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执考篇101|中基知识点接龙整理
userphoto

2022.07.18 浙江

关注


2022备考文章索引:

01.2022执考篇01|备案、实习证明是什么?

02.2022执考篇02|谈中专、专长及师承代办问题

03.2022执考篇03|2022年医师资格报考条件列举及解读

04.2022执考篇04|民间中医怎么考老专长、师承和新专长

05.2022执考篇05|代表考生给医考中心的一些建议

06.2022执考篇06|如何使用视频加速器高效的复习

07.2022执考篇07|最新版百度网盘使用教程

08.2022执考篇08|视觉障碍考友如何考执业医

09.2022执考篇09|22中医执考报名前重要提醒

10.2022执考篇10|从中医执考大纲变化历史谈考试趋势

11.2022执考篇11|2022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

12.2022执考篇12|2022执考公告后咨询问题的统一解答

13.2022执考篇13|2022中医执考复习计划规划建议

14.2022执考篇14|2022中西医执考复习计划规划建议

15.2022执考篇15|22中医/中西医官方指导用书变化详细列举

16.2022执考篇16|2022中医执考复习大提点

17.2022执考篇17|2022中西医执考复习大提点

18.2022执考篇18|献给2022考友:往届考友的执考备考历程

19.2022执考篇19|2022执考报名步骤详细说明

20.2022执考篇20|2022执考报名相关问题的补充说明

21.2022执考篇21|2022执考报名网上/线下审核需提交材料的详细说明

22.2022执考篇22|2022执考报名审核再提醒

23.2022执考篇23|2022执考各地报名审核方式大盘点

24.2022执考篇24|年后,执考复习该如何继续进行

25.2022执考篇25|如何知道自己审核通过

26.2022执考篇26|中医/中西医综合考试中医基础5门科目分析

27.2022执考篇27|中医综合考试中医临床5门科目分析

28.2022执考篇28|中西医综合考试中西医临床5门科目分析

29.2022执考篇29|中医/中西医综合考试西医5门科目分析

30.2022执考篇30|中西医执业/助理综合考试内科学病证法方速记

31.2022执考篇31|中西医执业/助理综合考试外妇儿病证法方速记

32.2022执考篇32|中医执业综合考试内外妇儿病证法方速记

33.2022执考篇33|执业医审核后如何找回复习状态,兼谈复习方法

34.2022执考篇34|中医助理综合考试内外妇儿病证法方速记

35.2022执考篇35|中医执业/助理综合考试内外妇儿病证法方趣记

36.2022执考篇36|疫情对我们执考有什么影响

37.2022执考篇37|中药方剂思维导图速学模式

38.2022执考篇38|疫情复杂,当前复习的一些建议

39.2022执考篇39|2022中医实践技能第一站卡片详细介绍

40.2022执考篇40|关于2022中医技能考试信息化与试题分期投放试点消息的解读

41.2022执考篇41|22执考篇文章阶段性回顾(前40篇汇总整理及解释)

42.2022执考篇42|21年中医执业140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3.2022执考篇43|21年中医助理240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4.2022执考篇44|21年中医执业340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5.2022执考篇45|21年中医助理440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6.2022执考篇46|21年中西医执业150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7.2022执考篇47|21年中西医助理250综合考试考情分析

48.2022执考篇48|21年中医类别综合考试考情对比汇总

49.2022执考篇49|中医执考西医重点摘要汇总

50.2022执考篇50|怎么做好笔试第一轮复习的收尾

51.2022执考篇51|2022中医执考实践技能备考建议(详细版)

52.2022执考篇52|2022中西医执考实践技能备考建议(详细版)

