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宗师董其昌本为邑人(文字整理:徐大纬、周飞华、王安宇)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大家和明代书画理论的建树者,“华亭画派”的代表人物。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2月10日)出生,崇祯九年(1636年10月26日)去世,谥号“文敏”。

明董其昌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其昌35岁走上仕途直到80岁退休,享年81岁,一直在官位上,却并不耽误他极高的书画艺术造诣,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可谓空前绝后,堪称我国书法和绘画的一代宗师,对于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户籍,出生地,故居,旧居和墓地等问题,自然是各方高度关注的事,但是,这关注的程度令人吃惊,导致各种讹传铺天盖地,眼花缭乱,后人无法分辨。
 

董其昌的户籍难以定位

《同治上海县志》卷十九二十四页述:“其昌本为邑人可证”,即指董其昌出生于老城厢内。赫赫有名的董其昌,成了香饽饽,到处都想和他沾亲带故,以至于到目前为止,要说清楚董其昌的户籍,变得十分棘手,经我们调查所得到的相关信息,董其昌的户籍表述,不下有以下十几种:

明董其昌的各种户籍表述


归纳一下历代对董其昌的户籍定位,明代偏向华亭人,清代偏向上海(县)人,解放以后又偏向华亭人。2018年,上海博物馆举办《丹青宝笺》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对董其昌的户籍介绍定位为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

董其昌本为邑人可证--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董其昌户籍定位如此混乱的重要原因,一是因为董其昌本人有难以启齿的隐私,二是各地对董其昌这样的名人有一味地攀附的倾向所致。

2018年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其昌到底是何方人士?

董其昌虽然出身望族,但却是寒门子弟,这要从董氏家族的渊源说起。据《董氏族谱》(董宜阳 修,董羽宸重修)述,董祖籍开封,宋室南渡时,先世从河南洛阳迁居上海县吴会,今闵行区马桥镇吴会村,又迁徙至马桥镇沙冈北竹港一带,今闵行区华宁路董家老宅,“董氏家族居住地”2。董官一是董氏家族迁往上海的始祖,董氏在此繁衍,形成了董家老宅,又称董家汇(今北竹港东西有董家塘和董家宅)。家族进士、举人、贡生、太学生、府县学痒生辈出,任职御史、知府均有之,人丁兴旺,在明清时期松江府是绝无仅有的望族。

董家老宅


    董氏世系图表


但是,董其昌祖辈董悌这一支生活比较拮据(董氏世系图表红色框),属于寒门。据台北学者胡舒婷先生《董其昌之诗书画研究》的《籍贯考》考证,“其昌于诸生时代,乃瘠田20亩之贫苦农户。既无可应政府之捐输,又感于重役之征调压迫,遂弃上海之家,避入邻县华亭。”

《上海松江董氏族谱》一--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海松江董氏族谱》二--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就是说,出生邑城的董其昌,小时候随父(董汉儒)离开了上海老城厢,迁往松江府华亭县天马山西姚家浜暂住(见“董氏家族居住地”3)。作为秀才的父亲是董其昌的启蒙老师,《嘉庆上海志》卷十三第八页述,“汉儒(董父)夜从枕上口授经义”,七岁时被送往华亭县叶榭镇外祖母家的水月庵读书(见“董氏家族居住地”4),直至松江府城就试补郡庠又考中秀才,再赴南京乡试,万历十七年(1589)35岁赴京会试,中二甲第一名进士,供职于翰林院,为庶吉士,负责为皇帝拟诏书、讲经籍,由此迈入仕途。

董氏家族居住地

董其昌家族所获封赠见《嘉庆上海县志》卷十一,  董其昌一人的成就,使曾祖父董华、祖父董悌、父亲董汉儒上三代人都得到了“太子太保礼部尚书”(从一品)的封赠,可见,董其昌确实是做到了寒门崛起。

汉儒夜从枕上口授经义--图片来源于[嘉庆上海县治]


 董其昌家族封赠--图片来源于[嘉庆上海县治]

从“董氏家族居住地”一图看,青少年时代的董其昌曾经暂住过华亭县天马山西姚家浜和华亭县叶榭镇两地,但是,这两处和董其昌的户籍没有任何关联

董纶(一)--图片来源于[同治上海县治]

董纶(二)--图片来源于[同治上海县治]


董纶(字诚之,号介轩)天顺四年(庚辰,1460)进士,是董其昌的从曾祖父(见董氏世系图表),诸多书籍记载为直隶上海县人,《同治上海县志》卷十八可见其介绍(董纶一董纶二)。另,《明清松江府进士人群研究》附录1“明清松江府进士名录及小传”160页、162页述,董纶的两个儿子董忱(字世行)、董忱(字世良)均直隶上海县人,皆是成化二十二年(丙戊,1486)进士,兄弟同榜。董其昌既为董纶的从曾孙,董忱和董忱的从孙,系出同祖,籍贯当然应该相同,皆为直隶上海县人而非华亭县人。

