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学绪论-青笋笔记

针灸学

考点精要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技术及针灸治疗等部分。

  针灸学发展简史  

1.原始的针刺工具为“砭石”,最初用于刺破脓疡,进而发展为刺络泻血。砭石治病来源于我国东部沿海一带以渔业为生者。

《素问·异法方宜论》: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实验图片文稿(点击看大图)

2.《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

3.拔罐最初以兽角为罐具,称“角法”

4.《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记载了十一条经脉的循行、病候和灸法治疗。

5.《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又名《针经》)两部分,共18卷,162篇,以针灸为主要医疗技术,奠定了针灸学理论基础,标志着以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的针灸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6.《内经》学术贡献:

①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属络脏腑及其所主病证;

②论述了奇经八脉、经别、络脉、经筋、皮部的走向、分布、功能;

③论述了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针灸学重要内容;

④载有穴位160个左右,并阐述了特定穴理论;

⑤提出了迎随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等手法;

⑥提出了“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

⑦提出了如俞募配穴法、远道取穴法等取穴配穴方法。

7.《难经》学术贡献:

①补充与完善了《内经》中对奇经八脉和原穴论述的不足;

②提出了八会穴,并对五输穴做了详细的解释。

8.《伤寒杂病论》主张针药结合、辨证施治。

9.魏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针灸学专著,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0.唐·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首载阿是穴法和指寸法,并绘制了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明堂三人图》(已佚)。

11.唐太医署掌管医药教育,开针灸学的学校教育之先河。

12.北宋·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铸两具铜人模型,供教学和考试使用。

13.元·滑寿首次把任、督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

14.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载穴359个,是针灸学术历史上第三次总结。

15.李学川《针灸逢源》,强调辨证取穴,针药并用,载361个经穴

16.1980年WHO推荐43种病证使用针灸疗法,1996年将针灸的适应病证增加至64种。目前全世界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针灸医疗。

17.2006年12月修订并予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将印堂穴确定为经穴,归入督脉,使经穴总数达362个

注1:针灸学术历史上的三次总结:第一次为《内经》,第二次为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第三次为杨继洲《针灸大成》。

注2:肯定有笋子会问,这什么WHO啊,GB/T啊,有用吗?为什么要列上去?还真有用——某校的研究生复试中曾问过“目前有多少国家或地区开展了针灸治疗”——虽然这种问题极为少见,但既然有,看看也不亏~

  必背经典  

1.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灵枢·九针十二原》

2.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3.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难经·六十八难》

4.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难经·六十六难》

/

/

本文PDF

留言交流

关注公众号

/ 公众号 / 青笋医社 /

/ 中医大学生成长平台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的历史简说
针灸学
漫说中医| 针刺(灸)有多神奇 |王守富专栏
【中医话史】中医针灸的起源
中医执业——10针灸考点预测解析
针灸大家李鼎教授学术思想探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