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轮考点】考纲重点之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八)

01

患者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粘稠,脐下灼痛,虚坐努责,心烦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宜选用(单选)

A.芍药汤合白头翁汤

B.驻车丸合黄连阿胶汤

C.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D.连理汤合乌梅丸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患者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粘稠,可辨为痢疾,脐下灼痛,虚坐努责,心烦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有热症状,因此可辨为阴虚痢,治疗应养阴和营,清肠化湿,方用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B对)。芍药汤合白头翁汤治疗疫毒痢(A错)。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治疗虚寒痢(C错)。连理汤治疗休息痢(D错)。乌梅丸治疗下痢时作,证属寒热错杂者(D错)。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2

痢疾的治疗原则包括(多选)

A.初痢宜通

B.久痢宜涩

C.湿盛则宜分利

D.不离行气和血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D。痢疾的病机以湿热疫毒为主,病理性质分寒热虚实,又因痢疾湿邪作祟,易缠绵不愈,因此还有新久之分。因此治疗时,从病程来讲,初得痢疾,多以邪实为主,故初痢宜通(A对);久痢多邪衰正虚,以免进一步耗伤正气,故以止痢收涩为主(B对)。调气和血之法为治疗痢疾的重要原则,应贯穿痢疾治疗的始终(D对)。“湿盛则宜分利”,为泄泻的治疗原则(C错)。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3

疫毒痢临床可见(多选)

A.痢下脓血

B.壮热烦渴

C.呕逆秽臭

D.神昏痉厥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D。疫毒痢为感受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所致;因热毒壅滞肠道,气血受灼而外溢,故痢下脓血鲜紫(A对);因热毒壅盛,故壮热烦渴(B对);热毒蒙蔽清窍则神昏,热盛动风则惊厥(D对)。呕逆秽臭,为湿热伤中所致之呕吐的见症(C错)。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4

哪一书,将痢疾称之为“滞下”(单选)

A.《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E.《外台秘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千金要方·脾脏下》称本病为“滞下”(D对)。《内经》称本病为“肠澼”、“赤沃”(A错)。《难经》称本病为“大瘕泄”(B错)。《外台秘要·水谷痢》对痢之分型更多,列有治痢方剂一百七十余首,其中有重下方六首(E错)。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5

患者,女,27岁,发热,腹痛拒按,腹泻,大便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治则是(单选)

A.塞因塞用

B.热因热用

C.寒因寒用

D.通因通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题中患者腹痛拒按,腹泻,大便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诊断为痢疾,结合舌脉综合辨证为湿热痢,治宜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该证为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治疗当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这种具有实性通泄病证,即通因通用(D对)。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A错)。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B错)。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C错)。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第三章  脾胃病症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25道)
 
第八节  痢疾(一)

考点一:病疾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1.病疾的概念


痢疾是由于邪蕴肠腑,气血凝滞,大肠脂膜血络损伤,传导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是一类或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2.痢病的历史沿革


(1)《内经》谓之“肠澼”,《难经》谓之“大瘕泄”。


(2)汉·张仲景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制定了治疗湿热痢的白头翁汤,并提出了“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的虚寒久痢主方。


(3)至晋唐方谓之痢。《千金要方·热痢第七》指出:“大凡痢有四种,谓冷、热、疳、蛊:冷则白,热则赤,疳则赤白相杂……蛊则纯痢瘀血。”并举有治赤白滞下方。


(4)痢疾病名首见于宋·严用和《济生方·痢疾论治》:“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

也。”


(5)金元时代已认识到本病能相互传染、普遍流行而称“时疫痢”。


(6)在治疗方面,金·刘河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法则,至今依旧为治痢之常法。


(7)明·张景岳特别强调,治疗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


(8)清·喻昌创“逆流挽舟”之法,并在《医门法律·痢疾论》中云:“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创活人败毒散。

点点拨

此考点考查历代著名医家对痢疾病名、病机、治法的论述。应重点掌握刘河间治病疾的方法,晋唐开始痢疾病方谓之痢,以及哪本书将痢疾称之为“滞下”。

考点二痢疾的病因病理

1.病因

本病多由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肠腑而形成,其发病多与季节有关。


2.病机


基本病机为邪蕴肠腑,气血凝滞,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而成痢。病理因素为湿热、疫毒、寒湿、食积等。痢疾的病位在肠,与脾胃关系密切,可涉及肾。痢疾日久,可导致肾气衰惫或脾肾阳虚,下痢不止。


