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师讲堂回顾 | 守正创新,屡用达药

王加锋老师,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理论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常委,山东省药学会中药临床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运用中医传统“象思维”模式,深入分析与系统归纳“象”与中药性能功用的相互关系和变化应用规律,主编《中药法象》等著作。重视中医临床类人才对中药炮制等传统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力求达到融识药、辨药、懂药、用药为一体的达药境界。

今晚我们邀请到了王加锋老师为我们进行以“守正创新,屡用达药”为主题的讲座。本场讲座内容主要为:药草辨识、中药学习建议、中药炮制品应用的现状及重要性,中药教学改革理念以及中医药精神的传承。老师援经据典,充分诠释了“守正创新,屡用达药”的意义所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一、辨识药草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医,一定要具备辨识中药的能力,王老师展示了校园内采摘的药草:艾叶、无根菊花、薄荷、茵陈蒿、青蒿、播娘蒿、蒲公英、大青叶、藿香、鱼腥草、小蓟、生地黄、车前草等药草,让同学们看外形猜药名。在此特别提出:茵陈蒿、青蒿、播娘蒿,虽然都为蒿类,用途却大不相同。茵陈蒿又名白蒿,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治疗黄疸病;而青蒿与白蒿不同,青蒿气味浓烈,几乎不食用,入汤则不宜久煎;播娘蒿又名麦蒿,鲜嫩时可以食用,它的种子为葶苈子,是播娘蒿(南葶苈子)和独行菜(北葶苈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其他的药草中,大青叶的根为板蓝根,可以清热解毒;小蓟叶边带刺,一般用于消肿、排脓、止血;车前草用于清热、利尿通利、化痰、明目等。另外,王老师提到,中药的功效及用途中也体现了中医思路。例如:很多花上午开花,晚上闭藏,按照中医思路,这些药物有助于安神。学习中药时结合中医思路学习,理解会更加透彻。

二、中药学习

老师对于我们学习中药,提出了以下建议:

1.中药学习需兴趣:

中药学习需要兴趣的支持,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调动积极性,例如制作中药标本、参与游园识药活动等等。

2.中药学习要常记:

王老师表示中医学习和中药的学习是贯穿中医的学习过程。方剂课程与中药课程密切联系,中药学习为后续的方剂学习打下基础。临床各科的学习也同样需要以中药知识为基础。中药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需要牢记中药知识,每日研习亦不为过。

3. 中药运用要灵活:

王老师认为生硬记忆非正解,临床上开药方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记忆中药名称、背诵方剂组成不是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如何使用中药才是目的。

4. 中药名称用准确:

药物有许多炮制方法,医生临床用药需要注意用词准确。比如,黄连有生黄连、姜黄连、酒黄连、萸黄连四种,半夏有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五种,大黄有生大黄、酒大黄两种,老师强调医生如果用词不规范不准确,会影响疗效甚至起反作用。

5. 屡用精达药:

王老师最早看到“达药”一词,是南齐医家褚澄的《褚氏遗书》:“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若要提高中药熟悉度,须得常见、多见,才能达到用“达药”的境界。王老师总结道:“只有博览群书,广泛临证,才能真正认识疾病;只有反复经久的诊察脉象,才能确切的通晓脉理;只有多次反复使用药物,才能通达药的药性及疗效。”

三、炮制品应用现状

古代炮制中:“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凡用药必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

而现代,我们调查了山东省部分中医院使用炮制品的现状,获得了省、市、县8家中医医院2017年3月1日(周三)全天门诊中药处方信息和处方医师基本信息,得到298名医生的3000余张处方记录,其中明显未规范使用炮制品的医生有43名,占14.43%。

按照年龄、学历和职称因素在spss22.0系统中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规范使用炮制品的情况与医生年龄没有相关性(r=-0.258,P=0.538﹥0.05),医生的学历水平与炮制品不规范使用呈显著负相关(r=-1.000,P=0.015﹤0.05),医生的职称高低与炮制品不规范使用呈显著负相关(r=-0.990,P=0.010﹤0.05),说明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医生,对于炮制品的使用越规范。

对于本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王老师的分析如下:现医院多使用系统开方,医生点选时有默认选项或炮制品提示,统计结果不能完全体现医生的开方习惯;其次可能医院的炮制品种有限,对医生使用炮制品起到了限制作用;以及统计者单凭处方判定结果,存在对病症和用药的判断与医生本意不符的情况

四、炮制品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要把一些凉性药物变成温性,可以采用炮制方法,炮制品在临床的应用广泛,地位重要,以下举例进行说明。

