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对心的认识及治疗

心脏的生理功能

一、心藏神,主血,为五脏六腑之主

二、心主血脉

三、其华在面

四、开窍于舌

五、心主汗液

心病的病因病机

一、虚损劳伤

二、饮食不节

三、七情所伤

四、寒邪侵袭

心病辨证施治

一、虚证

辨证施治

(一)心气虚

(二)心阳虚

(三)心阳虚脱

(四)心血虚和心阴虚

二、实证

辨证施治

(一)痰火扰心

(二)痰迷心窍

(三)心火炽盛

(四)心血瘀阻

(五)寒凝心络

心病辨证施治

  心病症候不外血脉和神志两个方面。属于血脉的症候有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心血瘀阻等;属于神志的症候有痰火扰心、痰迷心窍等。一、虚证表现在阴阳气血四个方面。辨证施治

  (一)心气虚:

  【主证】心悸,气短,自汗,脉弱而结、代。体胖嫩。

  【兼证】面色白,心痛阵作,体倦乏力,胸闷神疲,舌【临床特点】心悸伴有胸闷气短,静诸证则减,动则甚,因“动则气耗”。脉结、代无力,因“结面无力真气虚”,“代则气衰”。  

在现代医学中心脏神经官能症、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常出现类似症候。

  【治法】补心气安心神,佐以养血通脉。

  【代表方剂】养心汤(《证治准绳》)

  组成:党参、当归、茯苓、茯神、柏子仁各9克,炙黄芪、酸枣仁(炒)各12克,远志4.5克,川芎3克,肉桂1.5克,五味子(打碎)、半夏曲、炙甘草各6克。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心气不足、营血衰少、心神不宁的代表方剂。“气为血帅”,气虚不荣,帅血无权,易致血瘀。兼有胸痛不移,舌有瘀斑,脉象细涩等症,当加丹参、桃仁、红花,以奏益气活血化瘀之效;若“母病及子”,兼有脘闷食少便者,为脾失健运,当去酸枣仁、柏子仁、加白术、陈皮、葛根,以奏养心健脾之功;若兼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气阴两虚,当去川芎、茯苓,加麦冬、石斛,以奏益气养阴之用。  (二)心阳虚

【主证】心悸胸闷,身寒肢冷,心痛暴作,脉象迟弱。【兼证】精神倦怠,气喘自汗,头晕目眩,而浮肢肿,而色皖白,舌质淡润,脉象结、代。【临床特点】诸证得热则缓,遇冷则剧。心中有空虚感。若阳虚气弱则血行涩滞,出现口唇青紫暗晦,四肢厥冷。

在现代医学中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等病常出现此类症候。如心阳虚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心阳虚脱。  【治法】补心气、振心阳、安心神,佐以养心血、通血脉。

  【代表方剂】桂枝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人参12克,桂枝9克,炙甘草12克,白术9克,干姜6克。水煎服。

  临床应用:兼浮肿者,为水气凌心,加生黄芪、泽泻,以温阳化气利水;兼咳喘痰多清稀者,为痰饮犯肺,加细辛、五味子、清夏,以温化痰饮、止咳定喘;兼少寐多梦、健忘易惊,为心神失守,去干姜,加柴胡、龙骨、牡蛎,以柔肝宁心,镇惊安神。 

 (三)心阳虚脱:具备主证3项即可确定诊断。

【主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气息微弱,脉微欲绝,口后及全身出现青紫斑块,神昏躁动。【兼证】心气虚和心阳虚诸证。临床上严重心力衰竭、休克常出现此等症候。

