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跨越了五个世纪的福建中路,侬逛过伐?(作者:老底子君)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跨越了五个世纪的

福建中路

侬逛过伐?

老底子君

讲起福建路,侬晓得伐?上海市中心有三条,自南向北,一字排开,依次是福建南路、福建中路、福建北路。今天,阿拉以怀旧的心境,去逛一逛、聊一聊老底子叫“石路”的福建中路。

1980年代福建中路(汉口路以北东侧)区划图

1980年代福建中路(汉口路以北西侧)区划图

1980年代福建中路(汉口路以南)区划图

福建中路今日百度地图

福建中路,位于上海的“上只角”(黄浦区中部),南起延安中路,与福建南路相接,沿路与芜湖路、北海路、广东路、福州路、汉口路、九江路、南京东路、香粉弄、盆汤弄、天津路、台湾路、宁波路、南无锡路、北京东路等马路相交,北讫南苏州路,接福建路桥,与福建北路相通。全长1.1公里,宽12-24米。

左右滑动查看沿路街景

与彼此相交的大名鼎鼎的南京东路、北京东路相比,曾名为“石路”的福建中路似乎默默无闻,交关人不太了解。其实,太低调了,它路史悠久,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的1672年,距今已有近350年历史,跨越了五个世纪,是一条响当当的“老字号”马路。它,曾经商家林立、书场戏院扎堆,呈现一派繁华热闹景象。在这里,当当当,曾开出了上海第一辆无轨电车。。。。。。

1920年代福建中路

福建中路的历史沿革

首先,阿拉从《上海黄浦区地名志》的简短记载中,来寻觅福建中路的起源、演变、发展轨迹。

1
1672年

在今福建路桥附近筑一石闸,称老闸。同年,有里民张荣等捐资铺石板大路,俗称闸路或石路,这也是“石路”名称的出处。在当时,这一条石路成为嘉定、太仓、昆山、常熟等地由陆路到达上海县城的重要通道。

清末的老闸桥

2
上海开埠初

租界生活用水分别在今福建路桥和今福建中路南端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处汲取。

3
1855年

路面铺上煤渣,定名为沙克里路(Shalee Road)。

4
几年后

路面铺上小石块。

5
1865年

英租界当局,以福建省名作路名,称福建路。

6
1915年

路面改为三和土水泥表面处理。

被14路无轨电车“逼”出来的申城第一条水泥马路

7
1940年代

路面浇上沥青。

8
1945年

更名为福建中路。

福建中路的昔日繁华

晚清上海街头

如果时光倒流,侬走在福建中路上,同样会处于异常繁华的闹市之中。

1947年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所标示的福建中路两侧的商业业态

1
书场戏园扎堆

根据上海档案信息网上《“石路”旧事(作者:张姚俊)》一文介绍,曾几何时,福建路一带汇集了上海滩最为知名的几家书场戏园。

茶楼书场

石路三雅。创办于1851年(一说为1850年)的三雅园(亦作“山雅园”),最早开在上海县衙的西首(今黄浦区四牌楼附近)。可惜,如此优雅的一座戏园在小刀会起义军撤退时毁于战火。1859年,本地士绅在小东门外重建三雅园。5年后,昆曲小生陆吉祥在石路靠近广东路的一侧新建一戏园,将小东门的昆班连同三雅园的招牌一起迁至此处,人称“石路三雅”。

金桂轩。又名“金桂茶园”,清同治十年(1871年)在福建路开业。戏园以原一桂轩的金台徽班为主,角色整齐,以武戏闻名沪上。光绪八年戏园迁至广东路仍用原名,除邀有天津的双凤班外,常与大观茶园的戏班联合演出,故影响较大。此后戏园多次易主,一再更名,有金桂茶园、金桂戏园、老金桂茶园、春记金桂茶园等,延续至光绪二十一年后歇业。此园是沪上清末重要京剧戏园之一。

天仙茶园。1875年,天仙茶园在福建路近广东路口开张。这是一处以徽班为主,融京、昆、汉、梆子五班合一的演出场所。1910年,由于广东路上开设新天仙茶园,福建路“天仙”遂被称为“老天仙”。“老天仙”多次易主,有仁记、协记等。1913年,茶园转与肇明公司改名肇明茶园后,天仙茶园就此消失。该茶园是沪上清末京剧茶园之一。