(一)淫羊藿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为小蘖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叶。主产于山西、四川、湖北等地,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阴干。淫羊藿性辛、甘、温,归肝、肾经,补肾阳、健筋骨、祛风湿,临床应用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萎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主含黄酮、木脂素、生物碱和挥发油等,有雄激素样及植物雌激素样活性。有调节免疫,延缓衰老,影响心血管系统、骨髓和造血系统,抗骨质疏松,改善学习记忆力,抗辐射,抗肿瘤等作用。

王老师表示古人对淫羊藿炮制早有研究,在《雷公炮制论》中提到:“凡使,时呼仙灵脾,须用夹刀夹去叶四畔花,尽后,细锉,用羊脂相对拌炒过,待羊脂尽为度”,“每修事一斤,用羊脂四两为度也”。羊脂油有温寒散邪、补肾助阳的功效,因此古人主张用羊脂油对淫羊藿进行炒炙。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炙用后,补肾阳功效比生用大大提高,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箭叶淫羊藿苷都大大增加,因此促性机能作用增强,促睾丸组织增生增多。

此外还有多项研究均能证明起作用:淫羊藿苷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骨代谢,还具有补肾壮阳、抗衰老等功效【1】。淫羊藿苷可减轻自然衰老大鼠睾丸生殖细胞 DNA 损伤【2】。淫羊藿苷能调节激素、受体水平和干细胞的增殖,发挥益精气、温肾阳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赵锦,陈玮,魏杰.淫羊藿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免疫学杂志,2020,36(1):74-79

[2]尤旭,赵海霞,杨思琪等.淫羊藿苷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自然衰老大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研究.中草药,2019,50(12):2915-2921

[3]陈威辛,戴恩来,薛国忠.基于“肾藏精”的现代认识探讨淫羊藿苷温肾阳的机制.中医研究,2019,32(5):1-3

(二)五味子

五味子这味中药充分显示了炮制的重要性。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其功效如下:

收敛固涩:五味子搭配山茱萸多用于治疗肺肾两虚喘咳;搭配罂粟壳多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而搭配细辛和干姜则可用用于寒饮咳喘;对于自汗、盗汗可以用麻黄根、牡蛎与五味子搭配;而遗精与滑精则可分别用五味子来搭配山萸、熟地与附子、龙骨;至于久泻不止则用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来搭配。

益气生津:对于津伤口渴之人,可以用人参和麦冬来与五味子搭配,而对于阴虚有热消渴之症的人来说就可以用山药、知母与之搭配。

补肾宁心:常见于用生地和枣仁与五味子来治疗心悸、失眠、和多梦。

五味子,五味俱备,但以酸、甘为主,性虽温,但无燥热之弊,收涩之中寓有补益之功,养阴之外兼有益气之效,能上敛耗散之肺气以滋水源,下补不足之肾气以固真阴,兼补心气以生血复脉,内能益气生津,外能收敛止汗,故凡肺肾亏虚、精气耗散或气津两伤而无实邪者,皆可应用。本品酸涩收敛,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发等证,均不宜用。

现今人们多用煎服的方法来使用五味子,但其实在许多经典中记载五味子应捣碎服用,内容如下:

《雷公炮炙论》“凡用以铜刀劈为两片。”

《金匮要略》“五味子,碎用。”

《本草经集注》“五味子,打破。” 

《本草蒙荃》“五味子,宜预捣碎,方投煎。”

《本草纲目》引用《雷公炮炙论》“凡用以铜刀劈为两片。”

《医家说药》“五味子,凡用打碎 。”

《本草述钩元》“不去核,必打碎核,方五味备。”

《医学衷中参西录》“凡入煎剂宜捣碎,以其仁之味辛与皮之酸味相济,自不至酸敛过甚,服之作胀满也。”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用时捣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2015、2020版 “用时捣碎。”五味子主要有效成分在种仁,类比于杏仁,不能直接把杏放在锅里煮。所以五味子要捣碎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而如今全省能捣碎五味子使用的医院却很少。

(三)芒硝

芒硝是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₂SO₄·10H₂O)。咸、苦,寒。归胃、大肠经。主治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外用),其机理为芒硝所含的主要成分硫酸钠,其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存留肠内形成高渗溶液,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使肠内容积增大,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而致泻。