53.2022执考篇53|2022技能复习前的笔试模拟卷分值评估

54.2022执考篇54|中医执业实践技能打卡学习计划

55.2022执考篇55|中医助理实践技能打卡学习计划

56.2022执考篇56|中西医实践技能打卡学习计划

57.2022执考篇57|谈中医/中西医技能资料的使用和复习的思路

58.2022执考篇58|谈技能第一站用药组方技巧思路

59.2022执考篇59|中医技能第一站答题详细说明

60.2022执考篇60|中西医技能第一站答题详细说明

61.2022执考篇61|中医/中西医技能第二站答题详细说明

62.2022执考篇62|中医/中西医技能第三站答题详细说明

63.2022执考篇63|中医技能第一站辨病秒杀词速记

64.2022执考篇64|中西医技能第一站辨病秒杀词速记

65.2022执考篇65|4月底技能阶段性复习的建议汇总

66.2022执考篇66|中医技能第一站异病同治选方整理

67.2022执考篇67|中医技能康康笔记补充修正

68.2022执考篇68|中医技能三站如何高效率复习附体格检查速记导图

69.2022执考篇69|中医执业实践技能第和笔试不同处列举

70.2022执考篇70|中医技能群内常见问题的解释

71.2022执考篇71|中医/中西医技能第二站打卡学习计划

72.2022执考篇72|中医/中西医第二站考腧穴主治吗?需要背吗?

73.2022执考篇73|从考官角度谈技能考试经验

74.2022执考篇74|中医群内技能第一站两题测试详细分析说明

75.2022执考篇75|中西医群内技能第一站两题测试详细分析说明

76.2022执考篇76|中医技能第一站易错易混淆知识点分析

77.2022执考篇77|中医/中西医技能第三站打卡学习计划

78.2022执考篇78|中医/中西医技能第三站体格检查高频考点

79.2022执考篇79|不要有弃考的念头

80.2022执考篇80|中医/中西医技能第一站怎么看试卷题号诊断疾病

81.2022执考篇81|中医群内技能第一站两题测试详细分析说明(二)

82.2022执考篇82|近期讨论的坑题汇总及诊病思路详解

83.2022执考篇83|实践技能考试资讯和中医相关的整理分析

84.2022执考篇84|准考证、换题、通过率、抽签等问题的解释

85.2022执考篇85|中医类别第一站真题图相关疑问的解释

86.2022执考篇86|当前技能考试调整心态随谈

87.2022执考篇87|谈2022中医技能考试的变革、计划、真题、信心(上篇)

88.2022执考篇88|谈2022中医技能考试的具体内容(下篇)

89.2022执考篇89|谈2022中西医技能考试的具体内容(下篇)

90.2022执考篇90|怎么做好技能复习的收尾

91.2022执考篇91|中医类别技能考前提醒

92.2022执考篇92|再谈执考系统复习方法(更适合笔试)

93.2022执考篇93|技能结束后如何规划笔试复习

94.2022执考篇94|对技能结果有疑问的如何申诉

95.2022执考篇95|技能过后笔试复习的详细时间规划

96.2022执考篇96|关于补交“2022年实习考核证明”的说明

97.2022执考篇97|2022中医/中西医综合考试(笔试)分值分布预测分析

98.2022执考篇98|22中医执业笔试15门科目各单元分值分布预测

99.2022执考篇99|22中医助理笔试14门科目各单元分值分布预测

100.2022执考篇100|22中西医执业笔试15门科目各单元分值分布预测

(上下滑动可查看2022执考篇所有文章)

接下来主要更新知识点接龙系列。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知识点接龙。

去年必过群群友倡导提出的概念,在笔试考前,觉得有必要,让每个考生说出自己觉得最有可能考到的知识点,然后群里接龙,一直接下去,大家可以复习到很多自己可能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刚好这个知识点很重要,有的考生注意到了,有的考生忽略了,大家一起接龙,更加方便知道可能自己忽略掉的知识点,经过别的考友提出,可以直接记住背诵到。

去年是没有分科目的,今年我觉得这个活动可以继续吗,并且还有时间,所以做一个分科目的接龙,这样知识点可以更准确,更完善。

我在群里也说了:意思就是大家都可以接龙,把你认为这个科目为有可能出题的知识点接龙写出来,群策群力,一人一条,每个人注意到的重点和理解的重心可能有些不同,这样大家一起接龙之后,就可以大家一起看这一门的考点,基本上接龙的人多以后,这一门知识点基本上可以覆盖完了。一个人1-3条,不要太多了,太多了就是个人的重点,不是接龙的重量,目的是观察别人注意到的而自己可能忽略的重点考点。