汇泉楼书场。位于上海福建中路194弄5号,又名文明汇泉楼,创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上海最早的专业书场之一。听众多为估衣铺店主、商店职工。解放前,由于该场是老场子,听众欣赏水平高,一般艺人在此唱响,便能立足沪上。该场1960年停业。

2
开出无轨电车

1914年11月15日,福建中路两旁人山人海。中国的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在这里正式运营,这条线路总长1.1公里,南起郑家木桥(就是今朝额福建中路延安东路),北至老闸桥南堍(就是今朝的福建中路北京东路),中间只设置南京路一个站点,票价每站头等车厢2分,二等车厢1分。

由于当时的洋泾浜(就是今朝的延安东路附近)河道还没有填没,河边的道路比较狭窄,车辆开到郑家木桥终点站后没有地方调头,只能在路面设置一个钢铁大转盘,车辆开上转盘后再用人力推动转盘使车辆转向180度再往回开。

不少人闲来无事,也为图个新鲜,就花上几个铜板,乘着14路兜风,好不开心。


乘坐无轨电车亦是1914年上海滩最时髦的事情之一

巴士公司涂装的上海牌电车,摄于2002年东新桥终点站。

今日行驶在福建中路上的14路电车。

3
沿路商家林立

在南京路商业的影响下,福建中路从十九世纪70年代逐渐繁荣起来。《沪游杂记》载:

当时......福建路、湖北路皆繁华之区,店铺林立,货物山积,往来行人,毂击肩摩。

福建中路14-16号之间,米店、老陆稿荐、胡源记等。

二十世纪30年代后,靠近延安东路,有鼎丰、上海、和春、生大等十几家桂圆行。

荣春桂圆号

福建中路25号协春桂圆号

往北,过广东路至南克东路,是衣庄聚集区,计有贺瑞泰衣庄、原大衣庄、裕昌提庄、万源提庄、萃丰寿衣皮货衣庄等五十余家,当时有“估衣一条街”之称。

华源提庄

福建中路116号,天天提庄

福建中路206号,万源提庄。

福建中路210号,老顺泰提庄

福建中路480号,顺泰提庄

上海“德〈兴记〉大”绸缎皮货衣庄商标广告包装纸

过南京东路至北京东路,多为玻璃五金号,有永余玻璃五金号、益大五金号等。过北京东路往以北,原称老闸桥街,聚集了近二十家柴行。

1980年代福建中路街景

至上世纪80年代,福建中路成为以中小型商店为主的商业街。在福建路桥南堍有黄浦土产综合商店。北京东路至南京东路一段,有新上海玻璃五金商店、知味观酒家、杭州商店等。南京东路至广东路一 段,有红星劳防用品商店、鼎丰食品商店、上海内蒙古联营贸易中心、上海爱建中久生活用品商店、南华日用工艺品商店等。

福建中路的今日风情

福建中路两侧,总体以老式砖木结构二、三层楼房为主,底层多为商店(亦有仓库、车库),楼上为居民住宅。北段的上海市市内电活局和黄浦区邮电支局为大楼建筑。如今,大多路段呈现出老上海风情。

1

老街角

自广东路至福州路的福建中路东侧,一长排老房子尚在,保留了原有风貌。

福建中路广东路东北角

福建中路福州路东南角(吴宫大酒店)

福建中路汉口路东南角

自南京东路至北京东路的福建中路两侧,整体保存了原有风貌。

福建中路南京东路东北角(老凤祥银楼)

福建中路南京东路西北角(真老大房)

福建中路宁波路东北角(大江南饭店)

福建中路宁波路西北角

福建中路天津路西南角

福建中路牛庄路西北角

福建中路牛庄路东北角

福建中路北京东路东南角

福建中路北京东路口南望

2

老弄堂

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构成了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弄堂,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曾经与阿拉千千万万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多少个故事,多少个典故,多少个名人,多少个记忆,与石库门,与亭子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城市的旧区改造,福建中路的部分路段的一些弄堂已经消失。但是,现在,在福建中路两侧,仍有多条弄堂。今天,阿拉沿着这条路,从南往北,一路走,一路拍,一路聊。

紫金坊:广东路440弄、福建中路88弄,这是如今福建中路南端的第一条弄堂,马路翻建于1925年,曾名新锦里,有砖木二、三、四层房屋14幢,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新普庆里:福建中路112弄,建于1926年,有砖木二层房屋19幢,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