  【治法】回阳救逆固脱。如属阳损及阴,血行迟滞,瘀血阻络者(微循环障碍),当以回阳温经通络,活血开瘀固脱。阳回后继以温阳益气,养血安神调治。  

【代表方剂】

  1参附汤(《世医得效方》)组成:人参15克,熟附子12克。

  方解:人参大补元气;附子温阳救逆。共奏补气回阳固脱之功。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此方有兴奋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血压,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抗休克等作用,还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多用于心力衰竭,体克等症。临床应用:若汗出如油,为气脱阳亡之势,当加黄芪、五味子、山黄肉、麦冬以生脉敛汗固脱;遍身青紫,舌质紫暗,为阳损及阴,血络瘀阻,当加丹参、赤芍、连翘、桂枝以温阳化瘀;喘促不安者,为肾不纳气,当加五味子、蛤蚧尾、黑锡丹以纳气定喘;咳血者,为血络损伤,当加童便、参三七、炙百合以益阴敛肺止血。 

 2复脉化瘀汤

  组成:炙甘草、桂枝各15克,人参、赤芍、红花、川芎各12克,黄芪18克,麦冬21克,麝香0.5克(冲服),熟附子9克。

  方解:人参、黄芪、附子补气回阳救逆,炙甘草、麦冬益血生脉;赤芍、川芎、红花活血化瘀;桂枝、麝香温经通阳开窍。方以大补元阳为主,益血生脉为辅,阴阳气血相辅相成,达到大补元阳而无耗阴之弊。血以活为贵,方中赤芍、川芎、红花活血化瘀以开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瘀;气以通为贵,方中又有辛温走窜的桂枝、麝香以温通经络载药直达病所。使元阳充、瘀血化、经脉通,生机方能回复。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此方具有强心醒神、兴奋循环和呼吸中枢,并有宣通微循环、提升血压、抗休克等作用。临床应用:脱汗者去麝香,加山萸肉、五味子;四肢厥逆甚者,加干姜,去赤芍、麦冬;神昏不语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痰多者,加橘红、半夏、远志;烦躁不安者,加莲子心犀牛角;四肢抽搐者,加羚羊角、全蝎、钩藤等。  

〔附〕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出现一种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理改变过程,管壁增生硬化,管腔缩小,甚则闭塞、痉挛而产生疼痛。从中医的观点看,多数学者认为属“瘀”的范畴,即脉管强硬、脉气不利、血脉瘀阻。多采用活血化瘀法施治。笔者临床实践休验,冠心病“虚”是本,“瘀”是标,由气虚导致血瘀是某些冠心病的主要病机。  

【代表方剂】保丹饮(保元汤合丹参饮)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丹参24克,甘草6克,桂枝12克,檀香9克,砂仁3克。水煎服。

  临床应用:此病涉及多个脏腑,症候亦较复杂,各地用药亦不一致,但根据临床常出现的几个主要症状,如胸痛、胸  闷、心悸、头晕、失眠等,辨证用药,亦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胸痛:刺痛加红花、赤芍、三七;急痛、剧痛加元胡、射香、苏合香丸、宽胸气雾剂;胀痛加枳壳,玫瑰花、降香;闷痛加郁金,香附、前胡;隐痛加黄精、杭芍、炒枣仁;热痛加寸冬、茵陈、葛根;寒痛加附子、细辛、良姜、革拨等。胸闷:虚闷加人参(或党参至30克)、葛根;郁闷加玫瑰花、香附、川、郁金;瘀问加红花、赤芍、三七;食闷加山楂、枳壳、莱服子;痰闷加瓜蒌、前胡、半夏。  心悸:心阴虚加石斛、生地、枯草、磁石、朱砂等;心阳不足加炙甘草、附子、桂枝(加至15~30克);瘀血加远志、血竭、苏木、琥珀;心脾阳虚加茯苓、白术。头晕:肝阳上亢加玄参、决明子、枯草、茵陈;肝风内动加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羚羊角、钩藤;脾虚痰盛加橘红、半夏、吴萸、青木香。失眠:肝肾阴虚加炒枣仁、五味子、玄参;火郁肝经加炒枣仁、栀子、郁金;心肾不交加炒枣仁、知母、川连、肉桂;瘀阻心络加远志、琥珀。  

(四)心血虚和心阴虚多兼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神经衰弱症状。1心血虚;具备主证2项,兼证1项即可确定诊断。