因为这两天刚好要更新中医执业、中医助理、中西医执业的每门每单元分值分布,所以才把接龙整理拖到今天开始。中基的接龙活动其实15号就开始了,接下来主要做接龙各科目的整理。

中基接龙整理

1. 体质对治疗的指导,《灵枢·根结》:“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其中“布衣者”指普通劳动人民,体质较强壮,针刺宜深而要留针,“大人者”指统治阶级,因这些人养尊处优,故体质较弱,针刺则宜浅。(2020真题);
2.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3. 精的概念源于 水地学说;气的概念源于 云气学说;
4.血液生成无肝,运行无肾;
5.天地-上下,左右-道路,水火-征兆,阴阳-男女;
6. 肝之相火为“雷火”,肾之相火为“龙火”;
7. 津液代谢与肺、脾、肾关系密切;最密切是肾;
8.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9.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0.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虚寒证  阴病治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虚热证  阳病治阴;
11.六淫性质及致病特点(风寒暑湿燥火);
12.塞因塞用:治疗“至虚有盛侯”的真虚假实证,如血虚经闭、气虚便秘、脾虚腹胀;
通因通用:治疗“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证,如瘀血崩漏,热结旁流、食积腹泻;
13.病先见持续高热,面红目赤后突然见肢撅面白,脉微欲绝。证属于:重阳必阴;
14.五脏、六腑各个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15.宗气: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下蓄丹田以滋先天;
16.气的生成:肺脾肾
气的运行:肺(肃降)脾(升清)肝(疏泄)
血的生成:无肝
血的运行:无肾
津液的生成:脾胃大小肠
津液的输布:肺脾肾肝三焦
17.阴阳格拒阴阳失调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病机,其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甚至相反,
(1)阴盛格阳:体内阴寒太盛,拒阳于外阳气越于外(内真寒、外假热)
(2)阳盛格阴:体内阳热过盛,郁闭于内,不能外达,阴气格拒于外(内真热、外假寒)
18.阴偏盛所敢的证候是实寒证
阴偏衰所致的证候是虚热证
阳偏盛所致的证候是实热证
阳偏衰所致的证候是虚寒症;
19.从腹部正中线像外的经络:肾、胃、脾、肝;
20.气机:气的运动-升、降、聚、散,气化: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的过程。
21.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元气
22.精的概念源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人的生命过程,就是气的聚散过程。
23.正治(逆治)就是与证型对着干;
反治(从治)就是当个叛徒顺着证型干。
24.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乙癸同源。
25.“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谓之智”。
26.津 清稀 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起到滋润作用。
液 稠厚 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起到濡养作用。
27.证异则治异,证同则治同
28.五脏分阴阳:肝为阴中之阳,心为阳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肺为阳中之阴,肾为阴中之阴。
29.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滋水涵木法、益火(相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
相克: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火) 补北(水)法。
30.经别:在四肢肘膝以上——离,入,出,合。别络:在四肢肘膝以下分出。
31.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心肺肝脾
32.与气的生成有关的脏腑是:肺脾肾。
33.血=肾精+津液+营气!
生气之源——脾,生血之源——脾
和血液生成的关系密切的脏腑---心、肺、脾、肾!!(五脏没有肝!)
和血液生成的关系密切的脏腑---心、脾!
和血液生成的关系最密切的脏腑---脾!
34.肾为气之根
35.胆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骨、脉既是五体又是奇恒之腑。
36.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受纳和传化水谷。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37.至虚有盛候 大实有羸状
38.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五脏六腑之大主的依据是心主神志
39.“多食咸,则脉凝泣(凝涩不通,或者是凝结不动)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皮肤枯槁不泽,毫毛脱落如拔掉);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读 zhī  指 手脚掌上的厚皮,俗称茧子)皱而唇揭(嘴唇外翻);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40.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井木,阳井金。”阴经井穴属木,荥穴属火,输穴属土,经穴属金,合穴属水;阳经井穴属金,荥穴属水,输穴属木,经穴属火,合穴属土。
41.《黄帝内经》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42.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的是:骨和脉。
43.肺所宣发之气是卫气。
44.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45.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46.《难》“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47.胃,受纳水谷;小肠,受盛传化。
