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步700年上海老城厢 我惆怅得像堵墙(作者:王猪猪)


漫步700年上海老城厢

我惆怅得像堵墙

王猪猪

文章写多了,好玩事情跟着也多,最近有个读者朋友说非常仰慕我的玉树临风,一定要来见见活人。

我十分感动,然后拒绝,毕竟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生怕人家看到我的真面目之后粉转黑。想象中你以为是迪丽热巴,见了面实际是阿里巴巴,这就很尴尬了。

读者朋友很诚心,一再保证,说和深刻的灵魂相比,肤浅的皮囊不重要。

好吧,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读者朋友要请我在他从小长大的老城厢里某个著名国营老字号饭店吃饭,我想,好歹我也是个文化人,怎么能一上来就吃饭呢?忒呒腔调了。

啊,您甭客气,甭破费!老城厢兜兜马路就行,饭就不吃了,心意领了!

啊,猪猪老师,那怎么行呢?马路也要兜,饭也要吃,就这样说定了!

于是,就有了这一次高温36℃的老城厢半日游,特以记之。

小桃园清真寺
小桃园街52号

旧称清真西寺、上海西城回教堂,上海伊斯兰教协会现驻地。因寺门正对着小桃园街,故得名“小桃园清真寺”。初建于1917年,1925年在现址重建,如今看到的为1925年建筑。

大门北向为拱形花格铁门,嵌书“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古兰经》经文一节。入内是长方形庭院。庭院西侧是礼拜大殿,可容近500人同时礼拜。

注意大门上面的那个数字“1343”!伊斯兰教历1343年,即公元1925年,也就是建筑落成的年份。

清真女寺
小桃园街24号

小桃园清真寺的礼拜大殿目前在整修,我们又去了一墙之隔的清真女寺。管理人员是一名操上海话的回族女子,很客气,带着我们参观讲解了一番,看我们要拍照,还特意把大殿的灯都打开了。

始建于1920年,原址在南市高墩街,是上海第一所清真女学,也是当时上海伊斯兰教妇女进行学习和完成宗教功课的唯一活动场所。

读者朋友告诉我,这里叫小桃园,有小桃园街、小桃园居委会,是因为以前真的有桃园!不禁遐想起那个桃红柳绿小桥流水的年代。

大境阁
大境路269号

大境阁原为上海城墙的一部分。上海城墙筑于明嘉靖年间,辛亥革命后拆除。在拆城过程中,城墙上建有关帝庙的一段被保留了下来,因为关帝庙悬有清道光十六年两江总督陈銮题写的“大千胜境”匾额,故又称为“大境阁”。

大境阁二楼陈列《上海老城厢史迹展览》,分城墙史话,设置沿革、东南重镇、城厢变迁、步入近代、文昌物华、南市展望等7个部分,多种形式展现上海老城厢700多年间的变迁、今日和未来。

海上白云观
大境路259号

北京有白云观,上海有海上白云观,现为上海市道教协会和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镇观之宝是三清殿内所供奉的张天师、许天师、真武大帝及天将的神像七尊,均为铜铸,高177厘米,仪态端庄,面容慈祥,铸工精良,堪为上品。

关于这七尊神像还有两个故事。一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海关查没了企图盗运出国七尊明代铸造的鎏金铜像,移于白云观供奉。

二是五十几年前,红卫兵冲进了白云观,劝道士们不要不劳而获吃香火饭,应该参加社会工作。当时的七尊神像被拉倒,但是砸不坏,准备拖到冶炼厂融化。就在此时上海博物馆出面提议,将七尊铜像存放博物馆,得以保留下来。

龙门书院旧址
尚文路133弄1~105号

龙门书院是上海中学的前身,由上海道台丁日昌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在上海倡办。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后,书院改为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校。1912年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与江苏省立商业学校合并成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33年新校舍(即今日上海中学所在地)落成,占地约500亩,上海中学迁往新址,原址废弃不用。


龙门书院旧址,于1935年建成了民居,名龙门村。

当时的开发商把这块地分成53块出售,买了地皮自己造房子,所以龙门村的建筑形态都不太一样,有石库门、新式里弄、独栋花园住宅。人称“微缩的万国居民楼”。

里面有个景点“仁庐”,原为荣毅仁家亲戚住房,现在办展览,是个艺术空间,可以入内参观,周二至周日开放,搜索公众号“仁庐”预约。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
乔家路234~244号

第一眼见到的时候吓一跳,这么破!接着就是狂喜。

如雷贯耳,久仰大名。其实想来从前的那些年月里,我很有可能是路过的,只是没发现。感谢读者朋友。

我查到了《联合时报》一篇旧报道《菜摊肉摊水果摊重重包围 徐光启故居 “九间楼”现状堪忧》。

菜摊、肉摊、水果摊重重包围,地面环境脏乱不堪,很难相信,这里就是历史文化名人徐光启的故居——九间楼。黄浦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部教授顾鸣敏日前呼吁:尽快做好徐光启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现在啥摊都没有了,因为乔家路地块都动拆迁了。人去楼空,夕阳西下,走在乔家路上,竟有一种赛博朋克的奇幻感。

网上找到一张两年前还住人时候的照片,真是非常有烟火气。

这是现在人去楼空的模样,不过这样也好,终于可以好好修复保护了。

写在后面的话

这次行程我是满意的,但是这篇么,严格来说是不满意的,写得乱七八糟像报流水账,生怕读者朋友失望:皮囊已经如此,灵魂更不过尔尔。

但是,另一方面,我好像也已经尽力了,很难写得更好更清晰更深刻更有条理,就如同写其他地方那样。因为,其他地方,是景点,而上海老城厢,是乡愁啊!

以上涉及的六个点,大境阁和海上白云观,我去过。第一次去是23年前。

1998年的夏天,有个小屁孩放暑假了,暑假作业就那么点儿,《西游记》看了一遍又一遍,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他多么希望能外出旅游,可是大人们天天忙着上班下班做家务,没一个理会他。他所有的乐趣就是打开地图,在上面研究来研究去“卧游天下”,突然有一天灵光乍现:我为什么不自己去呢?

于是他动身了,骑着一辆小自行车,从当时的住址梅川路横穿五个区(普陀、闸北、卢湾、黄浦、南市,现在只剩两个区了),来到老城厢,第一站就是大境阁。他在那里爬了城墙,拜了关公,还在对面的小店里吃了一碗现炒浇头香菇面筋面,花了两块五毛钱。

其实他想吃大排面的,钱不够。

现在,他想吃蟹黄面就吃蟹黄面,想吃三虾面就吃三虾面,但是那个环境、那种心情却很难再复制了。

来源:“猪眼看天下”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南市老城厢(中)
上海散步(组图)二
(79)河南南路老城厢里建筑
上海老城厢--海纳百川的源头
老上海的痕迹(四十五,近百年历史的“小桃园清真寺”)
上海八大清真寺(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