【主证】证忡不安,少寐健忘,脉象细弱。【兼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头昏目眩,舌质淡红,脉象结、代。

  【临床特点】静卧亦觉心中悸动不安。

  因心藏神,心血不足,神无所依;心主血脉,血虚气少,故诸证丛生。

  【治法】养血生脉,安神定志。

  【代表方剂】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党参各15克,生地30克,麦冬、阿胶(烊化)各9克,麻仁12克,桂枝、生姜各6克,大枣6枚(擘)。以酒水同煎,或用水煎以酒为引。  

临床应用:因心主神明,心血不足,神明失守,怔忡不安,故在临证时,多去麻仁加炒枣仁、朱砂、琥珀,以安神定志。在应用本方时,必须辨明阴阳气血间的相互关系后加减应用:若兼心烦少寐,为阴血不足,当加龙眼肉、柏子仁,以加强滋阴养血安神之功;兼动则心悸,胸闷更甚者,为气阳两虚,当加黄芪、白术,以加强益气温阳之功。  

2.心阴虚;具备主证2项、兼证1项即可确定诊断。

【主证】心悸而烦,手足心热,舌尖干红,脉象细数。【兼证】颜面潮红,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少寐多梦,舌红少苔。

  【临床特点】心中有烧灼感,口干而渴,饮而不多,或漱水而不欲饮。

  因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出现心火上炎之象,故心悸,烦躁,失眠,舌红面痛,或口舌生疮。汗为心液,阴虚火动,追液外出,故盗汗与潮热并见。阴虚生热故脉象细数。心血虚和心阴虚的区别:血属阴,所以心阴虚包含心血虚,但心血虚不等于心阴虚,心血虚只是心脏本身血液的供养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无热象,常与脾虚症候同时并见,称“心脾血虚”。心血虚进一步发展而影响到其他脏腑时,尤其是损及肝(子盗母气)肾时,则出现阴虚生内热的症候,除有心脏本身阴血虚少,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外,并出现潮热、盗汗。  

【治法】滋阴养血安神。

  【代表方剂】补心丹(《生秘剖》)

  组成:党参、丹参、玄参、茯苓、桔梗、远志各15克,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于仁(炒)各30克,生地12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下。  

临床应用:此方是治以阴虚为本的方剂。若口干舌燥,口舌生疮明显者,为阴虚火旺,加黄连、莲子心,以育心阴降心火;头晕目眩明显者,为阴虚阳亢,加紫贝齿、磁石以滋心阴靖心阳;潮热盗汗明显者,加丹皮、地骨皮、白薇以清虚热;心烦失眠明显者,加莲子心、栀子、夜交藤以清心安神。  

二、实证

  心病实证表现在心火炽盛,痰火扰心,痰迷心窍,心血瘀阻等方面。

  辨证施治

  (一)痰火扰心;主要表现精神、神志方面的症状。具备主证2项、兼证2项以上即可确定诊断。【主证】惊悸、狂躁、脉象弦大滑数。【兼证】面红目赤、头痛不寐,语无伦次,哭笑失常,口渴饮冷,口苦不寐,溲赤便结,舌质红降,苔黄厚腻。【临床特点】烦躁不安,高声呼号。

  此多因情志不遂郁久化火,肝火上扰心神,故出现以上诸证,甚则兼见面赤,口渴喜冷饮,吐血,衄血,小便黄赤等火热之象。现代医学中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热性病极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等等,常出现上述症候。【治法】清心豁痰,泻火开窍。

  【代表方剂】生铁落饮(《医学新悟》)

  组成:生铁落60克,胆星、贝母、玄参、天冬、麦冬、连翘各9克,丹参、茯苓各12克,橘红、石菖蒲、远志各6克,朱砂2克(分2次冲)。 

 临床应用:此方用于痰火扰心之狂症。应用时多加生大黄、清半夏、枳实、竹茹、川连,以增强导痰泻火之力;与安宫牛黄丸合用,疗效倍增,痰火壅盛者,加青石、黄连、郁金以清心开窍泻火;吐血衄血者,去菖蒲、远志,加生赭石、生栀子、白芍以补肝降逆。 

