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玲:她的光鲜与苍凉仍没被看透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去世
图为张爱玲晚年留影

原载:《新民周刊》2020年第37期

作者:阙政

张爱玲曾在给友人的信末写下:“祝最好的运气”。然而她本人却真算不上好运——少年考上伦敦大学,因战事未能成行;转投港大,又因珍珠港事变性命堪虞,中途辍学;闻名上海短短数载便远走他乡,感情上亦曾明月照沟渠……

辛苦最怜天上月,可幸的是,纵使夕夕成玦,也总有一夕如环——上海遂了她“出名要趁早”的心愿,香港激发了她卖座电影编剧的才干,台湾文坛的推崇让她再度成为经典作家,逝后声名更隆,平地惊雷般引发“张学”爆红……

再度回顾她这一再被“重新发现”的一生,感受恰如她当年在《创世纪》中写下的那一句——

“爱是热,被爱是光。”

出名趁早,传奇启幕

在中文世界富于盛名的张爱玲,成年后第一次正式投稿,意外地是从英语写作开始的——1942年,她因战事中断港大的学业,坐船回到上海。本想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继续学业,却被告知要从大一开始重读。“半工半读体力不支,入不敷出又相差过远,随即辍学,卖文为生。”——先给英语《泰晤士报》写影评剧评,接着又为英语《二十世纪》月刊连写三篇有关中国的散文。《二十世纪》当时主要的读者群是身在亚洲的欧美人士,因此后来当她把其中一篇散文《中国人的宗教》改写成中文时,特别提到:“这篇东西本是写给外国人看的。”——在港大的三年,为了练习英文,张爱玲从不用中文写作,连信件都用英文写,到她回沪谋生时,这英文便派上了用场。

然而要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张爱玲还必须打开中文市场。1943年春天,她托亲戚引荐,认识了《紫罗兰》主编周瘦鹃,将自己回沪后的短篇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呈上。据周瘦鹃记述:“当夜我就在灯下读起她的《沉香屑》来,一壁读,一壁击节,觉得它的风格很像英国名作家毛姆的作品,而又受一些《红楼梦》的影响,不管别人读了以为如何,而我却是深喜之的了。”

在《〈传奇〉再版序》里,张爱玲留下她的名言:“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而她在上海的成名称得上一炮而红——《第一炉香》《第二炉香》于四个月内接连在《紫罗兰》发表后,很快,《万象》《杂志》《天地》《古今》《苦竹》《小天地》都开始刊載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她投稿不分官方还是民办,只看哪家畅销、有更多的读者、更高的稿费。《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封锁》《年青的时候》《花凋》《红玫瑰与白玫瑰》你方唱罢我登场,四面八方广撒网的目的,是趁热打铁,一直保持人气,并以最快的速度结集出版,获得市场的认同和追捧。

才气纵横而又精打细算之下,1944年8月15日,《传奇》问世。这本“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面寻找传奇”的小说集,让张爱玲“快活得简直可以飞上天”。她想象自己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我要我最喜欢的蓝绿的封面给报摊子上开一扇夜蓝的小窗户”。

许多年后她在给友人的信中仍会写道:“趁脸孔尚在,我就要站在世界面前——不要等到自己——像一些老年人——只沦为时间流逝的一个记号。”

“战时的孤岛上海成全了张爱玲的初次成名。”在华师大教授陈子善看来,抗战前的上海,纯文学与通俗文学分得很清楚,双方各办自己的杂志,各有阵地,井水不犯河水,左翼有时候还会对鸳蝴派进行批评。但战争开始以后,各方条件发生变化,刊物减少了,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开始出现“合流”的现象,“这对于整个现代文学都是好事,双方互相取长补短,扩大了受众——像张爱玲就是,市民阶层爱读,知识分子、精英阶层也喜欢。”

衲解史上今日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爱玲生平简介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张爱玲
缅怀张爱玲散文
现代汉语的语感
每日荐书20210930
民国倩影:张爱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