48.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胃,太仓,五脏六腑之海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膀胱,州都之官,精液藏焉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49.五音 角徵宫商羽;五声  呼笑歌哭呻;变动  握忧哕咳栗
50.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胆。
51.正治(逆治)寒着热之,热着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从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52.易伤阳气的邪气:寒、湿。易伤津液的邪气:暑、燥、火。易扰神的邪气:暑、火。易伤津液耗气的邪气:暑、火。
53.“观”和“本”,“本原”;人体——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54.心——生之本;胃——五脏之本;精——人体生命的本原
55.阴阳互根互用: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互用)
56.肝主疏泄:(病机表现)肝气虚弱,疏泄不及“肝气虚则恐”
57.八纲辨证-虚实真假与寒热真假;证候相兼与证候错杂——“寒包火”
58.血液生成无肝,运行无肾
59.合病: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
并病:指感邪后某一部位的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的病证
60.新病音哑或失音,多属实证,“金实不鸣”。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虚证,“金破不鸣”。妇女妊娠末期出现音哑或失音者,称为妊娠失音
61.肾者——胃之关也。出自《素问·水热学论》篇:“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62.亢则害,承乃制——属于五行制化关系
63.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医家——李时珍;
64.发病的内因——正气不足;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
65.五行相乘 相侮 ;相乘是过克(相克是正常的五行关系);相侮是反克
66.命门的概念。最早见于《灵枢·根结》,“太阳根于至阳,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命门指眼睛。《难经》将命门始作内脏,指右肾。
67.真虚假实、真实假虚只有一个病机,虚实夹杂两个病机
68.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虚则寒—阴中求阳—阳虚—虚寒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虚则热—阳中求阴—阴虚—虚热证
69.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70.五脏 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71.阴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72.益火补土中其火为肾火
73.真寒(阴盛)——用热药(热因热用)
真热(阳盛)——用寒药(寒因寒用)
至虚(真虚)——用补药(塞因塞用、以补开塞)
大实(真实)——用泻药(通因通用、以通治通)
74.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属阳中之阴
75.春属少阳(阴中之阳);夏属太阳(阳中之阳);秋属少阴(阳中之阴);冬属太阴(阴中之阴)
76.水火既济、君相安位、精神互用——心与肾
阴阳互资、水液代谢——肺与肾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乙葵同源、藏泄互用、阴阳互资互制——肝与肾
77.肝胆疾病日久不愈,引发瘕积或结石,其发病类型为继发;经筋的生理功能,主束骨而利机关
78.卫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宗气上出息道,下走气街。营气与血同行,环周不休。元气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79.邪正相持: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正虚邪恋:正气已虚,余邪未尽,但正气难复,病处缠绵难愈。2020—2021都有考
80.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名中渎之府,元气之别使,孤府。
81.“阴虚则热”的虚热: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中求阴。“阳虚则寒”的虚寒: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中求阳
82.“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津:清稀,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滋润作用,能渗入血脉。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液:稠厚,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濡养作用。
83.肝体阴而用阳,胃体阳而用阴。脾为孤脏,三焦为孤腑。
8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85.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
86.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反治——热因热用 以热治热 真寒假热症
寒因寒用 以寒治寒 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 以补开塞 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 以通治通 真实假虚证
87.阴阳的互根互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对立制约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88.《灵枢.本神》所言“因志而存变”谓之思;与语言、呼吸、心博强弱有关的气是:宗气