 (二)痰迷心窍(亦称痰阻心包);具备主证1项、兼证3项以上即可确定诊断。【主证】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语无伦次。_【兼证】喃喃独语,哭笑无常,喉中有痰,口吐涎沫,心悸眩晕,舌苔厚腻,脉象弦滑。【临床特点】喜独处暗室。  【治法】祛痰开窍,解郁醒神。

  【代表方剂】涤痰汤(《济生方》)

  组成:姜半夏、竹茹、茯苓各9克,胆南、橘红、枳实、石蒲各6克,人参(或党参9克)、甘草各3克,生姜3片,大枣4枚。  

(三)心火炽盛:具备主证、兼证各2项以上即可确定诊断。

  【主证】心烦面悸,口舌糜烂,舌尖红,脉象洪数。【兼证】少寐多梦,口苦口渴,吐血衄血,溲赤刺痛。【临床特点】喜凉恶热。  【治法】清心泻火,通利小便。

  【代表方剂】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15克,木通6克,竹叶9克,甘草梢3克。方解:生地清热凉血;竹叶除烦热,凉心气,利尿通淋;木通降心火,利小便;甘草梢和中清热解毒,下达阴茎而止痛。统观全方,清热凉血,利尿通淋,引导心和小肠之火从小便而出。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此方有抗菌解热,利尿,消炎,促凝血作用。多用于口腔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四)心血瘀阻:

  1气滞血瘀:具备主证、兼证各2项即可确定诊断。【主证】胸闷憋气,心痛如刺,舌有瘀斑或舌下静脉青紫延长。

  【兼证】心悸怔忡,心痛阵作,痛连左胁,痛剧则肢冷唇青。

  【临床特点】遇怒发病,轻度活动舒适。【治法】行气化瘀、活血止痛。

  【代表方剂丹芍饮组成:丹参30克,赤芍、川芎、红花、降香各15克。水煎服。  

2,阴虚血瘀:具备主证、兼证各2项即可确定诊断。【主证】心烦而悸,头晕目眩,心痛如刺夜间明显。【兼证】胸闷憋气,少寐盗汗,肢体麻木,头昏眼花,舌质红绛少苔,脉弦细数。【临床特点】与肝肾阴虚往往兼见。在临床上常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治法】滋心阴,益心气,活血化瘀。【代表方剂】二参通脉汤组成:童参、玄参、麦冬各15克,丹参30克,赤芍、川芎各12克,郁金9克,元胡粉3克(冲),香附6克。水煎服。  (五)寒凝心络;具备主证、兼证2项以上即可确定诊断。

  【主证】暴痛如裂,体缩肢冷。

  【兼证】面色青惨,胸闷憋气,舌质淡蓝,脉迟而弦。

【临床特点】遇冷则发,得温则缓。

  因寒邪偏盛,上凌阳位,寒凝气滞,痹阻胸阳所致。如兼痰饮,则兼见咳吐粘痰,喘促不安,苔腻脉弦。【治法】温经散寒,宣痹通阳。

  【代表方剂】桂附汤(自拟方)

  组成:制附子9克,桂枝、白、川芎各12克,全蒌18克,葛根15克。水煎服,白酒为引。

  临床应用: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香附;兼血瘀者,加丹参、桃仁、红花、郁金;兼痰浊者,加半夏、石、远志;阴寒阻络、留而不去者,加细辛、麻黄、路路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实践技能辅导: 心悸的中医辨证论治
【颜正华:瓜蒌薤白系列汤方加减-治胸痹】
心悸诊治精粹
青囊读书会丨周次清冠心病的治疗经验
心悸中医辩证论治
龙野一雄论经方证治(二十四):肺结核与治疗详解(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