王老师讲在许多经典中都记载了芒硝加萝卜共煮入药,如《本草乘雅半偈》中萝卜制与《本草蒙筌》中加萝卜、冬瓜和豆腐共煮。到了清代则用辅料(豆腐、萝卜、甘草)合制而现代是用朴硝与萝卜共煮,去渣重结晶入药。在一些学者的实验中朴硝经不同工艺炮制后钠元素含量变化不大,钙、镁含量显著下降,加萝卜制芒硝中钾元素含量明显升高,从而使芒硝润肠通便的功效增强,同时也为工业制取元明粉提供了思路。

通过以上三种药材炮制前后的成分与功效对比,王老师掷地有声地向我们证明了中药炮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五、教学改革理念

(一)精医达药

王老师表示要搞好创新首先要做好传承,随着科技发展,人的思考本能却在变弱,而中医更多是悟性和本能,是人的整体思维过程。因此要贯彻“医需明药,药需懂医,医药相合”的理念,努力践行“密切医药结合,加强继承发展”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思路,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中心,努力构建医药相合、整体提高的“屡用达药”中医类临床人才、培养“经典、名师、临证、达药”新体系,表示要在“读经典、跟名师、多临证”的基础上借助中药和针灸达成治好病的目的。而要用好中药首先就应该多接触、多实践,在这里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我校的关于中药的立体教学模式:分别为图片看药,即课堂授课使学生初步了解;饮片辨药,即实验课上进一步了解;游园识药,使学生亲身观察;登山采药,让学生实地勘探;临方制药,师生共同体验中药炮制,感受炮制环境,沉浸式学习。

随后王老师指出中医治病往往讲究或升或降、或散或收、或补或泄、或寒或热。通过研究麻黄、桂枝、紫苏叶、柴胡等药物的解表药性,反向思考,进一步挖掘麻黄汤、桂枝汤可用来治疗抑郁症的内涵,使其被利用的药性由散转为收。又如《普济方》卷九十七引庞安常方中的小续命汤,其组成为麻黄、木香、缩砂仁、人参、川芎、甘草、杏仁、汉防已、桂心、北防风、附子、川乌、白芍药、黄芩、独活,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恐惧发抖),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思昏乱,头目眩重,痰涎壅盛,筋脉拘挛,屈伸转侧不便,涕唾不收。其中麻黄、甘草、杏仁、桂心的用药机理与麻黄、桂枝治疗抑郁症相同。王老师提出了精医达药的核心,认为新时代优秀中医人才需对中药有透彻的认识理解,应达到融识药、懂药、制药(炮制)、论药为一体的达药境界,“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树立早切入、多实践、持续学、反复用的理念。

(二)守正创新

王加锋老师在这里用两味药,向我们阐述了守正创新的真正内涵和意义所在。

1.三七

据《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味甘、微苦,性温,无毒。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细血,下血血来,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病肿,虎咬蛇伤诸病(时珍)。李时珍曰:“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卷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琪麟竭、紫矿相同。”

不难看出,在古人的记载中,三七的主要功效为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治疗出血证,功善止血,又化痰生新,有止血不留痰、化痰不伤血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痰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痰滞者为宜。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如《濒湖集简方》治吐血、细血、崩漏,单用本品,米汤调服;若治咳血、吐血、蛆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或配龙骨、血竭、象皮等同用,如七宝散(《本草纲目拾遗》)。

治疗跌打损伤,痰血肿痛。活血化痰而消肿定痛,治痰血诸证之佳品,伤科之要药。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痰血肿痛等,皆为首选药物。可单用,以三七研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若皮破者,亦可用三七粉外敷。本品散痰止痛,活血消肿之功,对痈疽肿痛也有良效。如《本草纲目》治无名痈肿,疼痛不已,以本品研末,米醋调涂;治痈疽破烂,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如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

.

这个时候可能有很多人感到疑惑了,那么三七的功效是止血还是活血呢?王加锋老师看出了我们的疑惑所在,通过引经据典,在古今两个层面给出了我们答案:三七低剂量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中、高剂量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从过去的经验积累来看,云南彝族古医书记载称:“刀伤而血流不止,三七煎服或研粉撒伤口。”三七经过炮制可以缓和其止血特性,增强补血、补气的疗效。现代经临床研究,不同的炮制方法,致使三七的质量和药效药用均有所不同。现代的主要炮制分为生三七和熟三七,生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主要用于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疼、跌扑肿痛等症;熟三七长于滋养补血、提高免疫、促进生长发育等。生三七的炮制方法: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用时打碎;或者大小分开,淋水,润软,切极薄片,干燥。熟三七制备方法:取净三七与油砂比例为1:6置锅内中火加热,每锅以0.5kg为宜,砂温80-110℃,待软化适度即离火,趁热手工切片。