3.病理转归


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或久病伤正。胃虚气逆,则胃不纳食,而成为噤口痢;痢疾迁延,正虚邪恋,或治疗不当,收涩太早,关门留寇,则成久痢或时愈时发的休息痢;痢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但损伤脾胃而且影响及肾,导致脾肾亏虚,形成下痢不止。

考点点拨

此考点应重点掌握痢疾的病机,可能是以后的出题方向。

考点三痢疾的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首辨虚实,其次辨寒热,再次辨伤气、伤血。


(二)治疗原则


①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

②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调气和血,消积导滞。


③顾护胃气,在痢疾的治疗中贯穿始末。


(三)分证论治

记忆歌决

证型口诀:寒湿湿热疫毒痢,阴虚虚寒并休息。休息发作缓解期,脾虚淤血寒热杂。

方药口诀:寒湿胃苓芍湿热,白头芍药治疫毒。阴虚痢疾驻车丸,桃花真人虚寒痢。发作期用连理汤,脾气虚弱益气汤,少腹逐淤淤血阻,寒热错杂乌梅丸。


1.寒湿痢

临床表现: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有腹痛,里急后重,饮食乏味,胃脘饱闷,头身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化寒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胃苓汤加减。[提示: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痢疾之寒湿痢代表方: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2.湿热痢

临床表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


代表方:芍药汤加减。若痢疾初起,发热恶寒,头身重痛,见表证者,可用解表法,活人败毒散主之。倘身热汗出,脉象急促,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者,则用葛根芩连汤。若夹食滞,见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苔黄腻,脉滑者,可加积实导滞丸。如表证已减,痢犹未止,可加香连丸。

3.疫毒痢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肤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湿热痢为甚,或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则神昏痉厥,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代表方: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如见神昏谵语,甚则痉厥,脉象弦细,舌质红绛而苔黄糙者为热毒深入心营,上方加羚羊角、鲜生地等,再合用神犀丹或紫雪丹以清热解毒,开窍振痉。


4.阴虚痢

临床表现:痢下赤白脓血,或下鲜血粘稠,脐腹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舌质红绛,或舌光红乏律,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止痢。


代表方:驻车丸加减(提示: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痢疾之阴虚痢代表方: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5.虚寒痢

临床表现: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或腹部隐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腰酸怕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代表方: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前方温中涩肠,后方兼能补虚固脱,若痢久脾虚气馅,导致少气脱肛,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6.休息痢

(1)发作期

临床表现: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饮食减少,倦怠怯冷,嗜卧,临厕腹痛里急,大便夹有脓血,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代表方:连理汤加减,久痢顽固不愈,症见寒热错杂者,可服用乌梅丸。若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遇寒即发,症见下痢白冻,倦怠少食,舌淡苔白,脉沉者,用温脾汤。若久痢兼见肾阳虚衰,关门不固者,宜加四神丸。若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称为噤口痢,实证多由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上攻于胃,胃失和降所致,证见下痢、胸闷、呕逆不食,口气秽臭,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泄热和胃,苦辛通降,方用开噤散加减。


(2)缓解期

1)脾气虚弱证

临床表现:腹胀食少,大便溏薄或夹少量黏液,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脱肛,舌质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2)淤血内阻证

临床表现:腹部刺痛,拒按,下痢色黑,腹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面色晦暗,或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祛痰,行气止痛。


代表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3)寒热错杂证

临床表现:胃脘灼热,烦渴,腹痛绵绵,畏寒喜暖,下痢稀溏,时夹少量黏冻,饥而不欲食,强食则吐,四肢不温,舌质红,苔黄腻,脉沉缓。


治法:温中补虚,清热化湿。


代表方:乌梅丸加减。

考点点拔

此考点一直考得比较细,几乎涉及每一个证型及其方药与随证加减。主要掌握以下内容:痢疾的治疗原则;疫毒痢临床表现与治法;阴虚痢的治法方药;随证加减中的方剂如乌梅丸。

青医说

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内】20考研进行时-第157天
产后下痢
痢疾
脾胃系病证-痢疾 (一)
痢疾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痢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