聚源坊:福建中路140弄,建于1939年,有砖木二层房屋14幢,建筑面积4304平方米。

福建中路152弄。

福建中路341弄。

永余坊:福建中路352弄,建于1926年,有砖木二层房屋2幢,建筑面积376平方米。

香粉弄:位于南京东路与天津路之间,福建中路以西,浙江中路以东,东西走向。弄内通道长约200米。建成年月不详,1866年英租界测绘图上已标有此弄。据说,当时在附近昼锦里有一家香粉室,专卖蛋粉、胭脂粉等,其作坊和货栈设于此弄内,由此习称香粉弄(曾分为南北二弄)。

盆汤弄:东起山西南路,经五福弄、石潭弄,西讫福建中路,长214米。辟筑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因路侧设有盆汤浴池而得名。

福和里:福建中路509弄,弄口有一小店,建于1905年,有砖木三层房屋2幢,建筑面积468平方米。

厚德里:福建中路533弄,这是如今福建中路北端的最后一条弄堂,建于1930年,有砖木三层房屋3幢, 建筑面积640平方米。

3

名品街

百米福建路,一条名品街。福建中路的南京东路至天津路段,如今华丽变身为“福建路”中华名品街,全长128米。这里云集了一大批经销中华名品的特色店铺,集中体现了我国老字号、新字号商品的精华,它唤起了人们的美好记忆和回忆。

扬州饭店福建中路店:福建中路345号。扬州饭店是以经营淮扬风味菜点而著称于市。由扬州著名厨师莫有财三兄弟创建,并逐步形成了驰名中外的'莫家菜'。其特点是:选料讲究,刀工精细, 注重火候,原汁原味,甜咸适中,南北皆宜。著名菜点有:水晶肴肉、莫家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炝虎尾、蟹粉汤包、火腿萝卜丝酥饼、开葱酥饼、扬州煨面等。

4

老建筑

福建中路上的老大楼不多。在福建中路天津路区域有两幢。

大江南大楼:福建中路410号,天津路转角。坐东朝西。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555平方米,建筑面积4577.8平方米。1929年建造,因曾为大江南饭店,故名。1953年3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理,现由江南旅社、黄浦邮电支局等单位使用。

福建大楼:福建中路460号,曾为美商电话公司福建路分局,1931年建,民国19年8月5日美商上海电话公司接盘了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民国20年8月~21年3月26日,美商上海电话公司先后建成并开通福建分局等6个旋转制自动电话局所。现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区分局。

走到北京东路口,大名鼎鼎的福建路桥便映入眼帘:

福建路桥:俗称老闸桥。以福建路桥为界,桥北面为福建北路,桥南面为福建中路。

福建路桥的前身为清康熙年间建造的一座三洞石闸,上设浮桥可供行人通过。同治三年(1864年),浮桥建成木桥。光绪十一年(1885年)6月,工部局将其拆除,改建成一座7孔木桥,取名老闸桥。民国35年(1946年)因旧桥毁损严重,遂拆除重建,并更名福建路桥。1966年,服务二十年的木桥拆除,改建成长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2001年,这座屡遭船只撞击的双曲拱桥被宣告退役,新桥于2004年2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主桥面完工。于2007年底竣工通车。

2007年新建的福建路桥

走到福建中路北端尽头,在福建路桥堍东侧,有一所百年小学,那就是北京东路小学。


北京东路小学,前身为私立民生中小学,1920年由金熙章创办,今年正好是“百年大寿”。原址在四川北路三多里,1938年迁至北京东路424号。1956年改公立,用现名,中学部并入六十七中学。1958年改称黄浦区第七中心小学。1年半后恢复现名。

1980年代北京东路小学旧影(北京东路261号)

老照片:北京东路小学一九八四年度第二学期“三创”积极分子门前合影

北京东路小学曾以“乐、能、创”三个要素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出了30多个“小影星”,有“小影星”摇蓝之美誉。

北京东路小学今影

今天

福建中路就逛到这里

最后,

我去福建中路近北京东路口的

百年老店德兴馆

吃了一碗闷蹄二鲜面

侬有什么记忆和故事?

欢迎留言分享

史料来源:《上海市黄浦区地名志》、上海档案信息网《“石路”旧事》和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散步(组图)三十二
80年代的上海(十六)【50P】
上海记忆:熟悉的马路,熟悉的场景(1)
1980年代,上海街景老照片,侬晓得伐
穿越时空
小东门的回忆(二) / 作者:huanan13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