馆里的布依族枫香染挂进了日常衣橱,只有被使用才能传承下去
国家发声!10大举措力保这些人的“饭碗”端得稳、装得满
产业化:让传统工艺生机勃勃——传统工艺产业化“六盘水实践”观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