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张老照片

01

原来我也曾经年轻过,不是现在这样子。当时真是太年轻了。

有种老泪纵横的感觉。

第一排,蹲着的,我居然是C位。

这是初三那一年的照片,1982年。15岁。

中间坐着的白衬衣是当时的班主任司德甲老师。我后面坐着的中山装是英语老师。姓什么,想不起来了。最后一排最右边的同学,曾经是我同桌。好像我们因为什么事情,还打过一架。

想了半天,想起来可能是我和另一个女同学同桌,经常说说笑笑,他嫉妒,就各种使坏。我忍无可忍,拿铅笔使劲儿扎他胳膊。

他闹到老师那里,最后不了了之。

有几个,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

都忘记了曾经有过这张照片。

这是读大学的时候。想不起来是大一还是大二。中间的女同学的名字想不起来了。她和后面的眼镜男是男女朋友。后来结婚了。

记得她笑话眼镜男家的一个故事:

说他家在山上有100块地,种红薯,也就是地瓜,我们那里叫芋头。说他爸爸去山上耪地,就是给地瓜松土。松了99块地,就找不到最后那块地了。最后拿起放在地上的席帽荚子(我们那里一种用高粱秸皮编的遮阳帽,当地农民都是用来下地干活遮阳用),发现第100块地在帽子底下。

意思就是山区的地小,散、碎,见缝插针。种庄稼能活一棵是一棵。

我一向对自己的样貌没有自信,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

现在看看,年轻的时候还不算难看。毕竟,我也年轻过。

这两张照片,一张是15岁,一张应该是18岁。初三,大一或者大二。

想起来王小波的一段话: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不知道我后来做老师,做编辑记者,做房地产商人,到处讨生活。

更不知道现在客居岭南,总把他乡做故乡。

对了,第二张照片里的我,当时应该是100零几斤,不是现在肥佬的样子。

想起来有个段子,说两个生物水分子学家在实验室里做试验,一位美丽的女郎从窗外走过。一个分子学家目不转睛地盯着女郎的背影看。另一位水分子学家说,你别看了,再看你脸上的水分子张力也赶不上人家。

那时候还有张力对抗地球引力,现在呢,只有引力了。杀猪刀。

感觉很难把当时的我,和现在的我,比如下面视频里的我当做同一个人。

如果能穿越回去,我会对那个时候的我,说什么呢?

02

"一个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大概必须有过类似的处境,受过类似的痛苦,或者有过类似的觉醒体验,而这却是非常罕见的。"

03

下面的几段话,都是微博上看来的:

分享一段毛姆的话:

“我不考虑将来。要是我既要想着今天,又要操心明天,生活就没有意思了。每当事情糟到不能再糟的地步时,我总发现天无绝人之路。”

是这样的朋友们,事情无论怎样都会有起色迎来转折,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永远不要灰心失望,许多时候老天只是把运气放错了地方,你坚持一下下,它就会给你拥抱并且放回来。


说说文学吧。

因为你活的不够自洽,没法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精神秩序,充满困惑,所以你想通过阅读文学,了解生活的可能性,学习如何对抗虚无和死亡,这只是一个选择。有公众号因为余华上台教中学生写作文,就哀叹文学已死,这大可不必。对文学首先应该祛魅,阅读文学只是一种内心需要,这跟你需要酒精、电子设备或者观世音没什么本质区别。

有些人不喜欢看什么文学作品,我非常羡慕这些人。往往生命力足够强悍的人才没有文学性的精神需求,他们大步向前,从不瞻前顾后,也不会被形而上的东西束缚手脚。

对文学有诉求的是另外一种人,所以文学青年有一些普遍的特征,比如脆弱,他们对待生命踌躇而敬畏,有点战战兢兢,但又不想被人看出来,所以就看点文学,找找慰籍和解释。再比如不满,愤青和文青往往都是一类人,文学本来就是基于痛苦的创作。满意和幸福,这些在文学家眼里看来都不是什么好词,这往往意味着生活静止了,没什么改善或者进步的意思了。有一本讲朝鲜的书叫《我们最幸福》,既然最幸福了,当然也不太需要个体表达上的文学,所以我们也没听过朝鲜的什么文学作品。

正因为不满意,不快乐,所以想看看文学作品里其他人的生活,看完了发现,啊原来他们过的也一个傻逼样。为啥呢?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的是小问题有的是大问题。你看完了也解决不了什么,但可以对生活多一层理解,便于你更深层次的建立自我。卡佛就特别喜欢写这种小说,主人公全是卢瑟,一切都完蛋操了。《推销员之死》里有段独白,讲的也是这个感受:我爸啥也不是,我啥也不是,瞧瞧,我们都在自欺欺人。

所以只要人还在活着,体验到各种生活的问题,就会需要文学,文学就不会死。但某种程度上,我又比较赞同说文学已死,因为今天的环境,或许已经不太鼓励表现自我的脆弱和生活的糟糕了。大家都很盛气凌人,虎虎生威,都站起来了,手里还有大把的消费观念,普遍洋溢着幸福。这时候文学或者文学表达,就逐渐丧失了它的基础和意义。


生活中有时候会突然在某个场合里遇到一个特别闪耀的人,这人聪明睿智,谈吐风趣,温柔理性,见多识广,你跟这人相处的时候那舒服的,都不能用如沐春风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在7星级酒店的顶层海景房里做推油SPA。

但和这种人相处的时间稍长一点,自己评价人的标准就会无意中被提升,你会有种人就该这样的错觉,等你结束和这人的相处,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后,会发现过去本无所谓的事情会让自己感到不适,过去还能忍受的一些人和事现在已经无法再忍受,短暂的舒适之后是长久的失落和低沉。

和这种人相遇,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他们就好像是流星,在你眼前闪耀着光芒划过,但再之后的生活,却依然是平凡暗淡的夜晚。


04

最后还是广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什么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赵爸:有了这些,孩子不会惧怕作文了,作文就有一点血肉了
这一类书,我建议你少读为妙
散文创作谈
你不知道的冷知识:突然想不起来是事情了怎么办?晚上不要照镜子
为了孩子,你到底做了多少无用的牺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