89.利小便以实大便(小肠主液)21真题
90.先天之本(脾)21真题,后天之本(肾)
91.行于脉外(卫气)脉中(营气)21真题
92.气的生成(脾肺),的气的运动(肺肾)21真题,
枢纽是?(脾)
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乙癸同源的脏?(肝肾)
津(皮肤,肌肉,孔窍)与液(骨节,脏腑,脑髓)分别流注的地方?
可以导致气滞的脏腑(肝肺脾肾)21真题,可以导致气虚的脏腑?
93.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侵袭阳位:感冒“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94.与血液生成相关的脏:心肺脾肾;与血液运行相关的脏:心肺肝脾
95.主痛的邪气?易夹湿的邪气?易伤津液的邪气?
96.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97.多食酸苦甘辛咸会怎么样?(酸苦甘辛咸对应筋脉肉皮骨的相克规律)
98.与内寒关系密切的脏腑是:心、脾、肾
与内湿关系密切的脏腑是:脾、肾
与内燥关系密切的脏腑是:肺、胃、大肠
99.五脏藏精气-满,五脏为阴。六腑传化物-实,六腑为阳。奇恒之腑长得像六腑,功能像五脏。
100.脑:元神之腑 五神分为魂神意魄志。女子胞:与肝、心、脾、肾关系密切(五脏没有肺),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冲为血海,任 主胞胎)
101.心:心者,君主之官;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为火脏,又为阳脏。
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者,气之本;肺为水之上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华盖、娇脏、 脏之长 脾:后天之本;孤脏
肝:刚脏;血海
肾: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脉浮数大洪滑为阳,沉迟小细涩为阴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102.心与肺联结的中心环节是宗气
103.经别:加强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别络: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104.易袭阳位的是风邪,易伤阳气的是寒邪
105.木火刑金  土壅木郁 —相侮  
滋水涵木 益火补土  培土生金  金水相生—相生
泻南补北 佐金平木  —相克
106.心为生之本、肺为气之本、脾为仓廪之本、肝为罢极之本、肾为封藏之本、脏腑之气的根本:肾气
107.人体调节气机——肺和肝;人体气机升降调节的枢纽——脾胃
108.大肠VS小肠: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大肠传化糟粕。小肠受盛化物,鉴别清浊
109.淤血特点:快刺血安(倍),运气定成
110.从任脉开始,由内向外的经脉排列是…肾,胃,脾,肝。(2005真题)
111.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是心 肝 脾 肺(无肾);血液生成:脾胃 心肺 肾(无肝)
112.六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精之府,又为奇恒之腑。胃,五脏六腑之海,五脏之本,太仓,水谷气血之海。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津液之府。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中渎之腑,元气之别使,孤府。
113.五脏生理功能:心-主血脉,主藏神;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脾-主运化,主统血;肝-主疏泄,主藏血;肾-藏经,主水,主纳气
114.与血液生成与运行有关无关脏腑,与月经产生的脏腑
115.“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
116.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还有: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117.《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 ,则骨痛而发落。
118.与女子胞关系密切的是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119.气之根 肾;气之主  肺;气=先天+水谷之气+清气
120.液大津小
121.体质差异根本来源于精
122.七情最伤心肝脾
123.阴阳两虚指的是肾
124.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最重要)物质基础
125.肺是气体交换场所:司呼吸
126.七情内伤最容易伤的一个脏:心(两个脏是心肝  三个脏是心肝脾)心肝宝贝没脾气
127.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食宜通法。
128.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129.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130.君相位安,君与相指的是心与肾。
131.热因热用治假热(阴盛格阳,热用治真寒)
寒因寒用治假寒(阳盛格阴,寒用治真热)
塞因塞用治假实(至虚有盛候)
通因通用治假虚(大实有羸状)
132.阴阳互根互用的表现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独阴不生,孤阳不长,阳消则阴消
133.每年必考的,五脏五体五官五志五液五季等那几个关系
134.阴阳的对立制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35.体表属阳,皮肉为阳中之阳,筋骨为阳中之阴,再分阴阳则皮肤为阳中之阳,肌肉为阳中之阴,筋为阴中之阳,骨为阴中之阴。
136.正治(逆治):逆其疾病证候性质而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从治):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
热因热用: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证
