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01

最好的礼物,就是团聚在一起。

今天是圣诞节。祝各位圣诞快乐。

我不是基督徒,但我喜欢圣诞节带来的新一切:

信仰,洁白的信仰,礼物,复活,重生的希望。对造物主的敬畏,对家庭和家人的尊重。

前年的今日,我在《我的年终总结》里这样写到:

就像罗曼 罗兰在《约翰 克里斯朵夫》序言里所说:“没有恶人,没有仇人,大家都是受苦受难的人。”

我的过往生活,让我曾经相信,我的生活,总会在十年左右的一个周期里,有一个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重新选择的过程,是一个重新熔铸自己的过程,所以我称之为蜕变重生。

去年的今日,我在《上帝的磨盘转得很慢,但磨得很细》里这样写到:

这个世界会好吗?会!

只要你活得足够长。太阳每天都在升起,只要你明天能够再一次醒来。

乐观主义者仅仅凭希望二字就可以活下去而悲观主义者每次选择,最先考虑的是最坏结果能否承受。你把前方的烟火描述得再辉煌,悲观者也很难动心。他们唯一在乎的是,万一那个盛景是假的,回头的路上有没有逃生出口。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人们对新年最大的误会就是以为它真的是新的,于是会觉得就好像是电脑重启一样,所有旧年的bug就自动修复了。

就像我在《上帝的磨盘转得很慢,但磨得很细》里引述的那个故事:

观《大秦赋》有感

孟姜夫妇新婚夜,丈夫安慰妻子:“等祖国统一了,就会有好日子过。”

后来祖国统一了,孟姜女深情送夫:“安心去修长城吧,没有国家哪有小家?我和孩子等你回来。”

再后来,范喜良牺牲了,孟姜女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指着长城外的荒漠教导儿子说:“快快长大做个接班人,去报血海深仇,害死你父亲的是匈奴!”

想起来在微博上看到的一段话:

看了些明末陕北大起义的论文,这两天老是想起大学时看的《洪武大案》,里面朱元璋审问暴乱的农民,说你有冤屈为什么不告官呢?农民反问:你在元朝造反的时候为什么不告官呢?朱元璋不说话了。我一直觉得这个场景很经典,严肃性几乎比得上菊千代之问。

02

国人衡量幸福,很早以前就有了一套明确的标准,就是《尚书·洪范》中所说的“五福”:

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第一条是长寿,只有活到一定年龄,你才能享受到各种幸福。

第二条是富,即有钱,你得有起码的经济条件。

第三条是康宁,这辈子别遇到什么大灾大难。

第四条是攸好德,即要有一定的道德追求。不是有句话吗,清白的良心是最温柔的枕头。

第五条就是得善终。我们通常说的一个词叫寿终正寝。

我越来越觉得,不管是高等生命,还是普通生命,要做到这五点,都不容易。不管是在盛世,还是乱世。

03

旅居法国的作家张佳玮,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上周末和一个在北美的朋友聊新闻。

我说,我所接触的若干繁体字地区家庭出来的孩子,据说上面几代人都受着不错的教育,本以为会格外开明;但接触下来,发现许多思维习惯都还老一套,仿佛旧年间深宅大院。

朋友很直白地说:北美这里也是:以为会更好,其实更封建。

当然也有新派的,那就很社达了: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那一套,玩得很溜。

沿着这一点,稍微想了一想。

大家都知道古代历史,多有教庶民老实巴交,上面自己骄奢淫逸的。酒池肉林,脏唐臭汉,诸如此类。

说着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事实上经常不是如此。

所谓上等人和平民,似乎遵循着不同的道德标准。

巴黎这里奢侈品行业,互联网时代之前吧,有过些小小的说法。

比如,老牌奢侈品,往往无视政确。

因为政确是面向平民的,追求平等,薄利多销,四平八稳。

奢侈品卖的是稀缺性,是品牌俯视受众,而不是求着受众卖。所以要走极端,要奢华得过分。

其中一个卖点,trangression,罪愆。

比如以前写过,某卖鱼子酱的老牌,当年起家,就是靠宣传自己是旧沙俄正统搞法,特别奢侈靡费——明明当家的是亚美尼亚人。

比如某品牌至今logo,都用拿破仑三世时期的贵族纹章做原型,明明拿三都倒台那么多年了,但自有老派富人喜欢这一套,是所谓历史传承。

比如某些香水1970年代直接用异国情调的成瘾性药物作为名字,出了款香水。因为带点罪恶感,因为异国情调exotic。

异国的,奢侈的,罪恶的,极端的,浮夸的,腐朽的——总之,对普通人而言觉得过分觉得罪过罪过,反而是有些所谓上等人喜欢的。

而这种罪愆式炫富,一度是被鼓励的。

之前写凡尔赛时提到过,法国人开始喜欢一天到晚舞会、宴席、搞庆祝、邀宠,整得花里胡哨,是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开始的。