借助现代科技医疗研究手段,王加锋老师也向我们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目前已知三七中既有止血活性成分三七氨酸,又有活血活性成分三七总皂昔,三七在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每日口服3g;用于治疗血瘀证,其用量多在每日6g,并需连续服用1--3个月。三七低剂量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中、高剂量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血小板聚集。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三七总皂茸、氨基酸类、三七多糖、黄酮类、挥发油、笛醇、无机物等,其中起止血作用的主要成分为三七素,起活血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茸。对比三七粉与三七素,三七素有更好的止血效果,这与三七素是三七粉中主要的止血成分的事实相符合。另外,不同部位的三七素,其止血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如花盘、毛根、茎叶这三个部位的三七素,其中毛根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种。从试验结果来看,混入三七素后有明显的改善止血功能,出血量和出血时间都明显的降低。随着三七素含量的增加,出血量和出血时间进一步缩短,基本上在达到30%时,其止血效果达到最佳,继续增加三七素的含量无法有效提高止血效果。

从上面的研究中王加锋老师提出了“根收叶散”的药物一般特性,并与前沿研究对接,指出三七具有抗抑郁的功效。

所以,像王加锋老师讲的一般,唯有做到既守正而又懂得创新,我们才能真正发扬好中医药事业。

2.半夏

对于半夏,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吧,接下来王加锋老师就是用这样一位药在它的生与熟之间,为我们解答了许多疑惑。

为研究《伤寒杂病论》中半夏的使用情况,对含半夏的条文、半夏的炮制方法、相关古籍和半夏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半夏为鲜半夏,而非生半夏。

而事实表明生半夏对口腔、喉头、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致失音、呕吐、水泻等副反应,严重的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生半夏超量服用或长期服用可异致慢性中毒,引起肾脏代偿性增大。半夏对胚胎有毒性,有可能致畸,并有一定致突变效应。半夏制剂长期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上述说明了生半夏对咽喉以及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性。王加锋老师指出,是由于半夏的采摘时节以及炮制方法的不同,故对人体的作用功效和机理也不同。热情的王老师还为我们总结了不同半夏的不同功效:

清半夏:增强燥湿化痰作用。

法半夏:痰多咳嗽、风痰眩晕。

姜半夏:增强降逆止呕作用。

半夏曲:化痰止咳、消食宽中。

六、中医药精神传承

对于医术和医德相结合的模范人物,王老师力挺的袁久荣袁老当属其一。其一直秉承“医无药不能扬其术,药无医不能奏其效”的初心,医术高明,才能发挥药物效能;药物质优,才能保证医疗的水平。

70年代初,他深入不育症多发区的41个市县开展社会调查,率先发现集中不育症人群与食用棉籽制品密切相关,提出棉籽食品可致男性不育。当我们都认为这本该是一场研究的结束时,而对于袁老才仅仅是开始。他独辟蹊径,以全国棉酚研究协作组药学组负责人和山东省棉酚研究组组长主持“男用节育药棉酚”研究,在国内首先从棉籽中分离出男性抗生育有效成分棉酚,进而研制成功醋酸棉酚和高效低毒的“男性避孕药甲酸棉酚”,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带领的“山东省中草药避孕药研究协作组”,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集体”。1979年受国家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委托,在北京执笔“棉酚、醋酸棉酚、甲酸棉酚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率先在山东筹建聊城制药厂生产甲酸棉酚片供临床,1980年主编《男性避孕药—棉酚 醋酸棉酚 甲酸棉酚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价“棉酚作为避孕药是一个新的发现,为男用避孕药研究开辟了一个非甾体类化合物的新领域”。

也正是由于像袁久荣先生这样的人士前赴后继,我们的中医药文化才有了今日繁荣之景。

七、总结

今日王加锋老师以他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深厚扎实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为老朋友和新朋友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同时,王加锋老师也阐明了自己的感悟与期望,构建以达药能力为核心的《中药学》教学体系,提升中医临床类人才对中药临床应用的驾驭能力,注重《中药学》在中医临床类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作用。优化以《中药学》中药临床应用为中心的,辅以本草文献、药用植物、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群,融合识药、辨药、制药(炮制)、用药为一体的中药学系统知识体系,构建中医临床类人才培养的“经典、名师、临证、达药”新模式。也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中药重要,针行真行”的行医用药之道。

END

图文来源:中医学院学生教学信息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草精荟》:温中回阳:干姜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治失眠灵方
〖中药良方〗名医失眠灵验方
【中药相反对药】(一)润燥相反对药(1)...
名医失眠灵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