137.五行之间关系: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
所不胜、所胜:木为土所不胜。土为木所胜
138.督脉 :阳脉之海,与三阳交会大椎
任脉:阴脉之海,任主胞宫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
跷脉:濡养眼目,主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
139.水液代谢最密切的脏腑:肾(先天)脾(后天)肺;气机升降关系的两脏:肺 肝  ;津液输布最密切的脏腑:肝脾肺肾+三焦
140.被称为“孤脏”是脾;“孤府”- 三焦;“阳脏”-心;“水脏”-肾;“刚脏”-肝;“娇脏”-肺
141.相乘,乘是指乘虚侵袭。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范围。相侮,侮是指恃强凌弱。相侮即反克,或反侮。
142.阴阳对立制约: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阴阳互根互用: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真实假虚:因瘀血内阻而出现妇女崩漏下血。
真虚假实: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食少脘腹胀满。
143.十二经脉在腹部的循行,从内向外的顺序肾胃脾肝
144.下肢内侧,内踝尖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则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145.阳明潮热(日晡潮热) -下午3~5时(申时)热势较高一见于阳明腑实证 湿温潮热一午后热甚,身热不扬-湿温病 阴虛发热一午后和夜间有低热,甚则骨蒸发热--阴虚火旺 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温病热入营分,耗伤营阴 壮热-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证
146.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体现的是“木乘土”而不是木克土;
147.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是“脾、胃”;
148.“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因时制宜”而不是因地制宜
149.肝主疏泄: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肾主纳气:保持吸气的深度。肺主行水: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的推动和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150.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治则治宜:壮水制火。
151.最早提出“治未病”的书籍,《黄帝内经》。
15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
153.一来齿发长,二来天癸至,三来真牙生,四来筋骨盛,五来发始堕,六来阳气衰,七来天癸竭,八来齿发去。
154.合病: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首见《伤寒论》
并病:指感邪后某一部位的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的病证,疾病合并并发症亦属于并病。
155.相生规律:滋水涵木,抑火补土,培土生津,金水相生;相克规律: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心主脉中,心搏起主导作用。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将军之官。培土制水的水指水肿,泻南补北指滋心肾阴虚。
156.互用: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
157.益火补土,是温阳补脾,不是心。
158.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疏布的是肝。肝主疏泄的基本生理功能是调畅全身气机。
159.五脏多虚,六腑多实。三焦为孤府,胃以降为和。
160.三焦为“孤脏” 脾为“孤府”  小肠主液 大肠主津
161.正治(逆治):逆其疾病证侯性质而治 例--寒者热之 虚则补之
反治(从治):顺从疾病外在假象而治 例--热因热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162.养生的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兼养、调养脾胃、因人而异
163.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 肝肺脾肾三焦 完成;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依赖于肺的宣发肃降;肝不生血 肾不行血
164.宗气的分布:上出息道(肺),贯注心脉(心),下走气街(三焦)。
165.连接心之搏动,肺之呼吸的中间环节:宗气
166.元气与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

【注】

①上下接龙重复的做删除处理,多出出现的接龙,是不同群考友之间的知识点判断,若出现重复,不做删除,提示非常非常重要。

②在整理过程中,有出现串科目的情况,是群友没有认真看接龙内容,但是知识点是重点,尽量做这个知识点的保留。

②接龙主要由考友参与,一般第一条由我引出,如中基的知识点第一条由我引出,后面我没有跟进接龙,有些人说,让我我全部列出来不是更好吗,非要大家接龙。其实,做接龙的主要目的就是大家参与,把你可能忽略而别人认为非常非常容易考的点提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可能有忽略,大家参与才能多角度多层次体现出知识点的重要频度。我该列的都在我的笔记中了,我现在只能做一个引导。

2022执考篇系列文章索引返回文章开头查看(如30-35为内外妇儿的歌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阴阳论,肺为阳中之少阴通于春气!
五脏不和、阴阳失衡,我之50年来惯用中药
五脏不和、阴阳失衡之用药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相对应,相生相克有规律
何谓“五气所病”、“五精所并”、五病所发”、“五邪所乱”
五脏不和、阴阳失衡,我之50年来惯用中药1、脾脾虚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