清雍正年间补刻康熙五十八年(1719)《董氏族谱》“族谱序”写得更是明明白白,“吾家本汴人,建炎南渡徙嵩华亭为华亭人,元至元末拆其地为上海,故今为上海人”。

《董氏族谱》族谱序--图片来源于网络


何谓“元至元末拆其地为上海,故今为上海人”?《皇明分朝舆图古今人物事迹》“松江府二县图”明确标明,元代的松江府管辖华亭县和上海县二县(红色方框内),董氏家族定居的沙冈北竹港(今闵行区华宁路董家老宅),在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设立上海县后,归属松江府的上海县,而不是华亭县,所以,从上海古今行政建置沿革来看,董氏家族从河南南迁的始祖董官一的户籍应为松江府华亭县人(宋代),而董其昌从曾祖父董纶的户籍已经属于松江府上海县人(沙冈北竹港归属上海县,而非华亭县),如此,晚明出生的董其昌的户籍当然是松江府上海县人,而非华亭县人。

               元代“松江府二县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综观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董其昌是上海老城厢出生的松江府上海县人,而非华亭县人。

董其昌为何不敢承认自己是上海县人?
 

今文庙宣廊大理石墙上刻有“上海县籍进士名录碑”,董其昌金榜有名。《明清松江府进士人群研究》书(陈凌)附录1 “明清松江府进士名录及小传”181页述“董其昌:字远宰,直隶华亭籍上海县人,民籍,松江府学生,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举人,......”

上海县籍进士名录碑--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其昌并非祖籍华亭,也非在华亭出生,为何要称直隶华亭籍上海县人呢?清李延罡《南吴旧话录》在董思白(董其昌)条目中引录了一段话,云:“董思白为诸生时,瘠田仅二十亩,区人亦令朋充役,至弃家远循。后登翰苑,且别其籍,不敢认为上海人。” 

董其昌“不敢认为上海人”--图片来源于[嘉庆上海县治]

渐川兄传--图片来源于网络

《嘉庆上海县志》卷十三十页记载了“董其昌本人不敢认为上海县人”的事实;董其昌为其堂兄志学,字廷评,号渐川写《渐川兄传》曰“按谱余家厥初为汴人,自扈宋南迁,更居华亭”,董其昌把上海县刻意改写为华亭;《同治上海县志》卷十九二十五页述,“......凡金石自署皆曰华亭......”,即指凡是董其昌自己篆刻的金石印章均注明华亭。

凡金石自署皆曰华亭--图片来源于《同治上海县志》


奇怪!董其昌为何总是不敢承认自己是上海人,而刻意装扮成华亭人呢?究其原因有二:

一、 清李延罡《南吴旧话录》卷十七董宗伯(注:董其昌)第三百七十六页曰,“董思白(董父)只田二十亩,上海蠹胥将中以重役,思白远遁得脱”,董其昌认为当年父亲为避役而逃遁他乡,没能体面地离开上海邑城,是一件极为难堪的事,所以,他倾其一身都在淡化或回避这桩囧事。

二、《南吴旧话录》又曰,“......后子丑连捷,遂占籍华亭。陈眉公谑之曰,后来读董逃行,惟越境乃免。”陈眉公即董其昌的莫逆之交陈继儒,俩人惺惺相惜,当他给董其昌冠以“董逃行”的绰号时,董其昌不得不默认。《嘉庆上海县志》引李绍文《云间杂识》称董其昌“......后登翰苑,且别其籍,不敢认为上海人。......识其后董氏占他县籍......”

《南吴旧话录》董宗伯--图片来源于《同治上海县志》

                   

何谓占籍呢?董其昌好友陈继儒挑明了此事,董其昌明明是上海县考生,却为了规避因上海县考生太多而难以入榜的风险,所以,冒用了华亭县考生的身份去应试,称为占籍,这桩囧事是董其昌的另一件隐私,董其昌不惜用其一身来证明他是松江府华亭县人,而不愿意承认他是松江府上海县人。

 《嘉庆上海志》--图片来源于李绍文《云间杂识》

由于上述原因,各种各样的董其昌户籍因运而生,究其根本原因,首先是董其昌本人的刻意回避,不敢承认自已是上海人所致。

明代,松江府的府址在华亭县。据《谷水旧闻》记载,今松江区的醉白池是董其昌的觞咏处,与同僚诸友切磋绘画和书法技艺的地方。

松江醉白池--图片来源于网络


附近有他和儿子住的大宅,董其昌在此风生水起,人脉深厚,书画作品频出,自成华亭一派,久而久之,俨然成了松江华亭人。当然,他自己也希望自己是松江华亭人中的一员,直到后来发生“民抄董宦”事件(指明代万历年间乱民焚毁董其昌宅第的行为),最终激起众怒烧毁董家私宅,导致全家仓惶出逃,不得不离开了这块伤心之地,从此,董其昌再也没能返回华亭县了。

来源:“三月的斋卤味”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其昌:望族寒门之崛起
史志中董其昌传的诖误(沈敖大)
歷史上的馬橋
安徽黄山合肥宗谱粗略不完全分析
明代大画家董其昌风雅背后的丑行
松江画派——顾正谊,孙克弘,沈士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