当时奢侈品的用途之一,是社交距离阶级划分。

哄着贵族们把钱和时间都用在摆阔炫富邀宠上,路易自己成了高高在上的裁断者,所有诸侯都忙着烧钱讨好他。如此一来,法国就太平了。

所以,大概,就是这样的。

在古代阶层明显的社会里,所谓上等人和普通人,秉持着不一样的道德标准。

普通人被要求平淡中正,努力勤勉,安分守己。

上等人则不妨铺张欲望,穷奢极欲,甚至以普通人的罪愆为自己的快乐,享受“你没法吃的我吃了,你没法做的我做了”的优越感。只要不掀金字塔尖就行。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所谓上等人,格外信奉丛林法则——他们自己就切身体会到这一切的好处呢。

当然也有许多上等人,在新时代,依然秉持着古代深宅大院那一套规矩,甚至变本加厉地封建:

因为那一套,可以让他们安享老年间老爷的快乐嘛。

这段话解了我很多惑。关于人生和世事的。

所以我昨天看@严锋在微博上这样感慨,我也很感慨:

张爱玲说,成名要早。其实还有一个更要紧的,那就是懂道理要早。年轻的时候经历少,对生活多凭想象。好些要紧的道理,要到人生的后期,亲身经历过了,才会明白,但也晚了。但时光并非通向道理的唯一途径,如果对道理有学习兴趣,对事实有敬畏之心,对他人的经历有借鉴的诚意,那是能尽量早一点明白的。

人生难免跳坑,但也要尽量避免跳大坑,以及粪坑。

这段话,可以和原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朱文轶的一段话互相印证:

“浮盈这个概念在人生路上也适用。”

不止浮盈,浮亏何尝不是人生路上的常态。所以,别被任何的“浮”迷住了双眼,捆住了手脚。

我们都要常常问问自己,人生里最终能落袋为安的是什么?

恐怕是那些真真实实的、不需给别人看、也欺骗不了自己的感受;是能沉到人生最底层、永不会遗忘、永不会被任何人取走和收割的幸福啊。

就像韩松落写的一段话说的那样:

但事实上,人生不就是这样的么?兴衰生死,都是一个叙事线上的故事,只有黄金时代,只有大红大紫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下坡路是必然,生老病死是必然。那些曾经比肩林青霞、媲美刘德华的人沦落的故事,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我们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人生兴衰周期,往往只看到前半段,觉得后半段是意外,是不该发生的事。

我们都以为,青春会持续很久,和青春有关的热情、生机勃勃、好奇心,以及对事物的新鲜感会持续很久,但事实上,青春很快就过去了,每个人都要用之后的五六十年,去面对感受力消失,毫无新鲜感的生活。

我们也以为,爱情可以保持很长时间,足够让两个人白头偕老,但事实上,科研结果表明,人的所谓真爱,只能持续三年,其余的时间,都要靠相处的艺术,以及双方对情欲的压抑来度过。有人在相处两三年的时候,就已经被疲惫感淹没,如果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五十年,那的确是一场漫长的煎熬。

我们都以为,经济永远平稳上扬,足够让一个人安然度过一生,但事实上,人的一生,起码要经历六七个大的经济周期,这些经济周期,有上扬,有硬着陆软着陆,充满各种变数,和经济周期同步发生的,还有各种社会动荡。所以,我们永远可以看到传奇故事,贵族小姐后来靠捡垃圾生活,某个行业的大王变成了街头小贩。

我们都是用已经经历过的时间,来预测将来,从来不会想到,未来的时间,其实漫长到无法想象。没有一劳永逸,没有尘埃落定,人生实在太漫长了,每分每秒都充满各种可能,已经发生的还会再发生,没有发生过的正在骚动,三五个月,就足够埋藏一段巨变。

这些故事,在人类历史上,变了各种模样,发生了几万遍了。但年轻的,活在兴头上的人,往往只愿意把自己投射到那些黄金时代故事里,觉得后半段都不应该,都是明星自己作,自己活该。

所以,是为香港明星的衰落大惊小怪,并对他们尖刻嘲讽,还是惋惜感叹,并期待他们能够找到生活的平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年龄和见识的重要标准。

见识过人生周期的人,其实都欲言又止。

但我们没有经历过啊, 所以一切都需要经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就像《追风筝的人》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就是这样,总会活在某个时限内,那里的世界也许是几年之后连自己都无法理解,但这又是我们无法突破的。就算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04

电影《喜剧之王》里有段经典对白:

“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后会很美的。”

这俗世,总叫人阵痛。但我们总会在某一时刻,找到人生的信仰。

05

昨天晚上,八戒在钱眼群里说他新开了个网店,促销广告是:

买圣诞帽吗?红的十元绿的免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十大奢侈品,你拥有了几件?
十个幽默故事,十个人生道理
网上一篇发人深思的故事:太有人生道理了!不看是你损失!
人生的25件奢侈品 你有多少?
我们都低估了人生的漫长
人生25件奢侈品,你拥有几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